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心室扑动与颤动

室扑动与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律,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流动力的影响均相当于室停搏。室扑动常为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律失常。1.冠病,尤其是急性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2.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3.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高钾。4.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氯喹、锑药物中毒。5.触电、......
目录

病因

1.冠病,尤其是急性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

2.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3.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高钾。

4.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氯喹、锑药物中毒

5.触电、雷击或溺水。

6.各种室性动过速进一步恶化。

7.预激综并房颤,误用洋地黄类药物。

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抽搐,即阿-斯综征。

2.面色苍白或青紫,搏消失,音听不到,压为零。

3.如不及时抢救,随之呼吸、跳停止。

检查

1.液电解质紊乱

钾、钠、氯等异常。

2.电监护

率异常。

3.电图检查

(1)室扑动的电图特征 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律,但不能辨认QRS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分钟。

(2)室颤动电图特征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态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分钟。

鉴别诊断

临床应与阿-斯综征发作心脏骤停相鉴

治疗

1.直流电复律和除颤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应争取在短时间(1~2分钟)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般用300~400Ws电击若无效可静气管注入、注射上腺素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或利多卡因,再电击,可提高成功率。若在发病后4分钟除颤,成功率50%以上,4分钟以后仅有4%。若身边无除颤器应首先作前区捶击2~3下,捶击心脏不复跳,立即进胸外心脏压,70~80次/min。

2.药物除颤,利多卡因注射或普鲁卡因胺。若是洋地黄中毒起室颤,应用苯妥英钠注射。

3.上述治疗恢复自律者,可持续静滴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维持。此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索他洛尔胺碘酮滴注,也有预防室颤良好疗效。洋地黄中毒者可给苯妥英钠

4.在坚持上述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保持道通畅,坚持人工呼吸,提供充分氧

5.在抢救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因为室扑、室颤持续时间稍长,体即出现酸中毒,不利于除颤。此时可给11.2%乳酸钠或4%~5%碳酸氢钠滴注。

6.若条件允许亦可插入临时起搏导管右室起搏。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三尖瓣脱垂

下一篇 鼠尾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