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羊角草

羊角草,中药。为玄参植物母草Lindernia angustifolia(Benth.) Wettst.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全草。味辛、苦,性平。归大肠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1、治黄疸病:羊角桃、大马蹄草各30g。水服。(《贵州草药》)2、治痢疾:......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大肠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

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黄疸病:羊角桃、大马蹄草各30g。水服。(《贵州草药》)

2、治痢疾羊角桃30g。打碗15g。水服。(《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母草,又母草一年生草本,少亚直立而几无分枝或更常极多的分枝,下部弯上升,长达40厘米以上;须状而多;有条纹而无毛。几无柄;叶片条状披针披针或条,长1-4厘米,宽2-8毫米,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成极短的狭翅,全缘或有少数不整齐的细齿自基部发出3-5条,中脉变宽,两侧的1-2条细,但显然直走基部,两面无毛。单生于腋,有长梗,梗在果时伸长达35毫米,无毛,有条纹;萼齿5,仅基部联,狭披针,长约2.5毫米,果时长达4毫米,钝或急尖,无毛;花冠紫色蓝紫色或白色,长约6.5毫米,上2裂,卵形头,下展,3裂,仅略长于上雄蕊4,全育,前面2枚丝的附属物丝状;花柱宿存,成细嚎。蒴果,长达14毫米,比宿萼长约2倍;种子,浅褐色,有蜂窝状孔纹。期5-10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水田、河流旁的低湿处。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去瘀生新。治跌打损伤,骨折痢疾黄疸。”

2、《全国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治急性肠炎痢疾炎,咽炎,跌打损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羊角藤

下一篇 肺血增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