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食管闭锁

食管锁(atresia of oesophagus)及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在新生儿期并不罕见,小儿出生后即出现唾液增多,不断从口腔外溢,频吐白沫食管锁(atresia of oesophagus)及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在新生儿期并不罕见,据国统计,其发生率为2000~4500 个新生儿中有1 例,与国外发......
目录

疾病病因

胚胎初期食管气管均由原始前肠发生,二者共同一管。在5~6 周时由中生长一纵嵴,将食管气管分隔,侧为气管侧为食管食管过一个实变阶段,由管上皮细胞繁殖增生,使食管塞。以后管出现空,互相融,将食管贯通成空管。若胚胎在前8 周发育不正常,分隔、空化不全可起不同类型的畸。有人认为与管异常有,前肠流供应减少,可致锁。高龄产妇、低体重儿易于发生,1/3 为早产儿。

病理生理

食管锁常与食管气管瘘同时存在,约占90%,极少数病例无瘘管,可分为5 个类型。

1.Ⅰ型 食管上下两段不连接,各成盲端,两段间的离长短不等,同气管不相通连,无食管气管瘘。可发生于食管的任何部位,一般食管上段常位于T3~T4 水平,下段盲端多在上。此型较少见,占4%~8%。

2.Ⅱ型 食管上段与气管相通,食管气管瘘,下段呈盲端,两段离较远。此型更少见,占0.5%~1%。

3.Ⅲ型 食管上段为盲管,下段与气管相通,其相通点一般多在气管分叉处或其稍上处。两段间的离超过2cm 者称A 型,不到1cm 者称B 型。此型最多见,占85%~90%或以上。

4.Ⅳ型 食管上下段分气管相通连。也是极少见的一种类型,占1%。5.Ⅴ型 无食管锁,但有瘘与气管相通,又称H 型,为单纯食管气管瘘,占2%~5%。由于以上不同病理情况,小儿口腔分泌液或乳液积聚食管上段盲袋,均可回流至部,被吸入呼吸道。食管气管有瘘者可直接流入气管食管下段与气管相通,液可反流入气管。最后均可吸入肺炎食管锁也常同时并其他畸,约占50%,第Ⅰ型最易发生。以先天性心脏病(19%~35%)、锁、肛门锁(20%~40%)最常见,其次为生殖泌尿系(10%~15%)、骼系统、面(兔腭裂)、中枢神经系统畸。以上畸有的也是危及生命或需紧急手术者。

流行病学

北京地区某医院产科1933~1955 年出生的12193 婴儿中有6 例食管锁,发生率1∶2000(0.5‰)。一般认为,我国食管食管气管瘘发病率1∶(2500~4000)。英国利物浦医院1967~1975 年间98065 次出生中发生30 例,发生率0.3‰;1990 年英国资料报道为0.22‰~0.3‰。1976 年和1986年美国者统计为0.16%~0.33%。也有文献报告食管锁发病率仅次于肛门直肠先天性巨结肠,占消化道发育的第3 位。男婴高于女婴。Coran 总结了1977~1982 年间治疗的46 例伴或不伴气管食管瘘的食管锁,其中女婴22 例,早产儿14 例。伴有远端气管食管瘘的近端食管锁40 例,无气管食管瘘的食管锁4 例,单纯气管食管瘘2 例。46 例中伴其他畸20 例,分肛门锁3 例,发育不全、Down综征、十二指肠锁、Vater 综征及旋转不良各2 例,动脉导管、完全型流、唇裂、左动脉弓、室间隔缺损、窦蹼、幽门狭窄和小头畸各1 例。Holder(1958)综述3349 例食管锁病例,发现约1/3 有两系统同时畸。其中心血管系统畸609 例(18.1%)、肠道畸606 例(18.0%)、泌尿生殖系畸256 例(7.6%)。我国邵令(1952)尸检1 例本病死婴,发现同时存在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多达6 处。

症状体征

由于食管胎儿不能吞羊水,母亲常有羊水过多史,占19%~90%。小儿出生后即出现唾液增多,不断从口腔外溢,频吐白沫。由于部充满黏稠分泌物,呼吸时部可有呼噜声,呼吸不畅。常在第1 次喂奶或喂水时,下几呕吐,因食管不连接,多呈非喷射状。因乳汁吸入后充满盲袋,反流入气管呛咳及青紫,甚至窒息,呼吸停止,但在迅速清除呕吐物后症状即消失。此后每次喂奶均有同样症状发生。无气管瘘者部呈舟状,有气管瘘者因大量空进入腹胀较明显。最初几天排胎便,但以后仅有肠分泌液排出,很快发生脱水消瘦。很易继发吸入肺炎,常侵犯右上,可出现发热促、呼吸困难症状。如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病例在3~5 天死亡。

