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憩室出血

憩室出憩室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憩室是肠道(消化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憩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憩室病肠道(消化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憩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这是常在中年后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果憩室发生炎症,称为憩室炎。憩室病是数个憩室同时存在,通常发生在大肠。憩室的可以出,有时可以大出液进入肠腔,再......
目录

原因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因素Evans提出先天性右半结肠憩室病可能是由于肠壁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Waugh则认为盲肠憩室是由于胚胎7~10周时盲肠过度生长造成,正常时该部位发育应该是萎缩的。部分结肠憩室病人有家族史。大多数憩室病是后天原因造成的,组织研究并未发现结肠层有先天异常,憩室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现象亦为此提供有力据,真正属于先天性的结肠憩室罕见。

2.后天性因素有者认为西发达国家低纤维素饮食是造成憩室病要原因,以下临床研究结果可以实:

①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

②50年代后发病率逐渐增高;

③流动人群饮食改变后憩室发病率发生变化;

④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⑤高纤维素饮食能预防憩室病

(1)影响憩室成的因素:一是结肠壁的张力,二是结肠腔和腔的压力差。任何部位的腔压都可以通过Laplace压力定律测定。Laplace压力定律(P=kT/R,P为结肠压力,T为肠壁张力,R为结肠半径,k为一常数)说明:肠腔压与肠壁张力成正比,与肠壁半径成反比。近来,用压力计研究明,连续的分运动时,结肠是乙状结肠可以产生很高的腔压。结肠最大的腔压位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此压力足以起黏膜突出结肠成憩室。

(2)结肠壁的结构特点:亦可能是憩室发病的1个因素。结肠纤维呈交叉分布,使结肠壁保持张力,随着年龄增大,结肠部位的纤维变细,弹性蛋白纤维作用减弱,结肠壁的弹性和张力降低。因此,最狭窄、最肥厚的乙状结肠是憩室的好发部位。结肠带的肉处于收缩状态,故不易发生憩室。已经证实,憩室病人的乙状结肠平滑束较正常人肥厚。即使没有成肥厚的平滑束,异常平滑束也是憩室前期的一种表现。异常的平滑束,并不仅仅局限在乙状结肠,亦可表现在结肠的其他部位,如直肠上段。这一点在乙状结肠切除以后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疾病的早期,结肠壁的这些薄弱点已表现出来。此外,结构蛋白变化造成的结缔组织紊乱也在憩室疾病的早期起一定作用。

(3)结肠运动:分律性收缩和推进性收缩两类。前者要将右半结肠容物来回混,促使水分和盐类被吸收。后者则将粪便向远端运送。集团蠕动(massperistalsis)可将粪便直接从右半结肠推送至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而起便意。结肠憩室易发生在结肠带之间薄弱的肠壁上(图3)。当分运动时腔压力增高,这些潜在的薄弱部位在管进入结肠壁的地成憩室。

(4)肠壁的顺应性:肠壁的顺应性异常也可能是憩室的病因。静息及刺激状态下对结肠的动力研究支持这一观点。Eastwood等研究发现,有症状结肠憩室病人对某些药物、食物和扩张气囊表现出过度异常的结肠压力反应。正常时,腔压力和容积呈线性系。但在憩室病人压力很快达到稳定期,即使容积增加,压力亦保持稳定。憩室病人压力反应的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肠壁顺应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肥大的平滑结构紊乱的纤维

(5)结肠压力:通过测定发现憩室病人的基础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乙状结肠压力异常增高时,病人可出现左髂窝疼痛不适和排便延迟。憩室病人的电频率是12~18Hz,高于正常人(6~10Hz)。憩室病人的结肠电图不同于肠激惹综征,二者系仍不明显。伴有疼痛的憩室病人往往并肠激惹综征,而且此类病人基础压力往往增高。憩室病人在进食,给予新斯的明吗啡后,结肠运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度冷丁并不增加乙状结肠压,普鲁苯辛和麸糠可降低结肠压。静息和刺激状态下的压力异常,在切除乙状结肠后也不能改善,提示整个结肠功能障碍。

总之,憩室的发病原因有待阐明,可能是结肠平滑异常,分收缩时腔压力增高,肠壁的顺应性降低和低纤维素饮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相因素

(1)肥胖:以往曾认为肥胖憩室病,但研究实事实并非如此。Hugh等发现皮下脂肪厚度与憩室发生率无

(2)心血管病:压和憩室病无相系,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憩室发病率增加,推测与肠系膜动脉。以前有过梗死发作的男性病人,憩室发病率为57%,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病人(25%)。年龄在65岁以上,伴有管意外的病人憩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

