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羊角纽花

羊角纽,中药。为夹竹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种子的丝状绒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止瘀之功效。常用于刀伤出,跌打肿痛。种子的丝状绒毛。味苦,性。归肝经。止瘀。刀伤出,跌打肿痛。外用:适量,外。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上的丝状绒毛,晒干。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上部......
目录

入药部位

种子的丝状绒毛。

性味

味苦,性

归经

肝经

功效

瘀。

主治

刀伤出,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外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上的丝状绒毛,晒干。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上部条蔓延,小,棕褐色暗紫色,密被灰白色皮孔薄纸质,椭状长,长3-10厘米,宽1.5-5厘米,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时略带微波状深绿色,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面扁平或凹陷,在略凸起,侧脉通常每边6条,斜上升,叶缘前网结;叶柄短,长5毫米。聚伞花序生,通常着3朵,无毛;总花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0.5-1厘米;苞片苞片线状披针,长5-10毫米;黄色花萼筒长5毫米,萼片披针,长8-9毫米,基部宽2毫米,端长渐尖,绿色黄绿色,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花冠淡黄色,长1.2-1.5厘米,下部筒状,上部渐扩大呈钟状,面被疏短柔毛,花冠黄色外弯,基部卵状披针端延长成一长尾带状,长达10厘米,基部宽0.4-0.5厘米,裂面具由10枚鳞片组成的花冠,高出花冠部,白黄色鳞片每2枚基部合生,生于花冠之间,截形或微凹,长3毫米,宽1毫米;雄蕊藏,着生在冠檐基部,丝延长至花冠筒上呈肋状凸起,被短柔毛,花药箭头,基部具药隔部渐尖成一尾状体,不伸出花冠部,各药相连,部粘于柱头上;子房半下位,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柱状,柱头棍棒状,端浅裂,每心皮胚珠多颗;无花盘。蓇葖广叉,木质,椭状长端渐尖,基部膨大,长10-15厘米,直径2-3.5厘米,外果皮绿色,干时黑色,具纵条纹;种子纺锤、扁平,长1.5-2厘米,宽3-5毫米,中部略宽,上部渐狭而延长成长2厘米,轮生着白色绢质种毛;种毛具光泽,长2.5-3厘米。期3-7月,果期6月-翌年2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止刀伤。”

2、《岭南采药录》:“治刀伤极效,为末之,不半日。跌打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肺血增多

下一篇 肺实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