诊断检查

诊断:凡新生儿有吐白沫、生后每次喂奶后均发生呕吐呛咳、青紫等现象,再加以母亲有羊水过多史或伴发其他先天畸,都应考虑有先天性食管锁的可能。部平软表示无瘘管存在。上段有瘘管多出现奶后呛咳呼吸困难症状。下部有瘘管则出现腹胀。进一步明确诊断,简易法可从孔插入8 号导尿管,插入到8~12cm 时,常因受阻而折回,正常小儿可顺利无阻通入。但应注意有时导管较细可卷食管盲端,造成入假象。检查有无瘘管,可将导尿管外端置于水盆,将导管食管上下移动,当尖端达到瘘管水平,盆可见水泡涌出,患儿哭闹或咳嗽水泡更多,据插入导管长度也可测定瘘管位置。如有条件可拍X 线平,观察导尿管插入受阻情况,同时了解盲端高度,一般在胸椎4~5 水平。Ⅰ型、Ⅱ型不充。Ⅲ型或Ⅳ型、Ⅴ型空由瘘管入,可见肠充导尿管注入碘油1~2ml 做碘油造影可检查有无瘘管,一般不做常规检查,忌用钡,因有增加吸入肺炎的危险。有人用食管镜或气管镜直接观察,或在气管滴入美蓝,观察食管有无美蓝流入。应尽量争取在尚未继发肺炎时明确诊断。同时注意检查有无肺炎及其他脏器畸(心脏、消化、泌尿)。

实验室检查:前尚无相资料。

其他助检查:

1.X 线及镜检查 X 线检查简便、准确,对本病有决定性的诊断意义。应先部常规透视或摄。如部无体则为食管锁的特征;如有食管气管瘘,及肠均可有积聚。所以,体也不能完全除外食管锁。如果新生儿发生肺炎不张,特是右上不张,多为Ⅲ型食管锁,此时肠道可有大量体。胸部正位显示锁近端充,插入管则见其通过受阻并折回。侧位显示充的盲端向前对气管成浅弧压迹。碘油造影有吸入肺炎的可能,常无必要。钡餐检查应属忌。

2.有些者利用镜诊断本病,为便于发现瘘管,先从气管滴入少量美蓝,再从食管镜中观察蓝色出现的部位;或先吞服少许美蓝,再用纤维气管镜从气管气管蓝色出现的部位以确定瘘管及其位置。Cudmore(1990)报道用高压消毒的微粒化硫酸钡的甲基纤维素混悬液(0.5ml)造影,是相当安全的。此外,还可用活动荧光摄影法诊断原发或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脐动脉造影以确诊并右位动脉弓和CT 等检查法。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前应吸尽盲端黏液,并随时准备给氧、吸“”和保暖。

鉴别诊断

诊断的疾病包括伴有或不伴有发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弓畸;所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征的病变;食管裂畸神经困难;食管反流等。

并发症状

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并发症要是瘘、狭窄、瘘复发,尤其应注意瘘的防治,因它是术后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

1.肺炎

2.气胸

3.食管穿孔,常因食管感染破溃穿孔。

4.胸腔积液或化脓性胸膜炎,需流。

5.食管肠瘘

6.食管气管瘘复发,术后有以下症状时应疑为瘘的复发:进食后咳嗽窒息发绀,唾液增多;困难腹胀,反复发作性 炎,全身情况每况愈下,体重不增。

7.狭窄,预防法可在术后早期(10~14 天)始扩张食管,或局部注射激素

8.远期并症,如气管软化、食管反流性疾病、气管炎及体力智力低下、胸部畸和乳房不对称等均与发育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是继发于反复发作的食管反流所致。Filler(1976)和Schuartz(1980)均采用动脉固定术,即将动脉弓水平部缝固定于胸骨后,治疗因本病术后发生气管软化、呼吸困难的患儿,迄今报告大部分病例获得了成功。

治疗方案

必须明确先天性食管锁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畸,应早期手术治疗。1670年,Durston 首次描述了先天性食管锁,当时人们只注意食管发育异常的胚胎病理,直至1869 年Holmes 才始试验性治疗。由认识到首次矫治成功历了约250 年,即1939 年美国Ladd 和Leven 分发表了2 例前胸皮管成型术重建食管的分期治疗的成功报告。嗣后Haight(1941)为食管锁患儿成功地完成了一期食管术,从此为外科治疗这种先天性畸确立了信

