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脾胃虚寒

胃虚,为中医词术语。是指胃阳气虚衰,阴盛所表现的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亦有认为单指脾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等所致。脾阳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淡胖嫩,舌苔白润,沉迟等。胃阳虚常因天变冷、感食冷品而发疼痛,疼痛时伴有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目录

引发病因

脾胃虚寒胃虚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制、常吃冷饮或凉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胃虚也可由胃气虚发展而来。《济生·胃虚论治》:“夫者,足太阴,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于中州,候身肉,与足阳明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微,灌溉诸。若饮食不,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热见焉。其虚也,虚则生则四肢不,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总括以上诸因,要由以下两个面导致胃阳气虚衰,阴盛,胃虚:一由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

临床表现

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淡苔白,虚弱。

脾胃虚寒

若以脾阳虚衰候为时可见: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下坠,酸沉。淡胖,苔白滑,沉迟无力

胃虚,以失健运和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从中生,气滞,故腹痛喜温喜;阴盛,水湿不化,见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酸沉,属寒湿下注。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采用温中健脾,代表理中汤。但在中医不少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君子汤香砂统称为胃虚(中焦虚寒。这四个虽然相似,均表现痛喜温喜,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虚等共同症状。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脾胃虚寒香砂君子汤,属气虚不足便是,但轻微,且兼湿气郁,痛喜轻,重痛反增,脘腹胀闷,嗳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胀甚于痛,重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乃中阳不振寒湿,症见痛喜轻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脘腹痛比前香砂君子汤为重。痛甚于胀是辨证要点。

建中汤,系中阳虚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辨证要点。

上述药同治胃虚,但同中有异,临不可混淆。属阴阳两虚者用建中汤,为温润法(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亦属此列);理中汤及其衍化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则温中之力更强)为代表,若建中汤误用理中汤温燥伤阴;若该用理中汤反错投建中汤,则柔润恋寒湿。同样,理中汤误用于香砂,则不能健脾湿、和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临症当辨析无疑而后用之,能药拍,共奏温中、补益之功。

临床验方

1.高良姜粳米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粥,空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适用于胃寒疼。

脾胃虚寒2.丁香肉桂,红糖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沸,文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适用于感腹痛

3.小茴香胡椒

两者共为细面,糊为,每服3~6克,温送下。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4.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丁香肉桂茴香

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文至极烂,粳米粥兑入,空服,日3次。适用于部疼痛。

5.鲫鱼生姜橘皮胡椒

鲫鱼去鳞、鳃、脏,洗净;生姜洗净,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入肚,置锅,加水适量,小熟,加盐少许,空饮汤食,日2次。适用于感部疼痛。

6.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沸,再用文猪肚烂熟,空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7.百合丹参乌药高良姜、制香附檀香,砂仁

服,每日1,1日1次。本为著中医焦树德,功能理气,温中和,适用于脘痛。

8.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沸,再用文猪肚烂熟,空时吃猪肚,饮汤。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9.草果5个,羊肉大麦仁,食盐

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加水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加水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匀,文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本除胀,适用于胃虚胀痛症。

10.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4枚,饴糖

前5味水取汁,入饴糖,文溶匀,日2~3次温服。本适用于虚寒腹痛

11.附羊肉生姜、葱段,胡椒食盐

将附装入纱布代,扎羊肉洗净,人沸水锅,加姜、葱,焯至红色,捞出,剔去,将肉切成2.5厘米见的块,再放清水中去白水,头拍破,余姜洗净拍破,葱洗净捆缠成束;另将砂锅注入清水,置于上,下姜、葱、糊椒、羊肉羊骨、附,烧沸30分钟后,文羊肉熟烂(约2~3小时),取出附,分盛碗,再分盛人羊肉,倾入汤餐食。本壮阳,适用于胃阳虚所致的脘冷痛。脾胃虚寒

12.子1只,丁香肉桂豆蔻

葱、姜、盐、冰糖、味、香油、卤汁各适量。将子宰杀后,去毛及脏,洗净。将丁香肉桂、草豆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两次,每次待水沸后再20分钟,滗出药汁,两次共约3000克。生姜、葱拍破待用。将药汁放入锅中,加子、姜、葱,用小至六成熟后捞起晾凉待用。将卤汁放人锅中,再放入子,用文卤熟后捞出,揩净浮沫。将卤汁倒入锅中,取出冰糖食盐、味搅匀,再放人子,置文上,边滚动子边浇卤汁,直至卤汁均匀地沾在子上,色红亮时捞出,再在身上均匀地涂上香油即成。本和中暖,止呕,止痛。适用于胃虚弱之脘冷痛,呕吐泄泻

食物疗法

胡椒猪肚

原料: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

做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用线缝,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加清水适量,武沸后,文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效:温中健脾止痛。用于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虚者,症见脘冷痛、喜温喜腹胀欲呕、四肢不温、怕冷者。

