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肥大
生理性乳房肥大
生理性乳房肥大主要发生于乳腺生长发育的两个时期——青春期和哺乳后.
青春期乳房肥大多因乳房对激素的反应异常所致,表现为青春发育期开始,乳腺即出现快速增长,青春期结束时已增大至超过正常体积. Haagensen 认为正常青春发育期的乳房肥大最为常见,但显微镜下观察:上皮成分不太明显,过度生长的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从显微镜下很难区分各成分的相对比例和组织特征.
哺乳后乳房肥大多为雌激素性肥胖的伴发症状,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伴有肥胖,但肥胖并不总是伴有巨乳.此型乳房肥大也可不伴身体肥胖,但乳腺以脂肪组织增多为主并伴有明显的下垂,其原因不甚清楚.临床表现为乳房体积增大伴有皮下和腺体间大量的脂肪沉积. Spira 对100 例乳房缩小手术后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试图寻找组织病理与年龄和乳房肥大程度之间的关系,但没有发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100 例中 63 例为正常乳腺组织 (15 ~ 76 岁),13 例为正常乳腺组织伴纤维化 (16 ~ 39 岁),15 例诊断为纤维囊性乳腺病 (17 ~ 30 岁),3例为纤维腺病 ( 均大于 35 岁),1例为良性导管增生 (52 岁),3例单纯肥大, 1 例脂性增生, 1 例灶性顶泌化生 (55 岁).另一份对乳房缩小组织标本上皮、间质和脂肪成分的定量分析中用同年龄段正常大小乳房标本做比较,也没有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得出结论:在无乳房疾病的病人,肥大乳房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年龄、体重有关,而与乳房大小无关.
Thorek 广泛回顾了一些著名病理学家关于肥大乳房组织标本的显微镜下所见,所引用的 Le-Double 的描述为:乳腺的基本成分是由成熟的结缔组织组成而不伴有弹力纤维,在其内部为一些呈管状结构的腺体成分,其管状结构的末端为盲端,或呈单一管状、或呈分叉状,其内充满上皮细胞.尽管上述研究没有发现乳房肥大组织标本的腺体组织有何特殊改变,但Bostwick 在其《乳房美容再造外科》一书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乳房内含有不同含量的脂肪,这些脂肪与乳房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 Prechlel 在低倍镜下对 117 例尸体乳房标本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分析组织中各成分的比例后发现:从青春期到 40 岁,其乳腺实质含量不断增加,最高可达总量的 32 %,其后逐渐下降至仅占 10 %左右, 60 岁以后更少. 30 ~ 40 岁之间脂肪占总量的 1 / 4 ~ 1 / 3 .但该研究的测定方法存在较大的不精确性,也没有对个体间的差异做出评价. Strombeck 研究了 1 032 例乳房缩小病人的资料后得出结论:因肥胖造成的整个乳房重量的增加平均为 2 g / kg 体重.肥胖病人有 6 %出现巨乳,巨乳症的 2 / 3 表现为脂性巨乳,其中 45 %的病人体重超重达 10 kg 以上, 67
病理性乳房肥大
从组织病理学上,病理性乳房肥大包括内分泌异常所致的病理性乳房肥大、少女性乳房肥大和妊娠时乳房肥大.
(1) 内分泌异常引起者多伴有性早熟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其治疗除手术缩小增大的乳房体积外,应针对引起内分泌异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垂体、肾上腺、卵巢肿瘤的切除等.
(2) 少女性乳房肥大,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快速生长至巨大体积,可在青春发育期的任何年龄发生,有时在乳房刚刚发育时既可发生.初期往往有 6 个月的快速生长期,其后持续缓慢生长.如果不予以治疗,可持续至育龄期.严重肥大者可表现为乳头乳晕膨大,表浅静脉明显扩张,皮肤变薄或因张力过大而致皮肤溃烂或坏死、乳房硬化或呈弥漫结节状,但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和泌乳.实验室检查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多在正常范围.雌激素受体的量并不升高,尿一 17 羟、 17 一酮也无紊乱.个别病人除伴有轻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很少伴有其他内分泌异常.但Kyan 和Pernoll 曾报道一例 3 年内共进行 4 次手术的病人,双侧乳房切除总量达 8 240 g ,第一次手术时,乳腺组织内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组织学显示其乳腺内有不同程度的基质和导管增生,通常伴有导管扩张.基质的典型变化为胶原性纤维化,也可出现细胞黏液样增生,导管周围及细胞间质出现特征性水肿,导管上皮明显增生,有时伴有囊状变性. Page 和Anderson 认为少女性乳房肥大其乳腺小叶数较正常乳腺为少,而上皮呈增生性改变,从细胞层到透明层都有过量的纤维组织排列.
(3) 妊娠时乳房肥大是妊娠时发生的一种特发性乳房肥大,并不一定发生于第一次妊娠,但如果初次妊娠时发生,则于以后每次妊娠时均可发生.其组织学特征与少女性乳房肥大有类似之处,表现为纤维囊性改变或纤维腺瘤.
治疗
乳房缩小术常采用三皮瓣整形法,乳房外侧、内侧皮瓣旋转整形,以及乳房内下方和外上方皮瓣旋转移植整形(如"L"形、"B"形切口等),手术后往往形成"T"形、"Y"形、直线形、"L"形及环形印痕,这些印痕往往在乳房明显部位,造成十分丑陋的外观.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的研究乳房解剖结构,以及各种乳房缩小术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创伤小、切口隐蔽、恢复快的新型乳房缩小术式.这种乳房缩小术式的特点是切口小(在乳晕范围内),取出乳腺组织量要灵活,巧妙地利用残留腺体,重新塑造新的乳房形态.
这种乳房缩小术比较适合年龄的未婚女性,以及乳房皮肤弹性比较好的患者,它可以避免常规手术造成乳房永久瘢痕而带来的不便,这种乳房缩小术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巨乳症患者们的青睐.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