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桂花

野桂花 野桂花(拉丁:Osmanthus yunnanensis(Franchet)P.S.Green),云南桂花,是木樨科木樨属的常绿乔木灌木植物。其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植物野桂花被柔毛,卵状披针,腺点在两面均针尖状突起,中脉在两面凸起,5-12朵簇生腋,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花冠筒极短,果长卵形,成熟时紫黑色期4-5月,果期7-8月。其生于海拔1350-......
目录

形态特征

野桂花是常绿 乔木灌木植物,高3-6米,最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小光滑,淡棕黄色或灰白色,具稀疏皮孔,幼时被柔毛。

叶片革质,卵状披针,长8-14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全缘,或具20-25对尖齿状锯齿,腺点在两面均呈针尖状突起,稀呈黑色小点,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10-12对,与小连接呈网状,在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凸起或在全缘上不明显凸起,干时常呈黄色叶柄长0.6-1(-1.5)厘米,无毛或稀被毛。

野桂花图册花序簇生于腋,每腋5-12朵;苞片大,长2-4毫米,无毛,边缘具明显毛,干时常呈黄色花梗长约1厘米,无毛;芳香; 花萼长约1毫米,裂极短,先端啮蚀状或全缘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花冠管极短,裂深裂几达基部,或宽卵形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丝长约1.5毫米,花药长约2.5毫米,药隔花药先端延伸成极小突起;雌花雌蕊长约3.5毫米,花柱长1-1.5毫米。

果长卵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期4-5月,果期7-8月。

野桂花图册野桂花图册

生境分布

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生海拔1350-2800米的山坡或沟边密林中,或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经济价值

普通桂花,不含蜜。野桂花属稀有植物,产地少,资源奇缺,十分珍贵,世界上要产地仅为中国中部幕阜山一带。野桂花生长于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深山野林,期独特、罕见、并且可流蜜,野桂花蜜有蜜中之王的称号,每年只在要地域范围是在湖北的崇阳,通山县,湖南的平江境。尤其是湖北崇阳县,是野桂花树最集中的地,全县有180多万亩野桂花树。这三个地也是中国野桂花蜜的要产地。

医药功能

:辛,温。解表

性味】苦,凉。

【功能治】解毒消炎,祛湿,止肺热咳嗽痢疾湿疼痛,跌打损伤,崩漏肠风,蛔虫病等。

【用法用量】单用或配用,3-5钱。

同义学名

Osmanthus bambusifolius H.T.Chang
Osmanthus brevipetiolatus H.T.Chang
Osmanthus forrestii Rehder
Osmanthus forrestii var. brevipedicellatus Hand.-Mazz.
Osmanthus forrestii var. brevipedicellatus H.T. Chang
Osmanthus liangshanensis H.T.Chang
Osmanthus polyneurus H.T.Chang
Osmanthus rehderianus Hand.-Mazz.
Osmanthus rehderianus var. tenianus Hand.-Mazz.
Pittosporum yunnanense Franch.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脾萎缩

下一篇 野桂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