(3)情感因素和肠激惹综征:未发现理和情感因素与憩室发病有,此点与肠激惹综征不同。肠激惹综征与憩室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大便重量、粪酸及粪电解质含量等面),前者的肠腔基础压力也是增高的,而且二者常同时存在。电图检查二者均有快波出现,对食物和新斯的明刺激均有过度的压力反应,而且高纤维饮食可纠正二者异常的排送时间,增加大便重量,降低肠腔压。一般认为,抑制排和排便会增加肠腔压,促进憩室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年轻人的括约功能很强,憩室发病率不高。而直肠括约松弛的老年人反而多发。另外发现巨结肠便秘的病人,憩室并不多见。

(4)肠炎性疾病:肠炎性疾病与憩室病系较为复杂。憩室病人伴有溃疡结肠炎时结肠压增高。憩室病并Crohn病的病人约2/3出现溃疡和低位瘘管等肛周症状。Crohn病并发憩室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5倍,要临床特征是疼痛,不全肠梗阻部肿物、直肠出发热和白细胞增多。Berridge和Dick利用放射法研究了Crohn病与结肠憩室病的系,发现当Crohn病逐渐发展时,憩室病逐渐消失;反之,当Crohn病逐渐缓解时,憩室病重又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易发生炎性包块,脓肿及瘘管等并发症,特在老年人更易肿。放射检查除了发现脓肿和狭窄外,憩室的黏膜是完整的,而Crohn病的黏膜溃疡水肿(图7)。Fabriaus等发现左侧Crohn病常与憩室病同时存在。

(5)其他:憩室病道疾病、裂孔疝、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及糖尿病有,常伴发痔疮张、壁疝、胆囊结石和裂孔疝。而小样本研究发现憩室病十二指肠溃疡动脉疾病无明显系。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摄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易产生严重的憩室并发症。

(6)结、直肠恶性肿憩室病与结、直肠息肉及肿系仍不明确。Edwards发现憩室病人发生恶性肿和良性腺的几率较普通人群低,也很少并发息肉和结直肠癌。

(二)发病机

1.好发部位憩室可单发,但多数为多发。憩室可在结肠任何部位出现,但分布亦是不均衡的。右半结肠的憩室几乎均发生于盲肠,Lauridson和Ross发现79%的右半结肠憩室发生在回盲瓣上5cm和其下2cm的盲肠区(图8),而且多发生在前壁,后壁隐匿性的憩室常给诊断带来困难。直肠憩室较为罕见,可能是直肠层足以防止黏膜层向外突出。手术时发现憩室在直肠,仔细解剖后往往是乙状结肠在盆腔与直肠发生粘连所致。左半结肠憩室最常见的部位是乙状结肠,部分报告可高达96%。降结肠发病的情况亦很多见。

Parks将结肠憩室分为4种:局限在乙状结肠约占65%;涉及乙状结肠和其他结肠的占24%;分布于整个结肠的占7%;局限于乙状结肠近端的占4%。Hughes通过尸检发现分布于全结肠的憩室占16%。Parks报道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结肠憩室占19%,而Hughes报道为30%。

结肠含有2层肉,层是环,外层是纵,聚集成3条纵结肠带,其间的离是120deg;。结肠憩室病人环层增厚,结肠带变短,腔变狭窄。结肠憩室易发在结肠壁薄弱处,不是在结肠带上,而是在结肠带之间的肠壁上,而且外突的位置非常靠近系膜的管分支穿透环进入黏膜下层处,因而4个靠近结肠系膜的位置易成憩室。

2.病理改变

(1)憩室结构组织显示结肠憩室含黏膜和浆膜,无层,层突出结肠壁,应属假性憩室。易掩盖在结肠周围的脂肪及肠脂垂中间,有时憩室并非要的致病原因,广泛的平滑增厚可造成严重的局部症状,在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中,往往可以看到增厚的系膜及结肠壁。憩室的大小差较大,小者为1mm,大者可至数厘米,最大的憩室有27cm。小憩室为球较宽大者呈烧瓶,颈部窄,粪石或积存体后,成活瓣而使憩室扩大,易成憩室炎,起淋巴滤增生,当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可破坏黏膜而脓肿。憩室位于对系膜缘时则容易辨认,如果结肠憩室脂肪丰富,憩室表面有肠脂垂覆盖,则不易发现。通过镜易发现憩室,通常腔积有粪石,突入肠腔。