茴香狗肉

原料: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狗肉250克,油适量,大蒜头4枚。

茴香狗肉汤做法: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热油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加水适量,武沸,改用文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功效:温中、助阳、暖。用于上脘疼痛、喜热喜呕吐清水、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糯米500克,山药50克,共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冲服。可治胃虚,久泻,饮食减少。

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熟食用,有温补脾之作用。适用于胃虚食欲不振等症。

羊肉50克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胃虚

治老年人胃虚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喘咳:鲜生姜10克切大枣5枚,粳米150克,同粥,适量油盐调味膳。

生姜

生姜5-10克切大枣2-5枚,粳米100-150克,同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暖,祛功效,适用于病后或老年人胃虚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气管喘咳。若用于风寒感冒则去大枣,加入葱白3

红枣籼米

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肚丝汤

牛肚或猪肚洗净后,用清水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再加入干净清水文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花椒小茴香,待熟透后再捞起,晾至不烫手,切丝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鲜姜三、味适量,将第二次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45分钟即可,热食。

茴香菜包子

茴香菜100克、剁碎,去去皮鸡肉50克、剁碎,两者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鲜姜汁、花椒粉、味、盐、香油,拌匀作馅;以和好的小麦粉发面擀皮,置馅于皮中,捏成包子,于笼上旺20分钟即好,热食。大枣

干姜蜂蜜糯米

干姜30克,糯米20克,蜂蜜20克。将干姜糯米洗净,研磨成细粉,入锅,加适量水,30分钟,取稠汁,待温后调入蜂蜜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温补虚、止吐的功效。

姜汁牛乳饮

生姜30克,鲜牛乳250毫升。将鲜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细丝,放入容器加水捣烂取汁,加入牛乳中,用小沸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温补脾的功效。

生姜

生姜10克,糯米100克,白糖10克。将生姜洗净,切成薄,与洗净的糯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沸,再用小至粥稠,调入白糖即成。早晚分食。有温中、暖止吐的功效。

饮食注意

脾胃虚寒胃虚忌食下列食物。

猕猴

,味甘酸。《宝本草》中指出:“冷。”《中药大辞典》也说:“胃虚者慎服。”凡胃虚痛者当忌。

甘蔗

,味甘。虽有清热生津作用,但胃虚之人则不宜食。《本草疏》中明确告诫:“胃虚呕吐者忌之”。故凡痛属者当忌食甘蔗

莼菜

,味甘。《本草汇言》中记载:“莼菜,……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困,亦能损人。”《医林纂要》亦指出:“多食痛”。凡胃虚疼痛者应忌食之。

西瓜

性大凉,能清。《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中药大辞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称茭瓜,唐代著食医孟诜曾指出:“茭白,性滑,发冷,滑中,不可多食。”《本草汇言》亦说:“胃虚冷者勿食。”因此,痛者宜忌之。

蚌肉

性凉,味甘咸。《食疗本草》说它“性大”。《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动冷。”《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中。”痛之人,尤当忌食。

麦门冬

,故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中早有告诫:“胃虚者必不可饵。”

螺蛳

性大凉,痛者切忌。《本草汇言》中早有告诫:“此物体性大中有冷饮,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味咸,亦属大凉之物。《本草疏》中记载:“若凝,与夫胃虚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随息居饮食谱》也说“中气虚寒者均忌。”所以,痛以及气虚痛之人,皆不宜食。

柿子

性大凉,味甘涩,痛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疏》中早有告诫:“……素有积、感腹痛、感呕吐者皆不得服。”尤其不得与螃蟹一同食用。

香蕉

性凉,味甘。明·李时珍在《本草纲》中还说它“甘,大。”凡有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则食后即感冷不适,甚则立即痛发作,故当忌之。

苦瓜

食品,胃虚疼痛之人法当忌食。《滇南本草》中曾说:“胃虚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性凉水果,胃虚疼痛者,切忌多食。诚如《本草疏》中告诫:“……腹痛冷积,呕吐,法咸忌之。”再如《增补食物秘书》、《饮食须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中”的记载,故胃虚痛者勿食生

荸荠

之物,能清胃热,但痛者则当忌食。正如唐代食医孟冼所说:“有冷,不可食。”清代食医王孟英也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中气虚寒者忌之。”

甜瓜

俗称香瓜。性,味甘。《孙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诫:“甜瓜动冷疾”。《食疗本草》中也指出:“动宿冷病”。凡平素胃虚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则容易痛发作。

此外,痛者还应忌食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菊花薄荷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豆腐马兰头、冷以及各种冷饮、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胃虚疼痛加剧。

胃虚人群应少吃镇食物

越来越热,给这个夏天“加块”是许多时尚男女的热衷选择―――啤、吃粥,蔬菜、水果、海鲜,全都扔到块里给“、凉一凉”,然后入,体会一种透凉的惬意。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的感觉,也许你的一时痛快,给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加”还要适度,据身体状况量力而。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等所致。

胃虚中医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淡胖嫩,舌苔白润,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变冷、感食冷品而发疼痛,疼痛时伴有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淡苔白,虚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野扁豆

下一篇 频繁吐黏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