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漆树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 木,高达10米;小枝粗壮,无毛, 顶芽大,紫褐色,外面近无毛。奇数 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小枝顶端,无毛,长25-35厘米,有小叶4-7对, 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叶柄长6-9厘米;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坚纸质至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阔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 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多少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背常具白粉,侧脉15-22对,弧形上升,两面略突; 小叶柄长2-5毫米。圆锥花序长7-15厘米,为叶长之半,多分枝,无毛;花黄绿色,径约2毫米; 花梗长约2毫米; 花萼无毛,裂片阔卵形,先端钝,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先端钝,长约2毫米,中部具不明显的羽状脉或近无脉,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 花药卵形,长约1毫米; 花盘5裂; 子房球形,径约0.8毫米,无毛,花柱1,短,柱头3裂,褐色。 核果大,偏斜,径7-10毫米,压扁,先端偏离中心,外果皮薄,淡黄色,无毛,中果皮厚,蜡质,白色,果核坚硬,压扁。
![]() | ![]() |
生长环境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药用价值
药用相关
【考证】野漆树始载于《 植物名实图考》,云:“野漆树,山中多有之。枝干俱如漆,霜后叶红如 乌桕叶,俗亦谓之染山红。结黑实,亦如 漆子。”并附图1帧。据所述及图示,其原植物与今野漆一致。
【来源】 漆树科 漆树属植物野漆树Rhus succedanea L.以根、叶、树皮及果入药。根、树皮全年采,叶夏季采,果秋冬采。
【功能主治】平喘,解毒,散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 哮喘,急、慢性肝炎,胃痛, 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2~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 漆树过敏者宜慎用。
【备注】
(1)有人接触 漆树后会引起皮肤红肿,痒痛,故对漆树过敏者宜慎用。如引起过敏可用韭菜烤热擦患处,或用肥皂水或 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同时内服 安其敏片或 非那根片。误食过量引起强烈刺激,呕吐,疲倦,瞳孔散大,可大量饮水后服蛋清、面糊、活性炭,也可服 苯海拉明及注射钙剂,酌情给予解痉剂等对症治疗,用时宜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