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夜花藤

夜花藤 夜花藤:Hypserpa nitida)为防己科夜花藤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南至澳大利亚和波利尼西亚。木质藤本,小常延长,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嫩上的毛为褐黄色,老近无毛,有条纹。叶片纸质至革质,卵形、卵状至长,较少或阔,长4-10厘米或稍过之,宽约1.5-5厘米,端渐尖、短尖或稍钝头而具小凸尖,基部钝或,有时楔形,通常两面无毛,很少上被毛,......
目录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小常延长,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嫩上的毛为褐黄色,老近无毛,有条纹。叶片纸质至革质,卵形、卵状至长,较少或阔,长4-10厘米或稍过之,宽约1.5-5厘米,端渐尖、短尖或稍钝头而具小凸尖,基部钝或,有时楔形,通常两面无毛,很少上被毛,上面光亮;掌状3条,很明显至不很明显;叶柄长约1-2厘米,被柔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通常仅有数朵,长1-2厘米,很少更长而多,被柔毛;雄花萼片7-11,自外至渐大,最外面的微小,苞片状,长0.5-0.8毫米,面被柔毛,最里面的4-5阔倒卵形卵形至卵状近,长1.5-2.5毫米,有缘毛;花瓣4-5,近倒卵形,长1-1.2毫米;雄蕊5-10,丝分离或基部稍合生,长1-1.5毫米;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或仅有1-2朵;雌花萼片花瓣雄花的相似;无退化雄蕊心皮常2个,子房半球或近,长0.8-1毫米,无毛。核果成熟时黄色或橙红色,近球,稍扁,果核阔倒卵,长5-6毫米。果期夏季。

夜花藤图册夜花藤图册

产地生境

产于云南南部、广西和广东中部以南、海南以及福建南部。常生于林中或林缘。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医药作用

含limacine和防己醇灵碱 (fanchinoline) 等多种生物碱。民间入药,有凉血、止痛、消炎、利尿等功效。

云南标本为纸质,通常长叶脉明显,与近革质、卵形叶脉不明显的华南标本,略有不同。

【异】:吼喃浪(傣)。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夜花藤的全株。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微苦,凉。 入大肠膀胱

【功用治】:凉血,止,消炎,利尿。治咳吐血便血外伤

【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外用:研粉撒。

含limacine和防己醇灵碱 (fanchinoline) 等多种生物碱。民间入药,有凉血、止痛、消炎、利尿等功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胫骨压痛

下一篇 夜来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