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麸子
形态特征
盐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主要价值
肥用
盐肤木鲜嫩茎叶中含氮O.43%、磷酸0.11%、氧化钾0.43%。每年5~10月可割青2~3次,成片栽植年累计采青可达4吨/亩,因其茎叶柔软多汁易腐烂分解,是一种很好的绿肥。如在有机茶园的周围栽植割青铺园,可以解决茶园的施肥问题,又有利于水土保持。由于盐肤木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干旱瘠薄、根蘖力强,是重要的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也是废弃地(如烧制石灰的煤渣堆放地)恢复的先锋植物。
药用
功用主治
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②《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③《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⑤《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
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本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②治痈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 《福建中草药》 )
①治咳嗽
③治慢性痢疾:五倍子根五钱,苍耳草根五钱,臭草根、黄豆、生姜各一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水肿:盐肤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腰骨酸痛,风湿性关节痛:盐肤木鲜根一两,猪脊椎骨或脚节不拘量。酌加水、酒各半炖服。(《闽东本草》)
⑦治瘰疬:盐肤木根、破凉伞、凌霄根、酒槽,共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化学成分
历史记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