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越瓜

越瓜生长势较强。根系发达。蔓性、有棱、分枝性强。五角心脏深绿色,面较皱。多雌雄同株,侧蔓,特是孙蔓第1、2多生雌花果实、果面光滑、长20~30厘米,单果重0.4~2.5千克,果皮绿白、墨绿或有深绿斑纹。果肉白或浅绿色,味淡无香越瓜喜温暖。种子最低温度为15℃,适温28~30℃;植株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13℃以下受抑制。地温14℃以下根系生长停滞......
目录

形态特征

越瓜【品种】 : 越瓜甜瓜的变种,果皮极薄,成熟之後具香,但缺乏甜味

【型态】 : 密生短毛,具卷须,互生,状或掌状,近5角叶缘浅裂或深裂,因品种而异,同一株有雄花两性,也有同株雌雄异花冠黄色果实筒状或棒状,熟果肉质软,具香。果

【用途】 : 为食用蔬果,常被制成菜,是下饭拌粥的古早味菜

期】 : 4~11月生产,6~8月盛产期

【管理】 : 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20~30℃,15℃以下导致生育不良

【施肥】 : 栽培土质以砂质土壤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 : 播种法繁殖

性味】 : 味甘、性无毒

越瓜: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牵藤,黄,都像冬瓜却稍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的如瓠子,有一种瓜有两左右长。它也叫梢瓜。

分布范围

越瓜原产于热带亚洲、中国大陆,日本与中国大陆栽培最盛。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中国栽培较普遍。一般认为,越瓜、菜瓜与甜瓜起源于同一物种。

甜瓜由非洲中东传入印度进一步分化后,越南传中国,故越瓜。6~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越瓜在中国自古栽培,公元6世纪30年代左右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其后宋代已有梢瓜之称。

品种分类

越瓜分生食和加工两个类型:生食类型果皮薄,肉质脆嫩多汁,生食或拌凉菜,也可食、加工。如广东的白瓜,各地的瓜、梢瓜等。加工类型的果皮较厚,果肉致密,生食略带酸味,如老羊瓜。

越瓜品种有在华东栽培较多的白皮梢瓜、皮梢瓜。

栽培技术

育苗

1 养土配制

选择在地势高、透光良好的温室或大棚中育苗。选用甜瓜专用育苗基质或前茬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无病菌菜园土, 1份过筛细土加1份过筛腐熟马粪的比例配制养土, 每立养土再加入过磷酸钙1 kg或三元复肥0.5 kg, 然后将土、粪、肥混均匀。配好的养土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并混匀进消毒, 加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苫闷2~3 d后即可装钵或装盘, 将养钵或盘整齐、紧密地摆放于苗床。为防止定植时坨, 宜选用8 cm×8 cm的育苗钵或50孔的盘。

2 种子处理

用50~55℃的温水浸种15 min, 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 然后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6 h, 捞出后用干毛巾擦去种子表面的水分。将浸种后的种子裹于潮湿毛巾中, 外包塑料袋 (用针扎几个孔) , 置于30℃的恒温环境中催, 20 h后即可出

3 适时播种

越瓜花芽分化和完成均在育苗期, 因此育苗是越瓜栽培成败的键。确定播种期的法为:以定植时栽培环境的最低温稳定在15℃以上为标准, 采用养钵育苗的向前推30~35 d为最佳播种期, 采用盘育苗的向前推25~30 d为最佳播种期。可据不同设施的保温效果来确定实际播种期, 一般华北地区暖棚在12月中下旬播种, 日光温室在1月中旬播种, 如有加温设施播期还可相应提前7~10 d。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 待水渗下后将出种子平摆于养钵中, 上覆1 cm厚的潮湿细土。播后给苗床覆盖地膜, 以保持苗床水分。为防止低温期育苗常发生的苗期病害, 播种后可覆盖药土 (每100 kg土中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0.5 kg配制成药土) 。

4 苗床管理

早春育苗要在温室加设小拱棚。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4 d, 前3 d要保温保湿, 保温度在30℃左右, 当拱棚温度超过35℃时可采用遮阴降温的式, 不宜通种子拱土后及时揭去地膜, 出苗后逐步通, 适当降低苗床温度, 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18~22℃。若采用地热线温床育苗, 则地温要控制在23℃左右, 防止幼苗徒长成“高脚苗”。定植前5~7 d进低温锻炼, 白天要注意通晾苗, 夜间也要逐步通, 以增强幼苗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

定植

定植前将地块深翻整平, 当瓜苗长至31时及时定植。越瓜根系忌畦积水, 在非盐碱土栽培宜采用高畦式, 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大棚越瓜栽培密度大, 需肥量大, 必须施足基肥, 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 000 kg以上, 结深翻40 cm再加施三元复肥50 kg、硫酸钾20 k g。定植前15~20 d整地扣棚, 提高地温。40 cm× (70~75) cm定植, 每667 m2定植2 000株, 定植时注意: (1) 取苗、移栽时要防止坨, 以防伤伤苗; (2) 栽苗时不宜深栽, 定植深度以平坨定植为宜; (3) 移栽时, 应选择晴天下午进。为避免降低地温, 定植后浇水要采用溜沟浇小水或浇暗水的式。为避免缓苗慢、僵苗、死苗现象的发生, 定植时要避免坨及土坨与定植周围封土不严留有空隙。定植后搭设小拱棚, 促进缓苗。

