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眼镜蛇

眼镜蛇 眼镜蛇:Naja naja,英文:Forest cobra),蛇眼镜蛇眼镜蛇属动物。省级保护动物 眼镜蛇体较粗壮、头呈,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1到2米。头及体黑褐色,颈部具眼镜状斑纹,体具黄白色至灰褐色。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白天及夜间活动。性凶猛,受惊时,能竖起体前部,颈部膨扁、“呼呼”作声。以类、鸟及鸟卵、蜥蜴、蛇、蛙、蟾蜍类为食。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国......
目录

形态特征

孟加拉眼镜蛇眼镜蛇要特征:上颌较短,前端有沟,沟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系前沟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从外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头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尾柱状,整条柱均有椎体下突。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要剧毒蛇。

剧毒蛇的色多种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浅黄白色。与无毒蛇不同,毒蛇的尖不能折叠,因而相对较小。多数眼镜蛇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毒液。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皮褶两侧膨胀,此时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事实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颈部,而眼镜蛇只是更为典型而已。

生活习性

为习性

眼镜蛇能耐高温,在35-38℃的炎热环境中照样不回避阳光,仍四处活动,但对低温的承受能力较差,冬季都喜集群冬眠,在温低于9℃时易遭冻死。眼镜蛇有剧毒,若惹怒了会伤人,为中国的要毒蛇之一。

食物习性

眼镜蛇蛇食性很广,既吃蛇类、类、蛙类,也食鸟类、蛋类、蝴蝎等。属昼性蛇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

栖息环境

眼镜蛇眼镜蛇常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塘边、田间、住宅附近也常见出现。。

分布范围

眼镜蛇眼镜蛇分布范围极广,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东南亚岛屿。

在中国,眼镜蛇要分布在南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亦偶尔可见,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繁殖饲养

生长繁殖

眼镜蛇是卵生动物,其繁殖期为6-8月,雌蛇每次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幼蛇3年后达到性成熟。

人工养殖

动物的头部可以在甚至失去整个身体后,仍存活最多1小时!说明眼镜蛇头和体分离后也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曾有人在砍下蛇头20分钟之后被眼镜蛇咬,最后不治身亡。

小木箱高密度养殖眼镜蛇的技术

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性情懒惰的动物,只要饲养环境的温度、 湿度条件调良好,搞好清洁卫生,做到良性环管理,就能饲养成功。已有不少蛇场用小木箱室养殖眼镜蛇,但养殖场管理人员没有掌握到蛇在室小木箱养殖所需求的生活环境条件,没有实管理,饲养的蛇类容易患病,没能饲养成功。我们平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用小木箱高密度养殖眼镜蛇多年,几度失败后,我们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并查阅蛇类的有技术资料,眼镜蛇的生态规律,改变养殖环境,逐步创造出室式用小木箱高密度立体式养殖眼镜蛇。 1个管理人员可用连环管理养殖式饲养200~ 300条眼镜蛇,饲养 6个月左右平均增重80%~ 100% , 蛇吃料旺盛,长膘快,抗病力强, 产量高。

1、用水泥结构房室做养殖房
先用细孔的丝网把窗封贴再用纸把窗封,墙面要光滑,地面用水泥浆光平,有条件的可以地面铺防潮砖,以便搞卫生清洁。在向外墙上1. 5m高装 “品” 2~ 3台排扇, 外用丝网封好预防蛇走出。在后墙 3~ 4只 ( 25cm× 10cm) 的细气孔,使室对流。封式的蛇室温度和湿度要易于人工控制 ,才能给蛇以舒适的的生活环境。

2、小木箱的规格
小木箱是眼镜蛇的栖息环境,箱的厚、薄及木箱大小对蛇四季活动、 生长有着直接的系。
小木箱统一用 1. 5cm厚的干松木制作,木箱规格为:50cm× 38cm× 17cm, 为加强木箱的承受压力,在木箱两头的横头,要用 2cm宽的细木在 4面边加固。从木箱前面及面及箱底统一用 3cm宽的细木从箱两头及在箱底横头各入10cm,用木钉在箱旁及箱底面,木高度及箱底的宽度相等,有利于上、 下箱与箱之间底能通。小木箱面统一 20cm活动盖,剩余 18cm固定在箱后面,以使木箱牢固。

3、饮水工具
眼镜蛇蛇的饮水工具是一个瓦盆。每只木箱必须放有一个径为 17cm,高度为 8cm的瓦盆,瓦盆是用泥烧制, 到陶器厂定做的。用瓦盆作饮水工具的作用有:( 1) 装水供蛇饮用,亦用以降温,当室温高达到 30~ 34℃ , 蛇会围绕在装有水的瓦盆边取凉、 降温; ( 2) 秋冬季可以保湿,也利于蛇摩擦蜕皮。

