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粤瓦韦

粤瓦韦,中药。为水龙骨植物粤瓦韦Lepisorusobscure-venulosus(Hayata) Ching.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疮疡伤,蛇咬伤,小儿惊呕吐腹泻热淋吐血。全草。味苦,性凉。归膀胱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用于咽喉肿痛,疮疡伤,蛇咬伤,......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膀胱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疮疡伤,蛇咬伤,小儿惊呕吐腹泻热淋吐血

相关配伍

1、治蛇咬伤粤瓦韦半边莲犁头草(均鲜品)各适量。捣烂外

2、治热淋粤瓦韦30-60g。水饮。

3、治吐血粤瓦韦30g。水服,白糖为。(1-3出自《江西草药》)

4、治产后心烦不安:粤瓦韦9g,党参9g,心土6g。水服,服时先饮热麻油3g。(《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10-60g。外用:适量,捣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二、炮制

拣除杂质,抢水洗净,切段,晒干。

贮藏

捆压成件,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处。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30)厘米。横走,密被阔披针鳞片鳞片网眼大部分透明,只有中部一条褐色不透明的狭带,全缘通常远生;叶柄长1-5(7)厘米,通常褐栗色或禾秆色;叶片披针或阔披针,通常在下部1/3处为最宽,约1-3.5厘米,先端长尾状,向基部渐变狭并下延,长12-25(30)厘米,干后淡绿色或淡黄绿色,近革质,下面沿有稀疏的鳞片贴生。上下均隆起,小不见。孢子囊群,体大,直径达5毫米,成熟后扩展,彼此近密接,幼时被中央褐色隔丝覆盖。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树干或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40cm,卷横走,呈柱状,具结处有须根及被鳞片叶片披针,长20-25cm,宽2-5cm,绿黄色至黄棕色,近革质;棕色小点,叶缘面反卷;叶柄草质,硬而韧。孢子囊群深棕色,常10-20余个于排列成2微,味淡,味苦。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清热解毒,通淋止。治小儿惊热淋吐血,蛇咬伤。还可治吐泻,块,肿,伤。”

2、《湖南药物志》:“清热除烦,祛湿利尿产褥热,产后心烦不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假日心脏综合征

下一篇 腱索断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