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白菜
形态特征
叶均基生;叶片革质,倒卵形、狭倒卵形至近椭圆形,稀阔倒卵形至近长圆形,长5.5-16厘米,宽3-9厘米,先端钝圆,边缘具波状齿至近全缘,基部楔形,两面具小腺窝,无毛;叶柄长2-7厘米,托叶鞘边缘无毛。花葶疏生腺毛。
聚伞花序圆锥状,长3-23厘米;花梗长8-13毫米,与花序分枝均密被具长柄之腺毛;托杯外面被具长柄之腺毛;萼片革质,近狭卵形,长6.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密被具长柄之腺毛;花瓣紫红色,阔卵形,长10-16.5毫米,宽7-7.8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变狭成长2-2.5毫米之爪,多脉;雄蕊长6-11毫米;子房卵球形,长6.7-7.5毫米,花柱2,长5.3-7.5毫米。染色体2n=34。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野生岩白菜主要生长在高海拔2700-4200米区域,土壤为棕壤或暗棕色森林土,pH为6.2-6.7,主要植被为间有很多杜鹃的针阔混交林地。岩白菜生长在此种生态环境的阴坡灌丛下或岩缝中。阴坡、腐殖质层深的生长最为旺盛。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繁殖方式
种子播种出苗率春季最高,出苗率也仅22.5%。春季播种的幼苗生长较快,达到五叶期,比夏季和秋季要快10-20天,这是春季种子的生命力较旺盛所致。种子细小,也难于选到成熟一致的种子。
扦插繁殖是将岩白菜根状茎经处理后,扦插苗床种植。岩白菜根状茎扦插易成活,春、夏、秋3季扦插,成活率平均达97.2%。夏季因温湿度最好,扦插成活率最高。但春季扦插幼苗生长最快,达到五叶期比夏、秋季要短10-30天。随遮荫度增加而提高。露地生长遮荫度85%的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
施用肥料对岩白菜地上部生长有明显的影响。施用堆肥和腐殖质土岩白菜生长势强,主要表现在每株分蘖数和每株叶片数及叶色上,平均比不施的单株分蘖数要多1.8-2.3个,单株叶片数要多2-3片。施堆肥、施腐殖质土的须根系较多较发达,根活力较强。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差异将会逐步显现。
注意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序,保持株形整洁,浇水适量,防止太阳曝晒。
病害防治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