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胸腔出口综合征

前斜角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纤维向前外下走,止于第1肋骨的前端上缘锁骨动脉沟前前斜角中斜角多数起自所有颈椎横突后结,少数起自第2~7、3~7或3~7颈椎横突后结,向外下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沟的后或外后。前、中斜角与第1肋骨构成的一三角间隙,称为斜角间隙。前斜角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纤维向前外下走,止于第1肋骨的前端上缘锁骨动脉沟前......
目录

解剖与病因

  前斜角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纤维向前外下走,止于第1肋骨的前端上缘锁骨动脉沟前前斜角中斜角多数起自所有颈椎横突后结,少数起自第2~7、3~7或3~7颈椎横突后结,向外下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沟的后或外后。前、中斜角与第1肋骨构成的一三角间隙,称为斜角间隙。支配上肢的神经神经锁骨下动、静锁骨动脉动脉弓发出后,呈弓跨越第1肋骨,穿过斜角间隙,进入肋锁间隙。锁骨下静并不通过斜角间隙,而是自前斜角的前越过,注入颈静神经由C5至T1神经前支组成,各神经出椎间孔后向外下走,于锁骨动脉的后上穿过斜角间隙。C5、C6神经组成神经的上干,C7神经单独组成中干,C8、Tl神经组成神经的下干,其中下干直接跨越第1肋骨,各干分为前、后两共同走于肋锁间隙,向外下通过此间隙后,进入胸小后面的胸小后间隙,再进入腋部。在神经管束的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成的神经管鞘。神经的上述程中,在以下部位最易受压:①斜角间隙;②肋锁间隙;③胸小后问隙。

  上述解剖部位的任何先天性或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异常,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压迫锁骨管及神经,产生临床症状

  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包括性异常及软组织的异常。常见的性异常有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的上移使肋锁间隙狭窄。软组织异常可由于前中斜角的肥厚;斜角先天性束带,多在前斜角与第1肋骨之间成束带,压迫神经;斜角挛缩,斜角间隙变小;胸小的止点异常以及其他部位先天性的异常纤维束带压迫等。后天性的因素。

  包括在上述解剖部位的组织增生及萎缩而导致肉力量失衡,解剖位置改变,牵拉及压迫神经束。长颈及肩带下垂的人群易发生胸廓征。此外,创伤胸廓征的发生中亦有一定的作用,锁骨肋骨骨折不仅可直接损伤锁骨管及神经,而且可因骨折、异常的生长、局部瘢痕组织增生以及组织损伤后出水肿纤维化,压迫神经束,另外,管损伤产生的假性动脉胸廓处发生的肿也可直接压迫神经。在上述病因中,以斜角肌病变最为常见,颈肋次之,肋锁间隙及胸小间隙狭窄少见。

诊断

概述

  本病可发生于15~60岁的人群,以20~40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女性颈肋的发生率较男性高1倍,并且女性的力弱,肩带下垂较男性多有,肩带下垂可造成神经紧张,肋锁问隙狭窄,导致斜角痉挛,压迫神经束。胸廓要是神经锁骨动脉受压而表现出来的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观

  (1)神经受压:神经以跨越第1肋骨的下干最易受压,上干受压的较少,要表现是神经下干受压的症状。病人要表现为患侧肩部及上肢疼痛,无力,发病早期疼痛为间歇性,可向前及手部侧放射,肩外展及旋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出现前及手部侧的感觉异常,甚至出现瘫痪瘫痪及萎缩以小际及为甚,表现为爪手畸,有时也存在大及前力减退。锁骨上区有压痛并向前放射。多数病例前斜角紧张试验阳性,检查法是病人坐位,头转向健侧,颈部过伸,同时将健侧手向下牵拉,患肢麻木疼痛加重并向远端放射为阳性。

  (2)管受压:一般病人不出现严重的运障碍,当病变刺激管时,可出现上肢套状感觉异常,患肢上时感发冷,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锁骨下静严重受压时,则出现患肢远端水肿发绀管严重受压时可出现锁骨成,肢体远端运障碍。Adson征,Roos征等试验常为阳性。①Adson征:病人端坐,双手置于膝上,将头转向患侧,下颌抬起使颈伸直,嘱病人深吸后屏,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为阳性;②wright征:病人取坐位,检查者一手触摸病人动脉,同时将上被动地过度外展,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腋下出现杂音者为阳性;③Roos征:将病人的双侧上肢外展90。并外旋,嘱病人作双手连续快速的伸、屈指动作,如出现疼痛加重,无力,患肢自动下落者为阳性。