1.术前准备 凡疑及本症者,应食、吸或黏液、给氧、保温、保湿、纠正脱水,以及应用液制品和抗生素等。一般情况的改善,有利于手术及其预后。病情严重的指征常有:低体重儿,伴严重畸并严重肺炎食管上下端间离过大或食管下端异常细小、手术时发现食管组织异常脆弱或运欠佳等。这时可缓期或分期手术,存活率将有明显提高。术前近期亟须解决的键问题是肺炎,它是部积存物吸入液反流入气管气管树的结果。术前患者应始终保持于垂直位即采用半坐位。Bar-Maor(1981)认为术前静使用西咪替丁可降低反流液的酸度,并认为持续用至为止。术前尽量不用人工呼吸机,因可造成瘘管进入肠道,发生腹胀、横上升甚至穿孔。但有人张用气囊管堵塞瘘以防止上述并发症。另外,韩湘珍(1994)采用气管插管加单次硬膜外麻醉,结果镇痛可靠,松效果好,术中呼吸易管理,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少,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Louhimol(1983)和Templeton(1985)则认为应用呼吸器及持续加压通气(CPAP)为的综治疗,部并发症不再是食管锁的要死亡原因。董声焕等(1985)于1979~1983 年在北京儿童医院对17 例先天性食管锁使用上述法后,患儿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仅为17.6%。因而本病治愈率的键,已从过去呼吸问题转移到外科手术和其他科问题上了。

2.手术治疗 原则上应尽早进食管术。Randolph(1986)Waterston分组,即结合病儿体重、并畸肺炎程度实施具体术式。A 组应立刻一期食管术;B 组应延迟一期术,先造瘘术和治疗肺炎并症;C 组应分期手术,如先食管造瘘术,再结肠小肠食管术(Ⅰ型时)或胸膜外瘘管结扎术、造瘘术和持续吸出近端食管黏液。Alexander(1993)报告了辛辛那提儿童医院1966~1986 年间共收治118 例患本病新生儿,结果提示对高危早产婴儿早期一期修补术,因术中广泛分离近、远段食管,易导致破裂、狭窄和反流,因此较安全的法是分期修补术式。即先结扎气管瘘、术,以后再作术。做缓期手术时,患儿应采取45°坐位,以防止容物逆流入气管,同时食管插管吸分泌物。造瘘插管吸出体,同时可进饲。张力是手术过程中的键,原则上不允许有张力,于是要求两端能充分游离,但这将会影响运,不利愈。一般是使近端延长以减少的张力。常用法有:

(1)近端食管瓣翻转法。

(2)食管远端层松懈法。

还有文献介绍似乎螺旋延长法较理。

3.其他治疗 加强监护对提高疗效至重要。注意保温、保湿、防止感染,理应用抗生素和治疗并症(如硬肿症)等。

严格呼吸管理是手术最终成败的键。细致入微的护理,定期分析,恰当地使用呼吸治疗法(给氧、雾化、加温湿化、呼吸机的应用等)。北京儿童医院在加强呼吸管理等综措施后患儿存活率达65%,而其前总治愈率仅为25%。全肠外养(TPN)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本症的治愈率。静输液量应偏少,每天50~70ml/kg。

疾病预防

预后:治愈的键取决于婴幼儿的一般情况、畸的型食管两端间的间、有无其他严重畸、有无部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是否处理得当等因素。先天性食管锁发病率推算,我国每年约有5000 多病例,但实际接受治疗的可能不到5%,且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多数Waterson 分类统计食管锁存活率,A 组已高达95%~100%,B 组为85%~95%,C 组40%~80%。英国某医院1975~1985 年124 例资料的存活率为76%,其中C1 组、C2 组分是60%、52%。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手术存活率逐渐增高,70 年代为25%,80 年代初个先进水平升高到75%,近5 年来最高水平达90%。美国密西胸科食管门诊对22 例食管锁修复术后6~32 年(平均15年)的追踪,复习病史,钡餐和食管功能试验(包括测压、酸反流试验、酸清除试验、酸灌注试验),发现不同程度狭窄12 例,食管运动功能异常11 例,食管反流2 例和食管裂孔疝1 例。长期观察结果表明,手术疗效优良者5 例(23%,完全无症状);良好者13 例(59%,偶有困难,尤其是在进食肉类和面包时);一般者4 例[18%,常有困难和(或)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将近1/3 病人有典型的食管反流症状

食管锁修复术后的婴儿,其特有的食管有效蠕动丧失,可持续至成年,再加食管反流,导致酸清除力异常,出现部并发症、狭窄以及后期的反流性食管炎。所以,在婴儿、儿童期应持续给予抗反流药物治疗,当这些患儿成人后,仍应长期随诊有无食管炎的征象。

预防:对伴羊水过多的孕妇应警惕先天性畸发生的可能。羊水穿刺造影和羊水甲胎蛋白、乙酰碱酯酶同时升高有助于产前诊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玉屑

下一篇 嗜心性病毒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