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胸痛

胸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征(ACS)、动脉夹层、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动脉夹层动脉的发病率约0.5~1/10万人,如果误诊其死亡率超过90%。PE的发病率大约70/10万人,自发性气胸发病率2.5~18/10万人,食管破裂......
目录

基本内容

。胸部正中或偏侧作痛。出《素问·解篇》。多与三脏有。《素问·脏气法时论》:“病者,胸中痛。”《医碥·胸痛》:“胸者,之部分,则其痛尤多属可知。”其病多属气滞气滞痰饮亦停,治宜行气除饮。《杂病源流犀烛·胸乳病源流》:“胸者,之分,心包经脉俱至胸,然诸虽能令胸满气短,而不能使之痛,惟独令胸痛,故属病。”肝虚胸痛,宜补,补所以补也,用六味加首乌、牛膝实,胸痛不能转侧,善太息,宜疏肝,用宽胸饮;胸痛常欲蹈压其胸,先未痛,但欲饮热,肝着,用旋复汤;胸痛短气,是水气,用五苓胸痛塞,为害,用二陈汤胸痹急痛如锥刺,难于俯仰,汗出,或彻上,用生韭汁;胸痹喘息咳唾短气沉迟,紧数,用栝蒌薤白汤,加半夏尤妙。胸隐痛,为肾虚不能纳气虚不能生,用。亦指痛或胸痹之重者。《医宗必读·诸痛》:“胸痛痛。”《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卷二十:“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参见胸痹痛条。

胸痛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 忧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检查:X摄电图及超声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症状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心悸、呼吸不畅、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本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由于本病患者心脏并无器质性病理改变,长期来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有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造成漏诊和误治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变时,如果不再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患者常会被误作病毒性炎或冠病等进治疗,结果适得其反。-心脏神经官能症特效治疗法:解郁抗虑囊 服用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饭前饭后均可服用;

形成病因

胸痛1.炎症 皮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炎、痛(epidemic myalgia)、胸膜炎、心包炎、纵隔炎食管炎等。

2.脏缺 绞痛、急性梗塞、肌病梗塞等。

3.肿 原发性肺癌纵隔肿骨髓病等的压迫或浸润。

4.其他原因 自发性气胸动脉、夹层动脉过度换征、外伤等。

5.心脏神经官能症。

常见疾病

1.胸壁疾病

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胸痛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急性病、多发性骨髓等。

2.心血管疾病

绞痛、急性梗死、炎、急性心包炎、二尖瓣或动脉瓣病变、动脉动脉破裂、夹层动脉梗塞:动脉高压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3.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胸膜自发性气胸肺炎急性气管气管炎、肺癌等。

4.纵隔疾病

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及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等。

5.其他

脓肿脓肿梗塞等。

鉴别诊断

胸痛需要鉴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需要重点鉴的疾病为急性冠征(ACS)、动脉夹层、栓塞(PE)、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疾病。

1.ACS(急性冠征)

ACS包括ST段抬高型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梗死(non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绞痛(unstableangina,UA)。其中,后两种类型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典型的绞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或烧灼感等,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部、肩部或左前,一般持续2~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可缓解。诱发因素包括劳累、运动、饱餐、冷、情绪激动等。UA胸痛诱因与性质同前述,但是患者活动耐量下降,或在静息下发作,胸痛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发作频率增加。梗死的胸痛持续时间常>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但是,老年、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临床中需仔细鉴。UA患者一般没有异常的临床体征,少数可出现率变化,或由于乳头出现心脏杂音。梗死的患者也可无临床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颈静充盈怒张、压、奔马律、啰音等。新出现的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要高度警惕室间隔穿孔;部分患者可律不齐,出现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动过速,特要警惕室性动过速和室颤动。

2.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是由于动脉膜撕裂,液进入管壁,造成动脉剥离或破裂。约有半数的动脉夹层由起,尤其是急进型及恶性压,或者长期未予控制及难以控制的顽固性压。遗传性管病变如马凡综征、动脉瓣二瓣畸、Ehlers-Danlos综征、家族性动脉和(或)动脉夹层以及管炎症性疾病包括Takayasu动脉炎、贝赫切特综征、梅毒等均是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其他如医源性因素包括导管介入诊疗术、心脏瓣膜及大管手术损伤,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膜的破溃,健康女性妊娠晚期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患者常以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诉,其性质多为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冷等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与夹层的起源部位密切相,随着夹层肿的扩展,疼痛可随之向近端或远端蔓延。患者其他伴随症状及体征也与夹层累及的部位相。夹层累及动脉部,可导致动脉不全及反流,查体可闻及动脉瓣杂音:夹层破入心包心脏压塞。倘若夹层累及无动脉颈总动脉,可导致流灌注障碍,而出现头晕、嗜睡、失语、定向力障碍、肢体瘫痪等表现;肿压迫锁骨动脉可造成搏短绌、双侧收缩压和(或)搏不对称的表现。夹层累及动脉肠系膜动脉,可伴有反复的腹痛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累及动脉时,可痛、少尿无尿血尿,甚至急性肾衰竭。临床中动脉夹层的分型法较多,常用的为DeBakey分型与Standford分型。其中,DeBakey分型将同时累及动脉及降动脉者归为Ⅰ型,仅累及动脉者为Ⅱ型,仅累及降动脉者为Ⅲ型,前二者同归属为StandfordA型,是动脉夹层中较常见也是最为高危的类型,需要外科迅速干预。