4、 用箱储存保鲜饲料
用小木箱高密度养殖眼镜蛇时不喂活体动物,只喂死的泽蛙、 等动物饲料。 ( 1) 因为活体动物饲料会在蛇箱跳动, 蛇难捕食; ( 2) 蛇为追捕食料,会碰伤头部及身体或多次排毒,会易产生消化不良及肠胃病口腔病毒感染;( 3) 活体动物会跳入水盆把水污染而且产生细菌发臭,污染箱,为逃避蛇的捕食,活体动物会跳入水盆里溅出水搞湿蛇箱影响蛇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直接影响到蛇场的产量和质量, 造成不必要的济损失。喂养给蛇类食用的死的动物饲料必须用箱储存保持新鲜。

用木箱养殖眼镜蛇一定要有充足的饲料,定时、 定量饲喂,要使蛇能吃饱、 吃好;防病力强,才能有高产值。有了箱就可在饲料旺季把新鲜的活体动物洗干净,滴干水,放入箱冷藏起来。如果没有储备保鲜料,到缺料季不能时给足食物喂养,蛇饿了就会撞箱盖想逃跑找食,碰箱就会伤蛇,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必然会导致一连的恶性环。所以每养殖 250kg以下的蛇,必须具备 400~ 500L箱一台,用来冷藏保鲜饲料。要保饲料储满箱,不断补充。又要有计划安排吃料数量,整个养殖过程要达到良性环的饲养管理,才能把蛇养好。

注意事项

(1)转运前要停食10天左右,吃得较饱的蛇正处在消化期,途中排便又无法处理,致使运输途中的小环境被严重污染’。因蛇粪便所含尿酸成分较多,蛇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往往难以忍受,少数会因尿酸中毒而死亡。(2)运输途中或到达的地后均不要向蛇箱洒水,更不能用大量的水冲洗或浸泡蛇体。因蛇是变温动物,夏季天较热,蛇的体温也高,如果突然以凉水冲洗蛇体,致使蛇体温急剧下降.会起蛇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所以,运输时既不能喷凉水.也不宜往蛇箱中夹放块或袋。

眼镜蛇蛇运至的地后,如进性的暂养,可常规处理后放人蛇园,任其自爬动或饮水。如是销售的,应立即更换干净的尼龙网袋,将蛇平放于凉爽的地面上.待1~2 h后再将蛇袋轻轻放入水盆或水池·洗去粘在蛇体上的脏物,然后再重新更换清水,直至洗净。因蛇袋轻薄透且有空间,蛇头能自由进入水中或抬头呼吸,一切处理完毕后,仍将蛇袋平摊于室存放待售。

眼镜蛇的越冬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为90%左右。冬眠前应逐条检查蛇园存养的眼镜蛇,对部分体瘦体弱的应立即处理或加工,膘肥体健的可移入冬眠场所让其冬眠,亦须防止老入侵,残食正在冬眠的蛇。

种类介绍

要种类

非洲眼镜蛇

非洲眼镜蛇有9个属:曼巴属( D en d roasp is ,4种),沙漠眼镜蛇属( W alterinnesia ,1种),水眼镜蛇属( Boulengerina ,2种),树眼镜蛇属( P se u d o h aje ,2种),异眼镜蛇属( Paranaja ,1种),非洲带蛇属( Elapsoidea ,7种),盾蛇属( A spidelaps ,2种)和唾蛇属( H em achatus ,1种)。眼镜蛇属( N aja )被分成7个种,但实际上不只这些。

1、黑白眼镜蛇(又非洲森林眼镜蛇) Naja m elanoleuca。

特征:长2~2.5米,幼蛇身体乌黑,上面有灰色白色小斑点,肚子呈奶白色,布满棕色黑色斑点。分布:从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南非都有。

2、黑颈射毒眼镜蛇(又黑颈喷沫眼镜蛇) Naja nigricollis

特征:平均长1.5米,可超过2米。乳白色棕黑色、绿灰色、棕亮色都有,部有1条很特的粗黑条纹。分布:要在非洲中部和南非。附注:特具有攻击性,通过颞骨肉挤压毒腺,可以把毒液喷出2米多远,且很准确。

3、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又莫桑比克喷沫眼镜蛇) N ajam ossam bica

特征:长约1.5米。白灰色中夹有橄榄绿,每块鳞片边缘为黑色,肚子呈奶白色,肚子橙红色中带黄,部有不规则黑色条纹或斑点。分布:坦桑尼亚东南部至南非。附注:毒性比黄金眼镜蛇( N aja nivea )弱许多。

