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管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塞,从而导致,产生绞痛、律失常、梗塞及猝死的临床综征。它对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已起广泛重视。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外膜下传导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管部分或完全塞,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征。冠状动脉痉挛是构成多种心脏性疾病的基本病因要包括变异型绞痛、不......
目录

概述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外膜下传导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管部分或完全塞,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征。冠状动脉痉挛是构成多种心脏性疾病的基本病因要包括变异型绞痛、不稳定型绞痛、急性梗塞、猝死等。冠状动脉痉挛易发生于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偶发生于表面“正常”的冠状动脉,它的任何一个分支或多个分支均可受累。

病理

图片

1.神经机制:中枢神经植物神经活动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上有α、β两种上腺素能受体,α受体被激活时,冠状动脉收缩,β受体被激活时冠状动脉舒张。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同时激活α和β受体。但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冠状动脉的缩管作用占优势。当在理应激状态(如过度兴奋、紧张、焦虑、惊恐、哀痛)时或冷刺激、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时,其纤维所释放的乙酰碱,也可使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上腺素,作用于α受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当应用β受体阻滞时,交感神经通过β受体的扩管作用被阻滞,α受体的缩管作用相对增强,也易冠状动脉痉挛。应用α上腺素能药物如去甲上腺素时,可直接兴奋α受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迷走神经还可通过毒蕈碱受体的激动冠状动脉痉挛。

2.体液机制(1)前列腺素:自70年代发现栓素和前列环素后,在前列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面,人们的认识有了显著改变。在中,生四烯酸要转变成栓素A2———不稳定的管收缩聚集物;在管壁,生四烯酸却被转变成前列环素———不稳定的管扩张和抗聚集物。前列环素和栓素A2之间的平衡对环的凝状态起着调作用。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病变使皮细胞受损时,容易流淤滞,聚集,使栓素A2释放增多。同时,因皮细胞受损,使成前列环素减少。栓素A2的增多和前列环素的减少,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管痉挛,进一步加重了流淤滞和聚集,从而生成更多的栓素A2,成恶性环。同时聚集的还释放二磷酸腺苷、5-羟色胺,加重了对管的收缩作用。(2)皮素(ET):为一种皮细胞成的强力缩管物质。冠状动脉的基础病变导致慢性缺,使皮细胞成并释放的ET增多,冠状动脉平滑上ET受体密度增加,从而诱发管痉挛。在———ET分泌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之间成恶性环。近来有人研究明,ET除有强烈地收缩管作用外,还能增强去甲上腺素和5-羟色胺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另外,还通过破坏冠状动脉局部前列环素和栓素A2的平衡诱发冠痉挛和成。另外,Ca、H+、Mg的作用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造影时对冠状动脉的局部刺激也可起冠痉挛。长期吸烟、饮能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冠痉挛易发因素。一次性大量吸烟或酗起中枢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激素水平升高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还应当指出,冠状动脉痉挛可能为多种因素综作用的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理可分为神经机制和体液机制两面。从神经机制面讲,中枢神经植物神经活动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当在理应激状态(如过度兴奋、紧张、焦虑、惊恐等),或冷刺激、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加上冠状动脉局部高敏性,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运用β受体阻滞上腺素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体液机制上讲,栓素(TXA2)和前列腺素(PGI2)之间、皮素(EDCF)与皮源舒张因子(EDRF)之间,在局部的平衡上是调径的重要因素。当冠粥样硬化时,狭窄的管处数量增多,因落,便粘附聚集,释放TXA2和五羟色胺,加上粥样硬化处管壁成PGI2减少,则有强烈缩管作用的TXA2增多而具有舒管作用的PGI2减少,二者失去平衡,冠状动脉痉挛。同时,有病变的管壁EDRF成减少,有明显收缩管作用的EDCF产生增多,也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研究明,Ca、H+、Mg的作用,以及吸烟、饮均能起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冠痉挛。当然狭窄的冠状动脉必须呈半月型或偏性病变,其对侧管壁尚具有收缩能力。而严重的同病灶部位,管壁平滑均萎缩,斑块僵硬为不可逆性,则不发生痉挛。由此可见,冠状动脉痉挛是多种因素综作用的结果。  

