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杨枸花

杨枸花 杨枸花(拉丁:Populus tomentosa,英文:Chinese white poplar),毛白杨、响杨、大杨等,是杨柳科杨属乔木植物杨枸花高达30米,幼被灰毡毛,卵形花芽或近球,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柄上部侧扁,雄花序长10-14(20)厘米,苞片褐色蒴果或长卵形期3月,果期4-5月。产自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
目录

基本介绍

【拼音】YánɡJǔHuā

毛白杨

【来源】杨柳科杨枸花PopulustomentosaCarr.,以、皮、入药。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秋、冬季采、皮,晒干备用或鲜用。

形态特征

展,雄株斜上,老树下垂;嫩初被灰毡毛,后光滑。卵形花芽或近球,微被毡毛。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8-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截形,边缘具深齿缘,上面暗绿色,光滑,下面密生毡毛,后渐落;叶柄上部侧扁,长3-7厘米,端通常有2(3-4)腺点;短枝通常较小,长7-11厘米,宽6.5-10.5厘米,有时长达18厘米,宽达15厘米,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有金属光泽,下面光滑,具深波状齿缘;叶柄稍短于叶片,侧扁,先端无腺点。雄花序长10-14(20)厘米,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雄蕊6-12,花药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苞片褐色,尖裂,沿边缘有长毛;子房长柱头2裂,红色。果序长达14厘米;蒴果或长卵形,2瓣裂期3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温和平原地区。

分布广泛,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均有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分布区。

药理作用

性味】苦、甘,

【功能治】清热利湿

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止,淋浊白带,急性炎,气管炎,肺炎。用量3~5钱。

驱蛔:杨皮1~2两,捣烂脐部。

【备注】在科治疗中,用毛白杨水洗、(制成药膏),配正骨治疗,对控制陈旧性组织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疗效较好。

毛白杨药膏制法:取20~40张树新疆,水成糊状,加凡士林和防腐调成软膏,供外用。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脖子扭痛

下一篇 不能转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