4、黄金眼镜蛇(又普敦眼镜蛇) Naja nivea

特征:长1.5~1.8米。色多变,单一的微黄到浅棕色都有,夹有黑色斑点。分布:仅见于非洲南部。附注:毒性很强。普敦地区被毒蛇咬死者,多为这种眼镜蛇所致。

5、眼镜蛇 Naja haje

特征:长度超过2米。呈棕黄或蓝黑色,肚子黄色有淡色斑点。年幼者部有很清晰的浅色条纹。分布:非洲热带、亚热带。附注:每条蛇有175~300毫克毒液,而25~30毫克毒液便可使一人丧命。

6、马里眼镜蛇(又卡地眼镜蛇) Naja katiensis

特征:长约2米。上部位纯棕色,下部纯白红色。后颈有1~2条黑色条纹。分布:马里、尼日利亚北部、布基纳法索加纳北部。红颈射毒眼镜蛇(又淡色眼镜蛇) Naja pallida特征:长约2米。上半部纯棕色,下半部微黄。分布:从埃及到坦桑尼亚。

亚洲眼镜蛇

眼镜蛇亚洲眼镜蛇有4个属:丽纹蛇属( Calliophis ,13种), M aticora (2种)、环蛇属( Bungarus ,12种)和眼镜蛇属( N aja )。亚洲的眼镜蛇属有9个种,过去被列为印度眼镜蛇( N ajanaja )的亚种。

1、中亚眼镜蛇 Naja oxiana

特征:长1.7米。深黄、浅褐及黑灰色。分布:里海到印度北部。附注:两种不能喷射毒液的亚洲眼镜蛇之一。

2、孟加拉眼镜蛇(又眼镜蛇) Naja kaouthia

特征:长2米或更长。头部具有单眼(白色环,边缘黑色,中间一黑点,二、三个黑点的罕见)。
分布:印度北部至马来西亚越南、安达曼群岛、泰国中南部。

3、苏门答腊射毒眼镜蛇(又赤道 喷 沫 眼镜 蛇) Najasum atrana

特征:长1米,很少有更长的。部纯黑,但在泰国也有不同程度的黄色个体。部具或多或少的淡色斑点。分布:常见于热带丛林,亦见于居民区。从马来半岛到印度赤道区(苏门答腊)。附注:被咬后如不及时处理,6小时后即死亡。

4、马来射毒眼镜蛇(又印尼南部喷沫眼镜蛇) Naja sputatrix

特征:长1.5米。部黑亮,肚子浅棕色部淡色。分布:爪哇岛,松德群岛的各小岛。附注:个眼镜蛇不会喷毒液。

眼镜蛇5、萨马眼镜蛇( 又 菲 律 宾 东 南 喷 沫 眼 镜 蛇 ) Najasam arensis

特征:长1.2米。纯黑色鳞片间皮肤淡黄色,肚子奶白,喉咙黄而偏黑。分布:菲律宾群岛——棉兰、萨马岛、莱特岛、保和岛和甘米银岛。

6、菲律宾眼镜蛇(又菲律 宾北部 喷 沫 眼镜 蛇) Najaphilippinensis

特征:长1米。黄中带棕色,肚子乳白。分布:民都洛岛、吕宋岛、马斯特岛、马林杜克岛。附注:在菲律宾使很多人死亡。

7、中华眼镜蛇(又舟山眼镜蛇、中国普通眼镜蛇) Naja atra

特征:长约1.5米。体色从黄到浅棕色,肚子奶白,喉咙黄而偏黑。分布:中国、越南北部。

澳洲眼镜蛇

眼镜蛇澳洲眼镜蛇有38个属115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种为太攀蛇和澳大利亚虎蛇。

1、太攀蛇(又“大胖”) O xyuranus scutellatus

特征:长1.5~2米。部为浅或深棕色,侧部更浅;头上部为淡黄色,尤其是幼蛇;肚子黄或奶白色,常有不规则的金黄色斑点。分布:大洋洲东北部、巴布亚新几亚。附注:是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2、澳大利亚虎蛇(又东部虎蛇) Notechis scutatus

特征:长1.2米。淡灰、淡红色中夹着深浅不一的棕黑色。有些鳞片的边缘呈淡黄色,成一系列带状环。肚子奶白、微黄,亦有绿或灰色及尾下部色较浅。分布:大洋洲东南部。附注:毒液毒性很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蛇。

新大陆眼镜蛇

新大陆眼镜蛇以两个属为代表:珊瑚蛇属( M icrurus ,35种,许多亚种)和拟珊瑚蛇属( M icruroides ,1种)。在美国东南部直到西哥,以及中美洲、南美洲直到阿廷中部都可见到。