诊断

1.临床表现:正常冠状动脉和粥样硬化性损伤的冠状动脉均可发生痉挛,从而起急性,表现为绞痛、律失常、梗塞及猝死不稳定型绞痛几乎均是冠状动脉痉挛不足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梗塞几乎均是在管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痉挛,使管完全塞所致。50岁以下的女性及青少年在理应激状态及冷刺激时发生的急性,如无其他明显原因,首先应考虑冠状动脉痉挛所致。2.电图表现:ST段:冠状动脉痉挛时相应导联的ST段产生一过性改变。穿壁性缺时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ST段压低。如局限性膜下缺则ST段压低。QRS波:痉挛发作时,R波可增高增宽,严重时R波的降支与抬高的ST段融为一体。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Q波,痉挛缓解,上述变化消失。如持续痉挛梗塞,可出现典型梗塞图

T波:ST段抬高的导联T波高尖,原有的倒置T波可变低平或直立。有时也可出现U波倒置。

绞痛时电图正常者亦不能排除冠状动脉痉挛。电图检查不能确切定位,也不能了解冠状动脉痉挛的程度。

3.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影对冠痉挛有确定诊断的价值。符以下条件即可确诊:(1)正常冠状动脉出现一过性狭窄或完全塞,或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出现一过性进一步狭窄或完全塞。(2)硝酸盐类或钙拮抗类及其他扩冠药物使上述狭窄或塞迅速消失或自消失。

4.激发试验

a.冷加压试验:即通过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诱发冠状动脉收缩。双手浸泡在4℃的冷水中达腕关节,1分钟后取出,然后观察1分、2分、5分、10分、20分钟时的临床症状电图变化。凡符电图出现ST段抬高及典型表现二者之一即为阳性。此法简单易,但敏感性较低。

b.麦角新碱试验:冠造影时,肉或冠注射麦角新碱以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此法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但有时可出现严重律失常、梗塞及猝死。需要在充分做好复苏准备条件下进

5.心脏核素检查:用铊灌注造影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痉挛时相应部位的缺区有核素灌注不足性缺损,痉挛缓解后,灌注可好转。

鉴别

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前区疼痛,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梗塞严重,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大块栓塞常可胸痛气急休克,但有右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室急剧增大、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

症 急性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电图检查和清心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动脉夹层分离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梗塞。但疼痛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肋、和下肢,两上肢压及搏可有明显差,少数有动脉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X线胸、CT,超声动图探测到动脉壁夹层的液体,可资鉴

治疗

1.含硝酸甘油0.6-1.2mg,硝苯地平(嚼碎)10mg,不缓解者可重复给药(注意压)。

2.静滴入硝酸甘油10-30μg/分,压者压下降不超过30%,压正常者不超过10%。并服消痛10-20mg,每4-6小时一次。

3.硝苯地平10-20mg,每4或6小时一次;或服地尔硫草(硫氮唑酮)30-60mg,每4或6小时一次,但应该注意用于有力衰竭或缓慢性律失常、房室传导障碍者。鉴于在个情况下,患者仅对某一种钙拮抗有良好反应,有时需要两种或三种拮抗同时应用,但需注意量搭配和压,仅在少数情况下同时使用维拉帕米服;或静注射2.5-5.0mg。通常服药物宜首先选用对管作用强的硝苯地平痛定)或尼卡地平等。

4.上述治疗不理想或不能完全控制发作者,可试用静滴入硫酸镁(10%MgSO4),维生素E300mg,每日两次。

5.冠状动脉造影等导管检查或激发试验时发生的痉挛,除硝苯地平外,可直接向冠状动脉注射硝酸甘油0.2-0.4mg 。导管刺激起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撤除导等。

6.避免使用管收缩药物及β阻滞

7.若发生严重压,应同时使用多巴胺以维持压。若发生跳骤停,应立即复苏治疗。

预后工作

冠状动脉痉挛,有冠状动脉基础病变者比无基础病变者预后差,且基础病变越严重预后越差,但两者均可发生猝死。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者,伴有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力衰竭者,以及对硝酸盐类及钙拮抗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预后较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羊心

下一篇 干胁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