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牡丹

野牡丹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D. Don),又称野牡丹,为野牡丹野牡丹植物野牡丹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钝四棱或近,毛扁平边缘流苏状。蒴果坛状球,与宿存萼贴生,长1-1.5厘米,直径8-12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期2-5月,果期8-12月,稀1月。在中国分布于贵州、广西至中国台湾、长江流域以南。中南半岛至澳大利亚,菲......
目录

形态特征

野牡丹野牡丹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钝四棱或近,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长4-10厘米,宽2-6厘米,全缘,7基出,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面基出隆起,被鳞片状糙伏毛,侧脉隆起,密被长柔毛;叶柄长5-15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端,近头状,有3-5朵,稀单生,基部具总苞2;苞片披针或狭披针,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梗长3-20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萼长约2.2厘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端渐尖,具细尖头,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红色,倒卵形,长3-4厘米,,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端具1圈刚毛。

蒴果坛状球,与宿存萼贴生,长1-1.5厘米,直径8-12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长习性

野牡丹由于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野牡丹广泛分布于江南大部分省区的旷野山坡、山路旁灌丛林中、疏林下。适宜在酸性土壤生长,耐瘠薄,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管理粗放。

分布范围

野牡丹生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朗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印度支那也有。产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南部沿海岛屿。

繁殖栽培

栽培

播种

野牡丹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厘米,然后盖草、浇水。每1h㎡播种量22.5~30kg,温在25℃以上时,2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5厘米左右,40厘米×40厘米,每栽3株。

扦插

野牡丹是利用牡丹条易生定根繁殖新株的一种法,属无性繁殖法之一。法是将扦插条先剪下,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使之生,成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条,要选择由牡丹部发出的当年生土,或在牡丹修剪时,选择干充实,顶芽饱满而无病虫害条作穗,长10-18厘米。牡丹肉质,喜高、忌潮湿、耐干旱。因此,育苗床应选择通向阳处,筑成高床育苗。扦插时,插完一畦浇灌一畦,一次浇透。

栽植

野牡丹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剪除,浸杀虫、杀菌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定植后至封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

浇水

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酌情浇水。北干旱地区一般浇前水、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后剪去残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

野牡丹栽植一年后,秋季可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结松土、撒施、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肥料,结浇水施前肥、后肥。盆载可结浇水施液体肥。栽培管理粗放,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培土

修剪

野牡丹栽植当年,多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左右,其余抹除,集中养,使第二年大色艳。秋冬季,结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盆载时,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状。

中耕

生长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

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

早春发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施肥,宜可添加化肥料生长调和等。

野牡丹为增加日或庆典活动,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日均15℃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透光,成蕾后,期要求进控温。平时要面施肥,保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

温度

性喜高温,极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

光照

阳性植物,须种在向阳的地,给予充足的光照。

病虫防治

抗逆性强,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长期,每月喷洒一次杀菌即可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野牡丹野牡丹是美丽的观植物,可孤植或植、或丛植布置园林。野牡丹朵由五花瓣组成,色为玫瑰红色或红色,在阳光下闪闪动人,令人惊艳。它的苞陆续放,期可达全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野牡丹植株态甚佳,照顾管理也比较容易,在园林绿化中逐渐被推广利用,适坛绿化种植或盆栽。

药用价值

:甘、酸、涩,平。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瘀止。用于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炎,衄便血脱疽:用于跌打损伤,外伤

【阿昌药】整儿平:治痢疾炎,关节炎《德宏药录》。

【景颇药】大痢疾炎,关节炎《滇药录》。

【傣药】野牡丹(德傣):配伍治少《德傣》

【畲药】全草治湿痹痛,头痛乳腺炎产后疮疡肿痛《畲医药》。

【京药】计卖:治跌打肿痛,外伤《桂药编》。

【毛难药】棵筋腹泻《桂药编》。

【仫佬药】冷领,勒粘治感冒《桂药编》。

【瑶药】单赵:月经不调,闭经《桂药编》。豹兰: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便血外伤《滇药录》、《滇省志》。

【壮药】妈那:黄疸炎;避孕《桂药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阑尾脓肿

下一篇 阑尾壁缺血坏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