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左心衰竭

衰竭是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使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量急剧下降,环压力急剧上升而起的临床综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红色沫样,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一)发病原因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量急剧下降和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弥漫性病变与冠病有的急性广......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量急剧下降和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弥漫性病变与冠病有的急性广泛前壁梗死、原发性扩张性肌病等。

2.急性室前负荷过重 老年瓣膜病如二尖瓣不全、动脉不全。冠急性梗死时的机械并发症乳头梗死断裂、室间隔穿孔等。

3.急性室后负荷过重 压,尤其是急进性或恶性压,原发性梗阻型肌病,严重的动脉瓣狭窄,过量应用管收缩等。

4.房衰竭 要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偶见于左房黏液或巨大栓堵塞二尖瓣

5.严重律失常 快速性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律失常)或显著动过缓等。

6.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室缺,房缺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等,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则少见。

7.其他:如外科手术后的低量、感染等。

老年人急性衰竭的发病因素特点:①多种病因参与发病: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心脏病,常见的有冠病、压性心脏病、退心脏瓣膜病等以及糖尿病。通常以其中一种病为要原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急性衰竭,使病情更为复杂。②冠病和压病是老年人急性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这是因为老年人冠病,压病患病率较高的缘故。前,由于压已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冠病越来越成为老年人急性衰竭最要的原因。特急性梗死,心脏功能已处于衰的边缘状态者,遇有急剧增加功能的情况,就可发生急性衰竭。③老年瓣膜病,特是退性病起的急性左衰在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原有慢性力衰竭患者,原有的无症状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虽已有射分数的降低(30%或35%)但临床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在各种诱因作用下极易发生急性衰竭。

老年人发生急性衰竭常见的诱因是: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约占68%~75%,其他是泌尿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因感染使机体代谢增强、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大,易诱发急性衰竭。②律失常:如快速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等。使室做功陡然增长,超出心脏的负荷量而发生急性衰竭。③输液及输过多过快,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若补液量过多、速度过快,使量骤然增大,心脏的前负荷增大易导致急性衰竭。④其他,如栓塞、功能衰竭、情绪激动、饱餐、排便困难等均可诱发急性衰竭。

(二)发病机

正常心脏有丰富的储备力,使之能充分适应机体代谢状态的各种需要。当收缩力减低和(或)负荷过重,顺应性降低时,心脏储备力明显下降,此时机体首先通过代偿机制,包括肥厚,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Frank-Starling机制(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心脏伸展以增加收缩力),从而增加收缩力和率来维持量。但是,代偿机制是有限的,一旦失代偿即发生力衰竭。正常情况下,毛细管部位的液体交换和体环中毛细管液体交换的原理是一致的。液的体渗透压和组织的压力是阻止液体外渗的力量,而毛细管压则是液体外渗的要力量,淋巴管体渗透压是清除外渗液体的力量。在体渗透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毛细管压的高低则是决定液体是否外渗的要因子。正常人毛细管平均压为0.8~1.3kPa(6~10mmHg),一般不超过1.6kPa(12mmHg),而体渗透压为3.3~4.0kPa(25~30mmHg)。所以,有利于毛细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毛细管的浆成分不外渗到间质中去。当急性左功能不全时,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房平均压升高,压升高。当毛细管压大于体渗透压时,液中液体即可以从毛细管渗至间质;始时通过淋巴回流大量增加,间质液体可被流。但是毛细管压继续增加,间质淋巴环已无能力流过多液体时,液体积聚间质,在终末气管毛细管周围,即成间质性水肿;当间质液体继续聚集,毛细管压继续增加,壁基底膜和毛细皮间接被破坏,浆和液中的有成分进入水肿因而发生。原有慢性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其毛细管壁和基底膜增厚,当量增加而狭窄的二尖瓣不能通畅地将流灌注至左室时,左房及环压力就上升。当毛细管静水压大于4.6~5.3kPa(35~40mmHg)时,才发生水肿。此类患者毛细管静水压突然升高多因一时性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异位动过速,如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房纤颤的发生,使房丧失了挤压液通过二尖瓣的收缩力量,加以率过快舒张期短都不利于液流过狭窄的二尖瓣,当毛细管压上升超过临界点,便发生水肿二尖瓣狭窄在老年人较少见。