1、索诺拉珊瑚蛇(又美洲眼镜蛇) Micruroides euryxanthus

特征:长度小于50厘米。身体呈环状,黄、黑和红色。每一黑或红色的边缘有较窄的黄色带状条纹。分布:沙漠、热带森林、荆棘丛中,低海拔橡树和松树混林。美国西南部、西哥西北部。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眼镜蛇疼痛是多种疾病起的常见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是患者求医问药的的。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要为阿类强效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前者以吗啡为代表,是强镇痛药,后者以阿司匹林为代表,是弱镇痛药镇痛药是麻醉性镇痛药,临床限于急性锐痛的短期止痛,如外科手术中和术后止痛、骨折和急性脏绞痛,用于一些终末期病人无法治疗的顽固性疼痛,如晚期癌症的剧烈疼痛。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点是有成瘾性,快速耐受性(即几次用药后疗效逐渐降低),便秘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发应。解热镇痛药有抗炎,退热和镇痛作用,临床用途较广。作为镇痛药要用于慢性疼痛这类药物的特点是镇痛作用温和,无成性。缺点是镇痛作用强度不够,有比较严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个药物有心血面的副作用、肝脏毒性或过敏反应。慢性疼痛是一个困扰众多病人的共同临床症状之一,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美国每年用于慢性疼痛的药费用高达260亿美元,前缺乏作用强但不成瘾, 可长期安全服用的镇痛药

眼镜蛇毒的镇痛作用已被发现多年并用于临床,眼镜蛇毒的镇痛作用的研究要集中在泰国眼镜蛇和中华眼镜蛇眼镜蛇毒中的α-neurotoxin神经毒素是蛇毒要的毒性成份,也是镇痛的要活性成份。泰国眼镜蛇含有的cobratoxin是长链神经毒素,由71个氨基酸组成,有5个二硫键,中华眼镜蛇含有的cobrotoxin)是短链神经素,由62个氨基酸组成,有4个二硫键。这些二硫键被认为是维持活性所必需的。中国昆明动物所早年从中华眼镜蛇分离出短链神经毒素cobrotoxin,并制成镇痛药克痛宁,后又研制出复方复方克痛宁(含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马多和布洛芬)。后者前临床用于癌症等起的疼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临床应用的还有中华眼镜蛇α-neurotoxin制成的科博肽注射液,用于镇痛。但是注射给药的局部反应可能比较明显,安全范围比较小。眼镜
神经毒素的镇痛作用的特点是起效慢、维持时间长,没有耐受性,没有成瘾性,副作用很少。

毒理作用

眼镜蛇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的混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

2.对环系统的毒性: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损害和炎的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

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困难,晕眩面瘫呕吐继而逐渐出现呼吸麻痹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

中毒医治

眼镜蛇眼镜蛇:称饭铲头,吹蛇,饭匙头等 . 含有混性毒素 ( 即有神经毒素又有毒素 ) 。 眼镜蛇咬伤以局部组织中毒坏死为要临床表现,局部组织坏死与否以及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进入人体的蛇毒量和处理法。 被咬伤的早期,蛇毒比较集中,浓度较高,且其中的透明质酸酶使其扩更加容易,吸收更加迅速。至伤后 4 h 吸收达到高峰,此后以缓慢的速度衰减。

护理要点:护理应遵快速、准确、认真、细致的原则,防治局部感染,确保抢救成功。

1、蛇伤发生后应就地取材,于伤的近端缚扎,以阻断静而不妨碍动脉流为原则被咬伤后不宜奔跑,以免加速流和蛇毒吸收 . 缚扎时间不要太长,应每隔 15~30 min 稍放松 1 次,每次 1~2 min ,一般在伤排毒或服药后 1 h 可解除缚扎 . 咬伤已超过 12 h 则不宜缚扎。

2、局部处理。早期局部有效的去毒处理非常重要, 原则是尽快对伤作排毒,破坏蛇毒和阻止蛇毒吸收。
排毒:① 扩创法 : 常规皮肤消毒后,沿痕作纵 1.5 cm ,深达皮下,或作 " 十 " 切,并用手由近端向远端伤的周围挤压,使毒排出,并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多次冲洗,使蛇毒在伤破坏,减少播及全身中毒。 ② 烧灼法 : 如当时在野外被毒蛇咬伤, 可用柴头 5~7 个放在伤上点燃烧灼1~2 次,局部高温可使蛇毒蛋白凝固丧失毒性。 ③ 吮吸法 : 用吮,拔罐或抽吸器等法,将伤吸出,也可加用扩创法。 如吮吸者口腔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不宜作吮吸法,以免中毒

动物保护

保护措施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于规范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眼镜蛇等19种野生动物,《通知》规定止以食用为的的养殖活动,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的的养殖。另外,《通知》还要求对于这19种野生动物林草管部门要会同有部门分类制定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规范,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防疫检疫相要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