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槟榔

野槟榔:Capparis chingianaB.S.Sun)是山科山属植,灌木或攀援植物,高达5米。小,干后变黑色倒卵状长或倒卵状。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腋生及在端再组成花序,有10-15朵,期3-5月,果期11-12月。野槟榔喜生于广西西部至北部、云南东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石山灌丛或林中。野槟榔在广西德保曾有果“入药,但有毒,人吃能致死”的记载。(......
目录

形态特征

野槟榔灌木或攀援植物,高达5米。小,干后变黑色,幼时被锈色短柔毛,后变无毛;刺粗壮,尖利,外弯,长达5毫米。倒卵状长或倒卵状,有时,薄革质,长3.5-8.5厘米,宽1.8-4厘米,除中脉上有疏生短柔毛后变无毛外两面均无毛,干后黄绿色或暗褐色急尖钝形,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中脉表面微凹或与面平齐,面凸起,侧脉4-5对,纤细,不明显或面明显,网状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被毛与小相同。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腋生及在端再组成花序,有10-15朵;总花梗长2-4厘米,基部有刺;序轴密被锈色短绒毛;花梗长7-17毫米,被毛与序轴相同,花序下部数花梗基部有一对黄色尖利长1-2毫米的刺;萼片长约7.5毫米,宽4-5毫米,外轮凹成舟,外被锈色短柔毛,面无毛,轮倒卵形,无毛;花瓣,长8-9毫米,宽约3毫米,除基部边缘有纤毛外无毛;雄蕊35-39;雌蕊柄长15-20毫米,无毛,果时木化增粗,直径2-3毫米;子房卵球,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胎座4,胚珠多数。果球,表面平滑,成熟后紫黑色,直径1.5-4厘米。种子7-9粒或更多,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高约5毫米,种皮平滑,赤褐色期3-5月,果期11-12月。

产地生境

野槟榔产广西西部至北部、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石山灌丛或林中。

主要价值

医药价值

驱虫作用

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则影响不大。体外试验对蛲虫也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而对钩虫则无影响。槟榔雄黄肉桂阿魏给小灌服,对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与萱草根黄连及广木香一起用于治疗小吸虫病则无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和水浸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

③对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M-碱受体起腺体分泌增加,特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气管、减慢率,并可管扩张,压下降,兔应用后冠状动脉收缩。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压,但作用持续较短,且对角膜有明显的刺激性。由于增加畅蠕动,促使被麻痹的绦虫排出。也能兴奋N-碱受体,表现为兴奋神经及颈动脉体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碱作用,猫静注射小量槟榔碱可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司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

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已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质。平时嚼食槟榔者有味觉减退,食欲增进,牙齿易动摇,腹泻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之故。此外食槟榔者肠寄生虫少,渴的感觉少,可能与槟榔碱的作用有

物种毒性

过量槟榔流涎呕吐利尿昏睡惊厥。如系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并注射阿托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男性小腹痛

下一篇 难治性腹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