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下肢负重障碍

下肢负重障碍骨折位诊断的临床症状之一。分为头部、颈部及体部;头部与舟构成关节,后为较窄的颈;体位于后不仅体积最大,上以滑车状与胫下端构成关节,此处为力量传导最为集中的部位,常易起损伤。可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症状及X线平(正位、侧位及斜位)加以确诊。病因: 常为压缩挤压暴力所致。 发病机制: 大多系高处坠下时的压缩,或挤压暴力所致;尤以足伸时更易起。此时......
目录

原因

病因

常为压缩挤压暴力所致。

病机制:

大多系高处坠下时的压缩,或挤压暴力所致;尤以足伸时更易起。此时以颈部骨折为多发,次为骨折,足处于中间位时,多导致骨折,而足时则后突骨折多见。类同的暴力尚可位。注意辨湿的原因,外力的因素。

检查

一般多无困难,可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症状及X线平(正位、侧位及斜位)加以确诊。其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压痛点多局限于关节,且与骨折分型的部位与骨折线的走相一致。除后突骨折者外,下肢负重功能多有障碍。

鉴别诊断

坏死,性坏死较多见。是全身骼中唯一无肉起止附着的骼,在关节遭受严重损伤时,可使供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性坏死。最终导致体塌陷变,造成关节关节炎。

缓解方法

(一)治疗

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不同,酌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无移位的骨折:一般选用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6~10周。于固定期间,如局部肿胀消退致石膏松动,可更换石膏

2.可复位的骨折:原则上是在手法复位后以小腿石膏制动,并以下不同骨折类型处理。

(1)颈骨折:牵下将足屈,并稍许翻,再向后推进以使骨折复位。但屈位不宜超过120deg;,以小腿石膏固定2~3周,换功能位小腿石膏继续制动6~8周。

(2)伴有体后位的颈骨折:徒手牵下(必要时跟骨斯氏钉牵),使足部仰伸及外翻,以使胫间隙增宽及松解跟骨突与之间的交锁,从而有利于体的还纳。与此同时术者用拇指将向前推移,当感到已还纳原位后,即逐渐将足屈,并在此位置上小腿或大腿石膏(后者用于移位明显者,膝关节亦维持于微屈位)固定,3~4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再持续6~8周。

(3)轻度体压缩骨折:持续牵3~5min,而后以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肢外展

下一篇 元宝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