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淫羊藿

淫羊藿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axim.),小檗淫羊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植株高20-60厘米;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生,具长柄,小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白色淡黄色;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状;期5-6月,果期6-8月。淫羊藿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中国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均有栽培淫羊藿全......
目录

形态特征

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厘米。粗短,木质化,暗棕褐色

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生,具9枚小;基生1-3枚丛生,具长柄,2枚,对生;小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生小叶基部裂,近等大,侧生小叶基部裂稍偏斜,急尖,上面常有光泽,网显著,面苍白色,光滑或疏生少数柔毛,基出7叶缘具刺齿具2枚对生

花序长10-35厘米,具20-50朵,序轴及花梗腺毛花梗长5-20毫米;白色淡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卵状三角,暗绿色,长1-3毫米,萼片披针白色淡黄色,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远较萼片短,锥状,长仅2-3毫米,瓣很小;雄蕊长3-4毫米,伸出,花药长约2毫米,瓣裂

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状,长2-3毫米。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长习性

淫羊藿淫羊藿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喜阴湿土壤湿度25%-30%,空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对光较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

淫羊藿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酸或稍偏碱、疏松、含腐殖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壤土为好,海拔在450-1200米的低、中山地的灌丛、疏林下或林缘半阴环境中适合生长。

分布范围

淫羊藿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区均有栽培

繁殖栽培

繁殖

种苗繁育以无性繁殖分株繁殖繁殖)为有性繁殖

选地做床

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自然条件,坡度35℃以下,土壤为微酸性的树腐殖土、黑壤土、黑壤土,可以利用阔林或针阔混交林及果树济林下栽培。将林下地面草皮起走,顺坡打成宽120-140厘米、高12-15厘米的条床,横条沟栽苗,沟深度6-10厘米。

移栽

淫羊藿休眠期移栽:春季4-5月萌前或秋季9-10月地上枯萎时,挖取地下,取有段,切成8~10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个胞,用赤霉素和生粉药处理后,栽于条床,株15厘米×20厘米,覆细土5厘米,踩实后,再用湿覆盖3-5厘米。

生长期移栽:夏季6-8月高温多雨时林下栽培。将野生生长旺盛的植株整株带土移栽,24小时随挖随栽,最好6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后。株20×25厘米,覆土3-5厘米,踩实后,覆盖树3-5厘米。这种栽培法不缓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且分蘖生长快,第二年春分枝多、产量高。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⑴补苗:淫羊藿翌春2-3月出苗后,及时拔除死苗,弱苗,病苗,阴天补苗种植,以保基本苗数。

⑵除草:结中耕进除草,以畦面少有杂草为度。在生长旺季,可每10天除草1次;秋冬季可30天左右除草1次。

⑶灌溉:淫羊藿湿土壤环境,干旱会造成其生长停滞或死苗。如果在夏季连续晴5-6天,就必须早晚进人工浇水。

淫羊藿

⑷施肥:在第一年的10-11月结整地畦时施入底肥,一般施1000-3000千克/亩。翌年3月底-6月追施一次或两次,一般情况下无机氮肥施入量不超过5千克/亩,有机复肥10-30千克/亩;促肥于翌年10-11月施一次,施农家肥1000千克/亩,或有机复肥10-20千克/亩;每次采收后应及时补充土壤肥料,一般可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亩,或有机复肥20-30千克/亩。底肥于畦后定植前,将肥料均匀撒于畦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混匀,也在畦后定植前,挖定植“”或“条”时,将肥料均匀放入“”或“条”,并将肥料与周围土壤混匀。追肥要采用“”施,追肥时切勿将肥施到新出土的上,应靠近株丛的基部施入,并肥料种类覆土或不覆土。

采收管理

种植2年后的淫羊藿便可采收,8月份是淫羊藿生长发育好,养物质积累最高的季,而且药效强,可在此时采收。采收时将地上采收捆成小把,置于阴凉通处阴干或晾干。选出杂质、粗梗及有可能混入的异物,以保药材质量。连续采收几年后,常会影响淫羊藿的后期发育,影响其越冬及来年的新产量和质量。为此,连续采割3-4年后,应轮息2-3年以恢复种群活力。

病虫防治

种植实践中,偶见小甲虫咬食叶片使成孔洞,或有蛾类幼虫咬食幼苗秆或叶片,将秆咬断及危害叶片成网纹的虫害现象。亦偶见煤污病发生,可影响淫羊藿作用。可采取农业综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淫羊藿褐斑枯病

症状:此病为害叶片。患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病原检测为大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从孢子器的孔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昆虫媒介传播进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再侵染。多雨高温季发病严重,暴雨过后常导致流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600倍液。上述药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淫羊藿皱缩病毒病

症状:苗床幼苗期。染病常表现为组织皱缩,不平,增厚,畸呈反卷状,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

病原: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式传播。

发病特点:2010-2011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蝉、蓟马、虱等虫媒或摩擦等式传播。染病株绿素受阻,正常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防治法: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500倍液,或0.5%抗毒1号水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500倍液等喷洒,隔7天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淫羊藿锈病

症状: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

病原: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淫羊藿锈病夏孢子、单胞。

发病条件:2008-2012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防治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

淫羊藿白粉病

症状:危害淫羊藿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面产生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白粉区,布满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病原: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危害。

发病特点: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2011年7月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有此病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发病期,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等药喷施防治。

淫羊藿生理性红

症状:此病通常在无遮荫的暴地出现。部退绿变色呈红色状,植株生长受阻,矮小。苗床期受害严重者植株可出现早死亡。成苗期受害植株变色后虽然一般不死亡但新生较少,影响生物产量,减产显著。

病原:生理性病害,在无遮荫的暴地出现。

发病特点:在雷山淫羊藿基地2010年调查,只要在无遮荫的暴地种植淫羊藿,此病全年均出现,但育苗期受害较重,一些长势差苗受害会被致枯死亡。

防治法:①遮阴育苗。②基地种植,选择在杨梅树,松树等乔木下遮荫栽种。

主要价值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补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滑早泄、小便不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能兴奋性机能,对动物有促进液分泌作用。还有降压(起周围管舒张)、降糖、利尿、镇咳祛以及维生素E样作用。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流量,促进造功能、免疫功能及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等功效。新加坡专家研究发现,淫羊藿能有效杀死乳腺癌细胞,但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植物文化

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发现,羊啃吃一种小草后,发情次数明显增多。公羊阳具勃起不软,与母羊交配次数增多,交配时间延长,而吃其他野草则无此功效。

有一次,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后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为“淫羊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