3.肉异常肉异常是憩室病中最常见、最有诊断价值的特点。结肠带及环均明显增厚,在严重病例可见结肠带的黏膜呈柱状,这些特点在乙状结肠最为明显。Hughes发现盲肠憩室只有40%的病人肉增厚超过1.8mm,而乙状结肠憩室可有72%的病人肉增厚超过1.8mm,当病变波及整个结肠时,肉肥厚的情况更为明显。组织研究发现环发生断裂,被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充填,而肉细胞未见增生和肥大。

弹性硬蛋白在憩室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憩室病人的结肠带有大量的弹性硬蛋白,正常时弹性硬蛋白仅位于环状肉,结肠的张力随年龄增大而减退,纤维也随年龄增大而变得更为致密。从乙状结肠憩室切除的标本来看,结肠带固有层粗、细弹性纤维较正常人增多,而环状中则无此特点。电镜下观察发现憩室病人和正常人的细胞长度和细胞器的成分无差,在手术切除的标本中惟一观察到的病变是肉异常和弹性硬蛋白的分布异常。

检查

1.尿路造影:表现为突出膀胱外的囊球影,有颈部与膀胱相连。

2.B超表现:显示与膀胱侧面或后壁相连的囊袋样或球状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

3.CT表现:增强扫描显示突出膀胱外的充盈造影的囊球影。如憩室结石或肿可见充盈缺损。

鉴别诊断

诊断

1.结肠结肠癌与憩室病有较多相似之处:均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可发生在任何结肠部位,乙状结肠多发;临床症状相似,如大便习惯改变,下腹痛;均可起梗阻或穿孔;临床病程均较隐匿;均可起出。但憩室炎腹痛较剧烈,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结肠癌出是潜阳性或少量出,而憩室病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出。约有20%的憩室病并有息肉或肿。Boulos等报道23%的憩室病并有结肠息肉,8%的憩室病并有恶性结肠,而钡灌肠对于二者鉴的假阳性率较高,Forde报道12例病人有11例疑为肿,后乙状结肠镜检排除了恶性肿。钡灌肠的诊断肿假阳性率为10%~20%。诊断息肉的假阳性率为22%~35%。因此对于左侧结肠病变,乙状结肠镜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2.阑尾盲肠憩室炎或乙状结肠的憩室炎位于右下时,可出现类似阑尾症状,但阑尾炎较憩室炎更为常见,多有转移性腹痛的特点。盲肠憩室炎早期疼痛固定于右髂窝,而不在脐周或上部,疼痛亦不是从脐周或上始,从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较长(3~4天),呕吐少见,恶心腹泻多见。如果不排除阑尾炎,需进手术探查,如发现有憩室炎,通常一并切除。因此,遇到右疼痛而病因不明确时,可CT扫描以排除憩室炎。

3.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性疾病和憩室炎均可出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发热溃疡结肠炎易同憩室炎鉴溃疡结肠炎几乎都波及直肠,故直肠镜检即可简单准确地排除溃疡结肠炎。憩室炎和克罗恩病均可成窦道、梗阻和脓肿,当造影发现多发的腔病变和纵的黏膜下瘘管,则克罗恩病的可能性较大。老年病人的憩室病克罗恩病较难鉴时,可灌肠或镜检查以获正确诊断。

4.消化道出憩室并发出时,症状类似十二指肠溃疡,如直肠排出大量鲜红液,常伴有低容量休克表现,应仔细鉴。询问病史、体检、留置管、镜检查,可排除上消化道出。先天性发育不良、动静毛细管扩张症、管病等为消化道出病因憩室病并发大出,核素扫描和结肠镜检有助于诊断,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在急性出时是最可靠、最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据造影管走、分布、造影是否外溢和肠管显影判断病灶位置,区憩室、肿管畸

诊断

大多数憩室病患者没有症状。然而,一些者认为,当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腹泻和其他排便异常时,其确切病因就可能是憩室病。憩室的可以出,有时可以大出液进入肠腔,再肛门排出。当粪便嵌顿在憩室并损伤管(通常是憩室旁的管)即可起这种出。升结肠比降结肠憩室出更常见。结肠镜检查能确定出的原因。

缓解方法

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蠕动,使症状加重。发作期应吃流质饮食,以使粪便软滑,减少郁积,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临睡前服5ml液体石蜡或番泻饮等,不宜做结肠灌肠,以免起穿孔。

食用富含大量纤维的饮食可预防憩室病憩室病患者应该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食品补充,如亚麻籽,可用于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促进肠道以正常的速度排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全腹痛

下一篇 球后溃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