3.栓塞

栓塞包括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征、羊水栓塞症等。其中,栓栓塞症为最常见类型,通常栓塞所指的即为栓栓塞症。深成是栓栓塞症的栓来源,多发生于下肢或盆深静。因此,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深成相同,包括原发和获得性两大类危险因素。呼吸困难促是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见于80%的栓塞患者。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可能与患者低氧血症晕厥意识丧失可以是栓塞的首发或惟一症状。患者呼吸频率增快是最常见的体征,可伴有发绀环系统的体征要为急性动脉高压、功能不全及搏量急剧减少。常见动过速、动脉瓣第二音(P2)亢进或分裂、颈静充盈或异常搏动、三尖瓣反流产生的心脏杂音、右奔马律、肝大颈静回流征、下肢浮肿等体征。少数患者可有心包摩擦音。压下降、休克提示大面积栓塞。患者下肢肿胀、双侧周径不对称、腓肠压痛提示患者并深成。多数急性栓塞患者分析PaO2<80mmHg伴PaCO2下降。浆D-二聚体<500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栓塞。

4.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是指较大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裂伤或气管破裂,裂胸膜腔相通,且成单向活瓣,又称高压性气胸。吸时空从裂进入胸膜,而呼时活瓣,腔不能排出,致胸膜压力不断升高,压迫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产生呼吸和环功能的严重障碍。胸膜的高压空若被挤入纵隔,扩至皮下组织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下气肿。临床上,患者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体格检查,可见伤侧胸部饱胀,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可有下气肿。叩诊呈高度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大量积可完全萎陷,气管影偏移至健侧。胸膜腔穿刺有高压体向外冲出。抽后,症状好转,但不久又见加重,如此表现亦有助于诊断。严重胸部损伤如张力性气胸征象出现迅猛,可能有气管断裂,应迅速抢救,乃至剖胸探查。张力性气胸需立即排,降低胸膜压力。

检查

1.损伤标志物

传统损伤标志物包括cTn、CK-MB、红蛋白等一系列反映细胞坏死的生物分子。近年来,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如缺修饰蛋白、型脂肪酸结蛋白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①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②钙蛋白I(cTnI)或T(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梗死的敏感指标。③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起病后4小时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

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应进评价。如红蛋白在AMI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cTnT和cTnI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测定为阴性则6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14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虽不如cTnT、cTnI敏感,但对早期(<4小时)AMI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2.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可作为急性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500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栓栓塞症。

3.电图

所有因胸痛就诊的患者均需进电图检查,首份电图应在接诊患者10分钟完成。电图是诊断缺胸痛的重要手段。

4.超声动图

超声动图也是一项诊断胸痛患者的重要无创检查,如果发现新发的室壁矛盾运动、动脉出现游离膜瓣、右扩张并室间隔左移呈“D”等,可有助于急性梗死、动脉夹层及急性栓塞的诊断。对于其他非致命性胸痛,如应激性肌病心包积液等,超声动图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5.心脏负荷试验

心脏负荷试验包括平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动图、负荷核素灌注显像。各类负荷试验均有助于协助排查缺胸痛,但是,对于存在液动力障碍、致命性胸痛及严重的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肌病等情况忌选择心脏负荷试验。

6.胸

适用于排查呼吸系统源性胸痛患者,可发现的疾病包括肺炎、纵隔与部肿脓肿气胸、胸椎与肋骨骨折等。心脏与大管的轮廓变化有时可提示患者动脉夹层、心包积液等疾病,但缺乏特异性。

7.CT

普通胸部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清晰的成像对于大部分胸腔疾病可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注射对比选择性CT管成像,已成为动脉夹层、急性栓塞等胸痛疾病的首选确诊检查,也成为筛查冠病的重要手段。

相关症状

1.胸痛的部位 胸壁皮肤炎症在罹患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改变。带状疱疹呈多数小水疱群,沿神经分布,不越过中线,有明显的痛感。痛时可出现胸、肉剧烈疼痛,可向肩部、颈部放射。非化脓性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患部隆起、疼痛剧烈,但皮肤多无红肿。绞痛与急性梗塞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前区。食管疾患、膈疝纵隔肿的疼痛也位于胸骨后。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梗塞等常呈患侧的剧烈胸痛

2.胸痛的性质 肋间神经痛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痛则常呈酸痛。骨痛呈酸痛或锥痛。食管炎、膈疝常呈灼痛灼热感。绞痛常呈压榨样痛,可伴有窒息感。动脉侵蚀胸壁时呈锥痛。原发性肺癌纵隔肿可有胸部闷痛。

3.影响胸痛的因素 绞痛常于用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呈阵发性,含服亚硝酸甘油迅速缓解。梗塞常呈持续性剧痛,虽含服亚硝酸甘油仍不缓解。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胸痛则常因运动反而好转。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的胸痛常因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过度换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则用纸袋回吸呼胸痛可缓解。

胸痛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1.伴咳嗽,常见于气管气管胸膜疾病。

2.伴困难,常见于食管疾病。

3.伴咯血,常见于结核、梗塞、原发性肺癌

4.伴呼吸困难,常见于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过度换征等。

5.绞痛、梗塞常发病于动脉硬化的基础上。

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采取自由体位,如为胸膜炎所致者,朝患侧卧可减轻疼痛。

2.局部热

3.止痛药物,可选用阿斯匹林0.3~0.6g,每日3次;扑热息痛0.25~0.5g,每日3次,或消炎痛25mg,每日3次。若加用安定5mg,每日3次,效果更好。

4.若疑为绞痛者,可下含服硝酸甘油痛定5~10mg。

5.上述紧急处理后疼痛仍未缓解时,应速送医院急救。

治疗原则

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樱桃叶

下一篇 心音微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