电生理检查

  如果运用得当,电生理检查可判断神经损伤的水平,而且有助于鉴源性或神经性病变。本病电图检查异常常局限于手,表现为出现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下降等慢性神经性病变的表现。神经传导研究(NCS)的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前侧皮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振幅降低或不能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振幅稍降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降低,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正常。F波延长。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EPs)的典型改变是神经SEPs异常,而正中神经的SEps正常,常表现为神经N9反应振幅衰减,伴或不伴N13反应振幅衰减,少数情况下,N9及N13反应不能出,或虽能出,但潜伏期延长。

影像检查

  x线检查是协助诊断本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法,颈椎正位可发现有无颈肋及第7颈椎横突过长,胸锁骨的切线位可发现有无锁骨肋骨的畸。有时: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锁骨上区是否存在肿及有否纤维束带压迫神经,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MRI并不能发现压迫神经纤维束带。依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对症状、体征、x线及电生理检查结果进全面的综分析,不难作出胸廓征的诊断。

鉴别诊断

颈椎病

  亦可出现上肢疼痛,无力,感觉异常,但颈椎病病人颈部常有压痛,压头试验及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x线有颈椎刺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改变等退性变的表现,CT及MRI可显示椎间盘变性及神经脊髓受压。

肘管综

  为神经在肘管受压所产生的临床综征,表现为手无力,患肢手部侧感觉异常,小际及萎缩,爪手,与本病要累及神经所产生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前者无肩部症状,不波及正中神经,体征局限于肘部以下,Adson征、wright征、Roos征等特殊试验阴性。

腕管综

  为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所致,要表现为手部桡侧2/3及桡侧3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拇指对掌功能障碍,通过临床症状及检查,不难鉴

非手术治疗

  如病人自觉症状轻微、无神经损伤的表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法进治疗,包括悬吊上肢、适当休息、局部理疗、前斜角局部封止痛药及非甾体消炎药、减轻体重、加强肩部功能锻炼等法。如治疗无效,则应采用手术法加以治疗。

手术治疗

  如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人症状严重,存在感觉减退,肉萎缩瘫痪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尽早手术,以解除神经锁骨下动、静的压迫。本病的手术式及手术人路较多,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手术式有锁骨上斜角切除和腋第1肋骨切除。

  通过此手术可达到以下的:①切除颈部压迫神经锁骨管的各种组织,如前斜角中斜角等;②切除产生压迫的组织,如第1肋骨颈肋等;③切除产生神经压迫的各种纤维束带、韧带,同时还可进神经的松解。

  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和初发病人,法有:

  1.左或右锁骨上窝压痛区注射1%普鲁卡因5ml加氢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局部肉有劳损史者效果明显。

  2.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消炎痛等药物。

  3.理疗:锁骨上窝采用透热疗法或碘离子透入。

  4.肩带肉锻炼的体疗和颈部牵等。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过1~3个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神经传导速度胸廓低于60m/s者;管造影显示锁骨动脉和静明显狭窄受阻者;局部剧痛或静受压症状显著者。

  手术原则是解除对神经束的性剪刀样压迫,必须除第1肋骨全长和解除有压迫因素,使丛和锁骨动脉下移而又不产生畸并发症。

  手术途径有两种:

  (一)腋下途径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卧位,患肢抬高45°,抬上肢后在腋毛下缘第3肋骨水平作长6~7cm横。在胸大间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离至腋窝部。在第1肋骨上缘见到神经管束。抬上肢使神经束离第1肋骨,切断前斜角,切除第1肋骨膜,前端至肋软,后端至横突,术毕检查残端有无压迫丛。此手术创伤较小,出较少,但显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彻底。

  (二)肩旁途径

  全麻下侧卧位,患肢向上90°。切起自高位旁区,沿向下绕向腋部。切断菱形前锯。将向上向外撑,切断中斜角纤维,显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对第1肋骨而对第2肋间神经起减压作用。对颈椎侧凸或椎胸也起到扩大胸空隙作用。切断第1斜角和第1肋骨全长,而对性异常如颈肋、椎体横突过长及异常纤维束带等均应切除,此手术切较大,术毕时需仔细止防止肿后机化粘连。此切能满意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压迫因素,适用于再次手术病人。缺点是创伤较大,出较多。手术并发症有损伤胸膜气胸,术中牵拉起手麻木无力或术后肿的感染。术后约有90%以上的病例症状消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胸大肌痛

下一篇 胸闷憋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