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玉簪花

玉簪花 玉簪花(拉丁: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白鹤天门冬玉簪多年生宿植物。其粗厚,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花葶具几朵至十几朵的外苞片卵形披针单生或2~3朵簇生,白色紫色,有香蒴果柱状,果期8~10月。玉簪花属典型的阴性植物,喜阴湿环境和肥沃、湿润的壤土,性极耐。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目录

物种起源

玉簪”之,据传是由于它那洁白如朵极似中国古代妇女发髻上的簪子的缘故,故玉簪

形态特征

玉簪粗厚,粗1.5-3cm。

卵状心形卵形或卵,长14-24cm,宽8-16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具6-10对侧脉叶柄长20-40cm。

花葶高40-80cm,具几朵至十几朵的外苞片卵形披针,长2.5-7cm,宽1-1.5cm;苞片很小;单生或2-3朵簇生,长10-13cm,白色,芬香;花梗长约1cm;雄蕊花被近等长或略短,基部约15-20mm贴生于花被管上。

蒴果柱状,有三棱,长约6cm,直径约1cm。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玉簪花玉簪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喜阴湿环境,受强光照射则叶片变黄,生长不良,喜肥沃、湿润的壤土,性极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在地越冬,地上部分霜后枯萎,翌春宿萌发。忌强烈日光暴晒。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 ℃,冬季温度不低于5℃。入冬后地上部枯萎,休眠地越冬。

分布范围

玉簪花玉簪原产中国及日本,分布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欧、美各国也多有栽培

繁殖栽培

种植

玉簪图片集玉簪栽植一年后,一般可萌发3-4个,即可进分株繁殖。在中国北多于春季3-4月萌前进分株,分株时将老株挖出,可以晾晒1-2天,使其失水,免得太脆切时易折,用快刀切分,切涂木炭粉后栽植。生长情况,可分成1株1个,也可分成每丛带有3-4个和较多的根系为一墩。分后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不宜过多,以免烂。分株后另栽植,一般当年即可玉簪的母株,隔2-3年一定要进分株,否则生长不茂盛。

可在9月于室盆播,在20℃条件下约30天可发出苗,春季将小苗移栽地,培养2-3年可。也可将种子晾干贮存于干、阴凉处,翌年3-4月再播种。

择土

玉簪图片欣赏

玉簪合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疏松、通透性强的沙质土中。盆栽玉簪时,可用草炭、珍珠、陶粒2:2:1的比例混作为培养土;也可将草炭、蛭石1:1的比例混作为培养土;或者将园田土、腐土、草炭土、细河沙适当调配作为培养土。

浇水

玉簪喜潮湿的环境,在其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浇水要勤,最好早上9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各浇一次水。温度较低的天诚者阴雨天则少浇或不浇。注意不要积水。

温度

玉簪虽然喜欢温暖的候,但在夏季高温季生长缓慢。此时,可通过加强空对流或将其周围地面喷湿的办法来降低环境温度。冬天环境温度低于0℃时,最好将玉簪放在温暖的室。如果温度更低时,可用薄膜将它包起来,不过隔两天最好就在中午时把薄膜掀让它透透。来年3-4月份温度回升时,可将其搬至室外。

光照

玉簪花玉簪置于室养护时,应当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春、秋、冬三季阳光不是太强烈,可将玉簪置于能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地玉簪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否则植株叶片容易发黄、焦枯。

施肥

秋季,可对玉簪的幼苗勤施肥。冬季,玉簪生长较慢,对肥水要求不多,可间隔1-2个月为其施肥次。春季,玉簪生长速度较快,并逐渐进入期,对肥水要求很大,可一周左右为其施肥一次, 不过要注意,晴天间隔时间短些,阴雨天间隔时间长些。

病虫防治

斑点病

玉簪

危害症状:斑点病要为害叶片,且多从老叶尖叶缘始发病。初呈不汰褪绿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半至不规则大斑,大小5-20mm,边缘青褐色,界限不太明显,中间呈灰白色,后期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斑汇,导致叶片枯黄。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斑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防治法:应注意加强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降低温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每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危害症状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发病时植株常长有、近褐色或灰白色病斑。

防治法:冬季防治可在叶片落后,及时收集病和落;春季发病初期时,可采取50%多菌灵溶液或70%甲基托布津溶液或80%炭福美可湿性粉溶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续喷防2-3次。

白绢病

玉簪花危害症状:白绢病要为害叶柄,发病时全株枯萎,部呈褐色状腐烂,表面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

防治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也可施入石灰土壤pH值防治;药防治可采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溶液或90%敌可松可湿性粉溶液或50%多菌灵溶液。

种类介绍

玉簪花“甜玉簪(Hosta‘SO Sweet’):株丛紧密,生长迅速,株高30-40cm,蓬径50-55cm,卵形至宽披针,有光泽,较宽的乳黄色,后变为白郁的甜香。

“金杯”玉簪(Hosta‘Brim Cup’):株高30cm,蓬径35-40cm,长8-10cm,心形,质厚,具较宽的黄色边缘,中央深绿色,夏季淡蓝

“希望”玉簪(Hosta‘Great Expectations’):株高约55cm,蓬径可达85cm,长15cm,心形,质厚,边缘蓝绿色,中央黄色,初夏白色

“钻石”玉簪(Hosta‘Diavnond’):株高30-40cm,卵形绿色,边缘为较狭的白色镶边,春季发较迟。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玉簪花玉簪叶娇莹,苞似簪,色白如,清香宜人,是中国古典院中重要卉之一。在现代院中多配植于林下草地、石园或建筑物面。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境中,还可以盆栽布置于室及廊下。

药用价值

玉簪花玉簪药用。性昧甘,凉。清热解毒,止咳利肺热咽喉肿痛、胸热,毒热。:消肿,解毒,止、瘭疬、肿、吐血鲠、烧伤

药(毒)理作用

1、抗肿作用:用玉簪的水提取物整体动物试验表明,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具有高度抗肿活性,抗肿的活性成分为高分子化物。玉簪醇浸膏0.26g/公斤服或腔注射,连续6天,对小病L615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8.5%。

2、镇痛作用:在小的热实验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明显表现出了镇痛作用,总样和95%乙醇提取物没有明显表现出镇痛作用(P>0.05);酸扭体实验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两个量组都可显著降低酸所致小的扭体次数(P<0.05)。结果提示玉簪花要镇痛部位为50%乙醇提取物。

3、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损伤牙齿而致牙齿落。

植物文化

玉簪花

俗、洁。

称由来

玉簪有两个传说,一说西王母宴请群仙,仙女们欢饮液琼浆,个个飘然入醉,云发乱,头上的玉簪遗落凡尘,化为玉簪花。另一说,汉武帝曾为宠妃李夫人取玉簪蛰头,宫女们争相仿效,玉簪花便由此得

诗词

【 宋】黄坚《玉簪》【宋 】王安石《玉簪【明 】李东阳《题玉簪》【清】梁清芬《玉簪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双吸气

下一篇 舒张压上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