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颈部强硬

颈项活动受限制,此症状可见于颈肋征。颈肋征是胸廓区重要的神经受压起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又胸廓征、前斜角征、胸小征、肋锁综征、过度外展综征等,是指胸廓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神经锁骨下动静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管、神经症状的总称。临床上要表现为肩、及手的疼痛、麻木,甚则肉萎缩无力、手部青冷发紫、动脉搏动减弱等。对于劲肋综征的病因......
目录

病因

对于劲肋综征的病因中医及西医各有各的看法:

1、西医病因:(1)颈肋:第7 颈椎肋骨残存或横突过长。(2)斜角三角间隙变窄。(3)肋锁通道结构变异:第1 肋骨锁骨的畸、外生骨疣,以及外伤骨折肱骨位等。(4)肩部外展时肋韧带胸小后的神经管受卡压。

2、中医病因病机

(1)瘀滞:由于前斜角附着部先天肥大,三角间隙狭小,或由于外伤前斜角肿胀,导致局部筋经络受压,气机郁滞,瘀阻。气滞淤为病,互为因果,始由气滞导致淤或淤导致气滞,终因瘀阻反碍气机,或气滞产生淤,使疼痛加重。

(2)肝血亏虚:本病久治不愈,或胃虚弱,化生气功能减退,以致肝血虚。血虚则不能濡养筋,不能上荣头,则眩晕、血虚又易化动,可见皮肤麻木不仁,筋挛拘急,瘛等表现。

(3)侵筋:《诸病源候论.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说:“此由体虚,腠理在于筋故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者,阳受之”,“伤于者,上先受之”。说明机体虚弱,首当犯之,且常伤及头颈部等阳位。袭于腠,则麻木不仁,经络则强直、痉挛等。

诊断

一、诊断:典型的动脉型和静型TOS 诊断常不困难。当锁骨下静阻塞,肢体远端肿胀、无色、静怒张,对侧肩部伴扩张。多普勒检查及静造影可确诊。对动脉型TOS,非侵入性管检查及动脉造影具有重要价值。神经受压的临床表现已如前述。

二、诊断要点:据顾东的归纳,诊断要点如下。 患者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及萎缩,并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可诊断为胸廓征。

1、前侧皮神经有明确的感觉障碍

2、神经下干的运动、感觉障碍

3、锁骨动脉或静有受压现象(搏改变或张)。

4、颈椎平可见颈肋或第7 颈肋横突过长。

5、特殊试验阳性者。

6、电检查神经锁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者。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四、其他助检查:

1、X 射线检查 常规X 射线拍颈椎正侧位及上胸部正位,以便确定有无颈肋或上部肿锁骨或第1 肋畸等。

2、管造影 运障碍较重者,可锁骨下动、静造影,以了解管受压、塞或狭窄部位及侧支环情况。

3、电图检查 检查肉在静止和收缩时的生物电变化,有助于确定病变是在周围神经还是在肉本身。

鉴别

1、颈椎病颈椎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男性,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下女性;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本病以手部麻痛为;颈椎病很少有大小萎缩,没有管受压体征;颈椎正侧位X 射线、颈椎MRI 有助于确诊。

2、脊髓空洞症:本病年龄在20~30 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1;感觉障碍呈分离现象(痛觉消失,触觉存在)严重;后期空洞扩大而损害前角细胞时可出现萎缩及反射消失(本病运动障碍往往较感觉障碍先出现,因运动纤维的周径大,易受压);上肢虽有自神经功能紊乱,但无管受压体征。MRI 对鉴该症具有重要价值。

3、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进萎缩症:该病前侧皮神经支配区无感觉障碍;侧腕屈常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部位完全不同;无管受压症状与体征。

预防

严密观察病情,防止肢体缺加重;采取一切措施,减轻神经管受压;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病人积极配治疗。如症状较轻,无神经损伤症状,可试康复疗法:适当休息,悬吊患肢,不提重物,肩部可作耸肩活动,局部热按摩前斜角奴夫卡因封。试1 个月左右,如症状加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应手术治疗;适当给予体育疗法、理疗,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颈软不能抬头

下一篇 颈静脉怒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