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油桐子

油桐子,中药。为大戟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 Airy Shaw的种子。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吐,消肿毒,利二便之功效。常用于喉痹痰火瘰疬,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丹毒,疥癣,烫伤,急性软组织炎症,种子。味甘、微辛,性大毒。归。吐,消肿毒,利二便。......
目录

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

味甘、微辛,性大毒

归经

功效

,消肿毒,利二便。

主治

喉痹痰火瘰疬,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丹毒,疥癣,烫伤,急性软组织炎症,

相关配伍

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用法用量

服:汤,1-2枚;或磨水;或捣烂冲。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或磨水涂。

使用注意

孕妇服。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2、《南要有毒植物》:“油桐种子最毒,树树皮次之,新鲜的毒性较剧。民间解毒法:①食红糖糯米稀饭;②大量饮盐水;③甘草30g水泡饮。”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10d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形态特征

油桐,又罂子桐、虎子桐、荏桐、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落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条粗壮,无毛,具明显皮孔,长8-18厘米,宽6-15厘米,端短尖,基部平至浅心形全缘,稀1-3浅裂,嫩上面被很快落微柔毛,下面被渐落棕褐色微柔毛,成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贴伏微柔毛;掌状5(-7)条;叶柄叶片近等长,几无毛,端有2枚扁平、无柄腺体。雌雄同株,先或与同时放;花萼长约1厘米,2(-3)裂,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基部爪状;雄花雄蕊8-12枚,2轮;外轮离生,丝中部以下合生雌花:子房密被柔毛,3-5(-8)室,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与子房室同数,2裂。核果近球状,直径4-6(-8)厘米,果皮光滑;种子3-4(-8)颗,种皮木质。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三棱,长2.1-2.5cm,直径1.5-2cm。表面棕褐色,具短条棱和点状突起。

药理作用

其成分桐酸,对肠道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吸收入后,脏排泄,故可损害脏,肾病。此外,还可损害神经。对病患者可使其症状加重,功能恶化。

相关论述

1、《纲》:“吐喉痹,以子研末,吹入中取吐。”

2、《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

3、《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催吐、镇咳的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毒疮、疥癣。”

附注

同属植物油桐VerniciaMontanaLour,其种子亦供药用,功效与油桐子基本相同。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油桐根

下一篇 乳房下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