田间管理

1 温度调

栽培设施不同, 保温条件也有所不同, 定植后应越瓜所需温度进棚。一般定植前期须保温促缓苗, 定植后3~4 d适当进高温管理, 白天棚温控制在30~35℃, 夜间不低于20℃, 当白天温度高于35℃时适当通;缓苗后逐渐降温, 小拱棚日揭夜盖。遇冷空时在小拱棚上加盖草苫或纸被、棉被防冻保温, 草苫要及时揭盖, 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迟盖, 以延长光照时间。越瓜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不低于15℃, 地温23~25℃;期白天温度27~30℃, 夜间15~18℃, 地温23~25℃;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27~30℃, 夜间15~20℃, 地温20~23℃。栽培过程中随着温度逐渐升高, 逐步加大大棚通量, 直至晴天夜间不

2 肥水管理

越瓜既需水又怕水, 应据不同的候、土壤条件和植株不同的发育时期及生长情况进适时适量的灌溉。定植后6~7 d浇1次缓苗水, 此时苗子较小, 需水量不大, 若浇水过多会影响地温上升, 不利于幼苗的生长。保护地栽培由于发量小, 水分过多植株易徒长, 因此应严格控制浇水。伸蔓后至坐果前需水量逐渐增大。前不宜浇水过多, 否则会导致落花落果。坐果后即进入膨瓜期, 此时是越瓜整个生长过程中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时期, 也是追肥的键期, 此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重施磷、钾肥, 一般每667 m2施磷酸二铵15~20 kg、硫酸钾5~7 kg。肥料施在植株部20~30 cm处, 挖沟施入。每次采收后应及时浇水追肥。

3 植株调整

保护地空间有限, 多采用立体栽培。用尼龙或麻植株吊蔓栽培, 最好在株高20 cm左右时进, 吊蔓太晚植株易倒伏, 会增加感染病菌的几率, 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越瓜多采用单蔓整或双蔓整, 据品种坐果习性而定, 一般蔓或子蔓结瓜的品种采用单蔓整, 例如八棱脆;孙蔓结瓜的品种采用双蔓整, 例如红瓤。双蔓整的做法为:当蔓长到4~5时将蔓摘, 以利于子蔓尽早发生 (由于蔓摘植株生长暂时停滞, 因此摘要在定植缓苗后立即进) ;蔓摘后, 选留2条健壮子蔓, 摘去子蔓3前的孙蔓, 子蔓留25;孙蔓留2后摘, 非坐果孙蔓及早摘除。整打杈造成的伤是病毒病、蔓枯病等病菌侵入植株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整打杈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 使伤在天黑之前干, 以防止病害的发生。另外, 整时注意不要用力扭拉侧, 以免在植株上造成大而不规则的伤

4 促进坐瓜

大棚栽培越瓜, 由于早春温低、昆虫少, 必须进助授粉才能保坐果。助授粉有人工授粉、蜜蜂授粉和坐果灵处理等法, 人工授粉是用当天放的雄花雌花授粉, 将花粉轻轻点抹到雌花柱头上。授粉工作应在上午8-10时完成, 时间过晚则柱头接受花粉的能力降低, 不易坐果。

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越瓜的病害要是苗期猝倒病, 以及结果期的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用0.05%的高锰酸钾或普力克1 000倍液灌溉苗床, 可有效防治猝倒病;在期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或雷多米尔、或多菌灵喷洒于植株上, 可有效控制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虫害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菜青虫等, 可用一遍净、或抗蚜威、或功夫防治蚜虫;用阿克泰防治白粉虱;用哒螨灵或阿维菌素等防治红蜘蛛;用乐果、乙酰甲胺磷等防治潜蝇、黄守瓜等害虫。

6 及时采收

越瓜要适时采收, 一般后20 d左右即可收获。采收时果实过老或过嫩都会降低商品质量, 影响济效益。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越瓜葫芦科攀援或匍匐状草本植物越瓜果实生瓜、梢瓜、脆瓜、染色体数2n=2x=24。嫩瓜清脆,每100g鲜果含水分95~96g,碳水化物2.5~3.4g,维生素4~16毫克,还含有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等,适生食,也可腌食。我国各地多有栽培。夏、秋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洗净鲜用。

药用价值

【功效治】利肠,止烦渴,利小便,去烦热,解毒,宣泄热。和饭作腌,久食益肠。把它烧灰,能疮及**热疮。但生吃多冷中动,使人胸痛,脐下结块胀痛,发各种疮。

性能】味甘,性。能清热止渴,利小便。

【用途】用于烦热渴,小便短赤不利。

【用法】生食,绞汁饮或熟食。

【注意】生食过多能损人胃阳,故胃虚者慎用。

【附越瓜汁:越瓜250g,切碎,捣烂,绞汁,每次服半怀,或调以适量蜂蜜。生食鲜瓜亦可。

性能、用途如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胃窦动力低下

下一篇 越王余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