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下肢淋巴水肿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
目录

概述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动脉与静之间出现不毛细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即动静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动静瘘起因于发育异常;后天性,大多数由创伤起,故又称损伤性动静瘘。

症状体征

据病程可以分为:

①急性期:损伤局部出现肿瘘可被块堵 塞,因而常在数天出现搏动性肿块.大多有震颤和杂音。多数病人在瘘的远端动脉仍 可扪及搏动。

①慢性期:要是流动力变化产生的各种表现。由于高压的动脉瘘直接灌注静,使静压力升高,瘘的近、远侧浅静明显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在远离瘘的部位,尤其在足端,因动脉量减少和静瘀血,出现养性变化,如皮肤光薄、色素沉着、溃疡成等。瘘越大.离心脏越近,发生瘘的动脉径越粗(如颈动脉锁骨动脉,髂动脉动脉等).由于大量瘘孔直接进入静,回心血量大增,可心脏扩大,导致力衰竭。局部症状往往十分典型:沿瘘的两侧可以听到粗 糙连续的管杂音,邻近瘘的静明显扩张,并有管杂音及震颤

疾病病因

原发性淋巴水肿(45%):

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大多数为淋巴管发育不良,少数为淋巴管异常增生扩大。

继发性淋巴水肿(35%):

因某些疾病原因造成淋巴管阻塞。

原发性淋巴水肿

淋巴管造影,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①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②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淋巴管小而少;③淋巴增生,伴淋巴结淋巴管大而多,时有扭张。其中淋巴发育不全十分罕见,常见于先天性淋巴水肿发育低于是最常见的类型。单纯性及咐性淋巴水肿均属先天性。早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或年轻妇女,于月经症状加重,故推测病因可能与分泌紊乱有,占原发性淋巴水肿85~90%。35岁以后起病则称之迟发性淋巴水肿

继发性淋巴水肿

常见的丝虫感染现已少见,链球菌感染及因癌症施放射治疗和淋巴结清扫术后等,乃是造成淋巴水肿要原因。

继发性淋巴水肿大部分由淋巴管阻塞起。国最常见的是丝虫病淋巴水肿及链球菌感染性淋巴水肿。乳癌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亦非少见。

尽管Herophilos和Aristotle早在第三和第四世纪就已对淋巴系统了观察,近代还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但淋巴水肿的确切发病机理的不清楚。

检查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郁滞、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法简单、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法。

(二)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摄显示淋巴系统的一种检查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助检查。

诊断

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少数可有皮肤裂溃疡或出现状赘生物。

3.丝虫感染者周围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鉴别

早期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改变较轻,应与其他疾病相鉴

1.静水肿 多见于下肢深静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为其临床特点,足水肿不明显。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肿胀较为多见。

2.神经水肿 水肿发生于外界过敏因素的刺激,起病迅速,消退也快,间歇性发作为其特点。淋巴水肿则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3.全身性疾病 低蛋白血症力衰竭、肾病硬化、粘液性性水肿等均可产生下肢水肿。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并伴有各自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通常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鉴

4.先天性动静瘘 先天性动静瘘可表现为肢体水肿,但一般患肢长茺与周径均大于健侧,皮温增高、浅张、局部区域可闻及管杂音,周围静氧含量接近动脉氧含量。上述均为其独有特点。

5.脂肪 少数病变范围十分广泛的脂肪或脂肪组织增生可与淋巴水肿混淆。但脂肪大多呈局限性生长,病程较慢,皮下组织柔软无水肿表现,必要时可组织X线钼靶摄以助确诊。

并发症

感染、全身性反应:恶心呕吐发热等。

治疗

治疗原则

1.抬高患肢,压迫包扎。

2.限制水、钠入量及使用利尿

3.治疗丝虫病丹毒

4.绑治疗。

5.手术疗法:术式包括淋巴管淋巴结-静术。带蒂网膜移植术。病变部分切除植皮术。

用药原则

此病无有效药物治疗,要依物理治疗,若是丝虫病丹毒水肿丝虫病丹毒治疗药物选用。

【治疗措施】

淋巴水肿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积滞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积液再生为宗旨,晚期则以手术切除不能复原的病变组织或以分流术治疗局限性淋巴管阻塞为的。

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

1.体位流 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淋巴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此未能简单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肿再度加重。

2.加压包扎 在体位流基础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弹力绷带松紧应适宜。也可用间隙加压器(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pumps)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国外前采用淋巴加压器(lymha-press)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加压充装置,充装置分9~12块,每块可以单独充加压,加压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进,一个环周期为25少。

这种淋巴加压顺较其他简单加压装置的充加压时间大大缩短(简单加压充装置环周期100秒左右),同时可产生较高压力达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术和单纯弹力袜在消肿面更为有效。但它的使用较复杂,也不能减少组织间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适用于急性期及术前准备等短期治疗。

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 急性期适当限制氯化钠摄入,一般1~2g/d,以减少组织钠、水潴留。同时使用适量利尿、加快水钠排出。可用双氢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3次,并适当补钾,待病情稳定后停服。

4.预防感染 选用抗真菌的油膏、扑粉,保持足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法;足甲床下细菌感染也较为多见,应勤剪指甲,清除污垢,减少细菌入侵途径。当链球菌感染全身性症状时,应选用青霉素等药物,配卧床休息,积极控制感染。晚期淋巴水肿并发皮肤皲裂可采用油膏外保护并润滑皮肤。

此外,多种疫苗、牛奶和异性蛋白注射法,是沿用已久的抗感染疗法。人体的各种防御机构借此获得提高。国外明在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时,输出淋巴管中的淋巴球增多,液中的丙种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发生永久性淋巴阻塞的作用。有作者推测异性蛋白可能通过垂体及上腺起作用。

(二)慢性淋巴水肿 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绷疗法 绷疗法是发掘祖国医遗产的一种治疗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持续辐射热,使患肢皮肤管扩张,大量出汗,局部组织间隙的液体回入液,改善淋巴环。对于淋巴水肿尚未发生肢体皮肤严重增生者可选用绷疗法。有电辐射热治疗和炉加热两种法。温度控制在80~100℃,每日1次,每次1小时,2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周。每次治疗完毕,应外加弹力绷带包扎。依据临床观察1~2个疗程后可见患肢组织松软,肢体逐步缩小,特丹毒样发作次数大为减少或停止发作。

2.手术治疗 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下肢整手术。现有手术法除肢手术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⑴手术适应: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关节活动限制。②过度肿胀伴疼痛。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淋巴管科治疗无效。④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美容国,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⑵术前准备 对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它们包括:①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法,下肢抬高以60º为宜。②控制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组炎和急性淋巴管炎,应选用敏感药物于术前、术中静注给药,减少术后皮瓣感染机会。③清洗皮肤:达到溃疡或控制局部感染的的。④保持术后流通畅;分离的粗糙面可有毛细管持续渗。必须放置负压流,保持皮瓣下无积积液,减少影响皮瓣供的因素,防止皮瓣坯死、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率。⑤术后继续抬高患肢,减轻患肢水肿,有利于静及淋巴回流。

⑶手术分类:淋巴水肿手术可分为两类: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②淋巴回流重建术。据实验及临床据,后者的部分或大部分良好效果事实上是在广泛病变组织切除的基础上取得的。单纯重建淋巴回流,手术操作十分细,但疗效甚微。由于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阻塞点近远端的淋巴系统功能完好,外科手术重建区域性淋巴回流应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反,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的近远端淋巴管发育不良,不住期待重建淋巴回流手术能改善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