急性衰竭时,心血管系统的流动力改变包括:①左室顺应性降低,室压变化率(dp/dt)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单纯二尖瓣狭窄例外);②左房压(LAP)和容量增加;③毛细管压或压增高;④,严重时急性水肿;⑤外周管阻力(SVR)增加;⑥管阻力(PVR)增加;⑦率加速;⑧心脏每搏量(SV)、量(CO)、心脏指数(CI)皆降低;⑨动脉压先升高后下降;⑩耗氧量增加。

诊断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急性衰竭最常见的和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同时有呼吸费力和短促,外观可见胸部呼吸动作过度、频率加快及翼扇动等表现。

(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急性左衰的早期表现,多数是患者在夜间熟睡1~2h后,因胸闷气短而突然惊醒,需立即坐起,并有频繁咳嗽喘鸣,咳出沫样,采取坐位后,一般数分钟后可逐渐缓解。否则,可呈心脏哮喘持续状态,发展成为急性水肿,其发生机制:①患者平卧后,使静心血量增多,超过了左负荷的限度,加重了;②卧位后,体静压降低,周围皮下水肿液被逐渐吸收,使量增多,亦加重了;③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一面使冠状动脉收缩,量减少,影响收缩力,使室排量减少,故加重;另一面使气管平滑收缩,加重了通气障碍,使缺氧增加,严重影响功能。④平卧时,膈肌上升,活量减少,加重了缺氧。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出现呼吸困难,常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能减轻或缓解,称为端坐呼吸。严重时,患者必须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两足下垂,上身前倾,双手紧握床或椅子边缘,以助呼吸,减轻症状。发生机制要是液在体的重新分布。①容量的影响;卧位时,原来在下肢及小静液由于体位的改变,更多地回流到心脏环,可使容量增加数百毫升,而坐位时,上半身的液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转移至腔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②活量的变化:卧位时,由于膈肌抬高、活量明显降低(平均降低25%)。而端坐位时,活量较卧时增加10%~30%。

(3)急性水肿呼吸困难:老年人源性水肿是由于毛细管滤过压急剧,而且持续增高及毛细管膜的损伤的结果。其呼吸困难是因:①间质水肿毛细液体大量外渗而不能被淋巴组织所吸收。液体首先外渗到间质。使受挤压,体难以弥毛细管、缩小了体交换的有效面积,导致低氧血症,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间质的液体还可以压迫细气管,使呼吸困难加重,发出有如哮喘的哮鸣音,称为源性哮喘。②水肿:在间质水肿期如未采取应急措施,病情可进一步发展。液体外渗到,使充满含有浆蛋白质的渗出液,由于呼吸搅动而沫,加之细气管黏膜肿胀,故可及细气管的阻塞。严重地影响体交换,加重低氧血症液体还使其表面张力降低,顺应性进一步减低。组织的弹性阻力加大,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频率加快,为协助与吸,呼吸必须增加工作量,用力呼吸,结果导致耗氧量增多,进一步加重缺氧。使患者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

2.咳嗽 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一般仅有平卧时咳嗽,同时咳出,坐起后可缓解。在急性水肿期,咳嗽频繁,咳出白色红色,发作严重者可见大量稀薄沫状液体从涌出,这是由于严重时,浆和红细胞渗入间质及所致。

3.发绀 急性左衰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绀,多先于耳垂及四肢末端。急性水肿时多有末梢性发绀,这是由于时,间质及水肿,影响了体交换血红蛋白氧不足,中还原血红蛋白增高所致。

4.陈-施呼吸 即潮式呼吸。呼吸有规律性改变,由停止逐渐加深加快,到达峰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直至再停止。多见于急性水肿,提示预后不良。这是由于急性衰竭时,室排量减少,使不足,缺氧,而使呼吸中枢的敏感性降低,在呼吸减弱减慢后,中二氧化碳储备到一定浓度,能兴奋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待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呼吸中枢又转入抑制状态,呼吸又减弱减慢以致停止。

