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头颈分离感

头颈分离感绞架性骨折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1.外伤史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检查在X线侧位及斜位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见的类型所......
目录

原因

1.外伤史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检查在X线侧位及斜位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见的类型所示。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或CT。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病例则应MRI检查。影像上显示骨折线在3mm以且无成角变者,多属稳定型;骨折线超过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后成角变者,则为不稳定型。严重者,此时也可出现成角畸

检查

1.外伤史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检查在X线侧位及斜位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见的类型所示。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或CT。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病例则应MRI检查。影像上显示骨折线在3mm以且无成角变者,多属稳定型;骨折线超过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后成角变者,则为不稳定型。严重者,此时也可出现成角畸

鉴别诊断

头颈部剧痛头颈部剧痛紧张性头痛的特征之一。紧张性头痛又称为收缩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一般认为其患病率高于头痛,约占门诊头痛患者的半数。要为颈部和头面部肉持续性收缩而产生的头部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强迫性头颈倾斜畸单侧关节关节位患者颈部局部症状较为突出,疼痛、强迫性头颈倾斜畸、颈椎伸展和旋转功能受限。

1.外伤史多为是来自下颌部朝后上向的暴力,并可从局部皮肤擦、挫伤等情况推断。

2.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有头颈分离感,患者喜用手托头;应注意,约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检查在X线侧位及斜位上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见的类型所示。对骨折线显示不清的无移位者,可加摄体层或CT。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病例则应MRI检查。影像上显示骨折线在3mm以且无成角变者,多属稳定型;骨折线超过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后成角变者,则为不稳定型。严重者,此时也可出现成角畸

缓解方法

绞架性骨折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治疗

(一)治疗

1.一般病例指骨折无明显移位或易于复位者(多属稳定的Ⅰ型),可卧床牵2~3周后头-颈-胸石膏固定6~10周。牵时头颈应取前屈位;但对已成前屈成角者,则应先水平位牵,而后略加仰伸。亦可选用头环支具固定。

2.骨折移位明显者先复位。多取后路直视下放复位,并后路椎弓固定术。也可先颈前路放复位及颈2~3椎体间植术,其术式包括:CHTF固定术、颈椎钢螺钉固定术及植术等。术后视固定物制动效果不同而采取颈后路椎夹固定术(颈1~3)或其他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施术者,仍需颌-胸石膏保护6~8周。

3.过度牵者这种病例十分少见,实质上,这是脊髓牵拉性断裂的前临界状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可放松牵使其恢复原位;超过3个月以上者,应采取减压+原位固定融术。

4.伴有脊髓损伤者多为并中央症候群的病例,并该种损伤处理。

(二)预后

除伴有脊髓损伤者外,一般预后均较好,少有存留后遗症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管扩张

下一篇 岳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