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腱反射消失

深反射是刺激膜感受器所起的反射,通常称为反射。用正常的阈上刺激,不能诱发应出现的反射。通常表明反射弧被阻断,除暂时性消失外,多表明有器质性病变。见于该反射弧病损,脊髓灰质炎病因:病毒从部或肠壁进入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则成隐性感染;如果免疫应答未能将局部病毒清除,病毒可淋巴进入环,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到全身淋巴组织中......
目录

病因

见于该反射弧病损,脊髓灰质炎病因:病毒从部或肠壁进入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则成隐性感染;如果免疫应答未能将局部病毒清除,病毒可淋巴进入环,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到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病毒大量增殖后再次入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则成顿挫型感染;病毒侵入神经系统,轻者不发生瘫痪,称无瘫痪型;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在此期间,一些因素如劳累、感染、局部刺激(如外伤注射)、手术及预防接种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使病情加重,并可促进瘫痪的发生。

诊断

检查反射时应将被检查的肢体充分暴,两侧对比。若发现一侧反射明显减低且程度相差悬殊,即为反射减弱。如果两侧反射都减低,而且程度近似,则容易出现反射疲劳的一侧肢体为反射减弱。如果检查时发现反射不能出,应注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用加强法反复多次检查,通过加强法或变换体位等法仍不能反射时,即为反射消失。检查时,注意被检查的部位有无外伤、瘢痕、关节、挛缩、炎症等变化。局部有这些变化可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鉴别

瘫痪病人需与下列疾病鉴

(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炎(Guillain-Barre综征):

1.脊髓灰质炎:

(1)发病早期:多有发热;

(2)瘫痪肢体:不对称弛缓性瘫痪,且近端重于远端;

(3)感觉过敏:有;

(4)感觉障碍:无;

(5)早期液变:呈细胞蛋白分离;

(6)遗留后遗症:多有;

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炎:

(1)发病早期:很少有发热;(2)瘫痪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远端重于近端;(3)感觉过敏:无(4)感觉障碍:有;(5)早期液变:呈蛋白细胞分离;(6)遗留后遗症:多无;

(二)周围神经炎:部注射时位置不当、维生素C缺乏、白喉神经病变等起的瘫痪据病史、感觉检查和有临床特征鉴

(三)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较少见,常有家族史及周期性发作史,瘫痪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呈对称性,发作时钾降低,补钾后迅速恢复。

(四)假性瘫痪:婴儿如有先天性关节位、骨折骨髓炎、膜下肿时可见假性瘫痪。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X线检查容易确诊。

预防

(一)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2.对症治疗:缓解全身肉痉挛不适和疼痛可使用退热止痛、镇静;湿热每次15-30分钟,每2-4小时1次;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发生。

(二)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避免瘫痪肢体受压或外伤,将瘫痪的肢体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

2.适当的养:应给予养丰富饮食及大量水分。

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每日量:1岁1mg,2-3岁2mg,4-7岁3mg,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1次服;增进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体温退至正常,肉疼痛消失及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圆节山蚂蝗

下一篇 圆瓣冷水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