5.志状态 急性衰竭时由于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使患者非常痛苦,患者端坐位呈现烦躁不安,表情极度焦急,面色灰白,由于缺氧状态的应急反应,患者可大汗淋漓,皮肤湿冷。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因严重缺氧和输出量锐减,导致压下降、搏细弱、志由清醒转向意识模糊昏睡状态,最终昏迷,发生源性休克而死亡。

6.体征 面色青灰发绀端坐呼吸、四肢冷、细弱,可有交替界向左或左下扩大,率增快,尖部S1低钝,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律失常。特舒张期奔马律的出现,是急性衰竭重要的体现。它的出现是由于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左室舒张压增高,房压增高,使左室快速充盈期受阻所致。在早期压可能增高,但这种反应持续时间不长,由于泵功能严重不足,患者呈压,或压完全不能测到。两可闻及水泡音及哮鸣音。急性水肿成时,两满布水泡音,哮鸣音及如沸水样的咕噜音。若啰音仅局限于单侧,特是局限于左侧者,应警惕是否由栓塞起。

7.休克 是急性水肿的终末期表现。表现为压下降或压测不到,对升压药物反应迟钝,直到不能维持。四肢冷,尿量极少或无尿意识模糊,呼吸加快。此时啰音可减少,但预后更加凶险。这是由于泵功能均不足,有效量减少,回心血量也减少所致。最终律及呼吸均严重紊乱,濒于死亡。

输出量的不同,临床上将急性水肿分为2型:

Ⅰ型:高输出量性水肿,临床上较多见。临床特点是压常高于发病前,并有环加速,输出量增多,动脉压及毛细管压显著升高等表现,此类患者多见于压性心脏病、湿性或退性瓣膜病(动脉瓣或二尖瓣不全)、梅毒心脏病、输输液过多过快等起的急性水肿。此时,患者的输出量增高是相对的,实际上比发病前有所降低。只是较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输出量为高。

Ⅱ型:低输出量性水肿。临床特点是压不变或降低,输出量减少,搏细速,动脉压升高等。此型患者见于急性广泛梗死、弥漫性炎、湿心脏瓣膜病(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动脉瓣狭窄)起的水肿

上述分型对急性水肿的临床治疗抢救有重要指导意义。Ⅰ型急性水肿采用减轻前负荷的治疗措施有效。如管扩张、快速利尿、止结扎四肢等。Ⅱ型急性水肿采用上述法治疗可有暂时效果,但易压甚至发生休克

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助检查对急性衰竭即可做出诊断。

1.有起急性衰竭的心脏病基础,如患者既往有冠病、急性梗死、压病、老年瓣膜病等病史。

2.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及咳大量白色红色率增快,有奔马律,两满布水泡音及喘鸣音。

3.X线检查显示气管管影增粗,可见kerleyB线,水肿时有两侧门附近云雾状蝶翼状阴影。

4.PVWP>4.0kPa(30mmHg)。

鉴别

气管气管肺癌 癌肿可气管气管狭窄,如伴有继发性感染时,可有气急咳嗽症状,应与急性衰竭相鉴。癌肿患者的病史多较短,气急无明显的发作性,哮鸣音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呼时较明显,无心脏病的病史及体征,X线可发现部癌肿征象。

慢性气管炎并发肿 是老年人较常见的患者并感染时,气喘加重哮鸣音增多。但一般病情较长,气急呈进性加重,量多,黏液状,无夜间阵发性发作的特点。典型的肿体征,虽有右室增大,但无左室增大及病理性杂音。X线检查有肿征象及纹理粗乱等。

老年、衰弱肥胖及严重贫血等,可产生劳力性呼吸困难,但无急性衰竭的其他征象。慢性病所致的功能不全,亦可有呼吸困难,但有慢性气管胸廓疾病的既往史,有肿体征。心脏增大以左室为发绀呼吸困难重。如进分析及功能检测,则更有利于鉴。但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可同时并存功能不全,慢性症伴发冠病的患者并非少见,这时如不易排除急性左竭时,治疗上宜予以兼顾。

预防

部感染导致或诱发急性衰竭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原因及诱因。因此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预防及治疗老年人急性衰竭的重要环之一。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紫绀和血缺氧

下一篇 纵隔纤维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