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胸腺高度萎缩

在人类胸骨上缘部位有一个重量仅数10克的器官胸腺。由骨髓产生的T细胞只有随进入胸腺,并胸腺激素的影响,最终约有5%的胸腺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在婴儿出生后一年左右时体积最大,到青春期后逐渐退化,其体积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变小而持续到中年。进入老年后,胸腺组织萎缩,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其中的细胞数量大大减少,液中胸腺激素浓度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与年轻时相......
目录

病因

胸腺在婴儿出生后一年左右时体积最大,到青春期后逐渐退化,其体积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变小而持续到中年。进入老年后,胸腺组织萎缩,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其中的细胞数量大大减少,液中胸腺激素浓度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与年轻时相比有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各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肿等。

诊断

1.胸部X线检查 表现为前纵隔部位实质性块影,略呈小分状,偶尔在实质性块影中出现点状钙化影。大部分无症状胸腺类癌病人是通过胸部X线检查被发现的。

2.胸部CT扫描 是诊断胸腺类癌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的本身态,以及对邻近器官的浸润情况。尤其增强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腔静被侵袭的状况,对手术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当临床上出现异位ACTH综征表现,但因病灶较小胸部X线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时,CT扫描常常可以发现较小的胸腺类癌病灶,使诊断得以明确。Brown(1982)报道4例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征而胸部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灶的病人中,2例CT检查发现前纵隔肿,最后手术实为胸腺类癌。Jex(1985)报道,25例由异位促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肿起的库欣综征中,胸部CT扫描发现2例为胸腺类癌,并手术实。

3.放射性核素扫描 当诊断确定后(手术切除或活组织检查),应常规进放射性核素扫描。因为约近1/3胸腺类癌病例有可能出现转移。

鉴别

1.上皮性胸腺 胸腺的核染色质不像胸腺类癌那样均质分布,而且常被部的纤维条索分隔成小状。胸腺类癌嗜铬粒蛋白免疫组织染色呈阳性,而胸腺为阴性。

2.胸腺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临床常有高钙血症,这与分泌性病理损害的特点正相反,但有些病例可无激素起的症状,这样就易与胸腺相混淆。光镜下二者有以下几点明显不同: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没有典型胸腺类癌所具有的坏死性呈管样生长及成菊团等特点,而且PAS染色呈强阳性。电镜下,甲状旁腺腺瘤神经分泌颗粒比胸腺类癌要少得多。免疫组织面,甲状旁腺腺瘤的甲状旁腺激素免疫组织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类癌为阴性。

3.纵隔副神经上也与胸腺类癌相似,但是它并不一定出现在胸腺,而常发生于大管;因其多起源于动脉动脉的或是的副神经,同胸腺类癌的较大的腺管样生长式不同,副神经细胞呈紧密群集状生长。另外,副神经核分裂象少见,而胸腺类癌核分裂象多见。嗜银染色在副神经为阳性,而胸腺类癌呈阴性。甲硫氨酸啡肽和亮氨酸啡肽染色二者均可呈阳性,但在副神经更多见。

4.胸腺转移癌 其中有些病例很像胸腺类癌,难以确诊。相反,呈筛网状生长胸腺类癌常为继发性肿,而非胸腺原发性病变。和肠的类癌一般很少转移至纵隔而原发灶无明显病变。尽管如此,我们在确诊胸腺类癌之前必须进纤维气管镜及消化镜等检查。不论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神经分泌肿,NSE、嗜铬粒蛋白、神经激素均呈阳性,因而免疫细胞化染色在此作用不大。

5.有少数病例胸腺类癌还须与恶性淋巴及纵隔生殖细胞肿相鉴 可以利用免疫组织法来助诊断。淋巴显示有白细胞抗原,而生殖细胞肿胎盘碱性磷酸酶,但胸腺类癌不含这2种物质。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性渗液

下一篇 椰子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