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痉挛性疼痛
病因
可有以下五种致病因素 : 寒冷 :外界环境潮湿寒冷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冬季夜间睡眠后腓肠肌痉挛更为多见。
过度疲劳 :过度运动肌肉已疲劳时,小腿突然用力,可引起腓肠肌痉挛,有时它是全身肌肉痉挛的一部分。
全身脱水、失盐 :出汗和排尿过多,使血中的氯化钠浓度降低,引起腓肠肌痉挛。
诊断
鉴别
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该病发病原因,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受风冷寒湿之邪侵袭所致,如《诸病源候论》云:“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素问》又载:“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拂,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笔者治疗此症,常以补肝养血、舒通筋脉、温经祛寒的方法治之,药用当归15g,熟地20g,白芍20g,川芎10g,木瓜15g,怀牛膝10g,桑寄生15g,续断10g,独活10g,桂枝10g,炙甘草15g,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见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大枣12枚,以益气补虚;小腿发麻或抽搐甚者,加天麻10g,全蝎6g,炙蜈蚣2条,以熄风止痉;内热口干舌红者,加知母、麦冬各10g,以养阴清热。
西医治疗:【药物治疗参考】 1、肌肉注射维生素B1和B12。 2、常服活性钙或其它钙剂。 3、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其他治疗:转筋俗称小腿肚抽筋,现代医学称为“腓肠肌痉挛”。其病机一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肝主筋,藏血以荣筋,夜卧则血归于肝而藏,荣筋之血,尤显不足,故于夜间发生筋脉抽搐疼痛;二为下肢受寒养凉,经气不利,使肢体(常见于小腿)肌肉挛急、剧痛、僵硬、屈伸不利等。其发生多于睡中,或伸欠而作。治疗以补血养肝为法,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物汤加味。本方善于补血养肝,对转筋有一定的疗效。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养肝,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疏通血脉,引药下行,直达病所;桑寄生、续断补肝益肾,养血补血;白芍、木瓜酸甘化阴入肝经,舒筋活络,长于治小腿转筋;独活、桂枝祛风胜湿,温经祛寒,治手足挛痛;甘草配白芍,名为芍药甘草汤,功能缓急止痛,主治腿脚挛急,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肝,舒筋活络,镇痉止痛之效。使阴血充,筋脉健,则转筋自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