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痢疾样大便

痢疾样大便即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等临床表现。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过不同,医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痢疾和慢性痢疾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中毒痢疾的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过一......
目录

原因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起的。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菌,不具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牛奶中可生存24日之久;在阴暗潮湿冻条件下生存数周。阳光直射有杀灭作用,加热60℃10分钟即死,一般消毒能将其杀灭。

所有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内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外毒素),志贺氏痢疾杆菌尚可产生神经毒素。志贺氏菌属有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有其群与型的特异性,据生化反应及抗原组成,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四菌群均可产生内毒素,甲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四种痢疾杆菌都能起普通型痢疾中毒痢疾。我国痢疾病原菌以福氏痢疾杆菌为,宋氏和鲍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趋势:①A群:包括志贺氏菌及其清型1~15;②B群:包括福氏菌及其清型:1a~c、2a~b、3a~c、4a~c、x、y等;③C群:包括鲍氏菌及其清型1~18;④D群:宋氏菌属:1。临床上可以特异性清作凝集反应加以定型。以福氏和宋氏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志贺氏菌群流。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氏菌感染则多呈不典型发作,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起严重症状

痢疾杆菌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吸附和侵袭作用,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能结肠典型病变,而对上皮细胞无侵袭力的菌株并不起病变。酸、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以及大肠杆菌素等,对痢疾杆菌有杀灭或拮抗作用。人体肠粘膜产生的分泌型IgA等特异性抗体,对痢疾杆菌有重要排斥作用。某些足以降低人体全身和肠道局部防御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则有利于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而致病。

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和因有层,并在其中繁殖起肠粘膜的炎症反应,固有层呈现毛细管及小静,并有细胞及浆的渗出与浸润、甚至可致固有层小环衰竭,从而起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坏死的上皮细胞落后可成小而浅表的溃疡,因而产生腹痛腹泻便。直肠括约受刺激而有里急后重感,内毒素可致全身发热

中毒性菌痢的全身中毒症状与肠道病变程度不一致,虽有毒血症症状,但肠道炎症反应极轻。除痢疾杆菌内毒素作用外,可能与某些儿童具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呈现强烈反应,致微管痉挛、缺和缺氧,导致DIC、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水肿脑疝

检查

临床症状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过不同,医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因为痢疾杆菌均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有中毒症状: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杆菌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直肠,所以左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肛门括约松弛。腹泻次数频繁的孩子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较多,绝大多数病人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

(2)中毒痢疾

近年来中毒痢疾有减少趋势。此型病人多是2~7岁的孩子。由于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环发生障碍,所以中毒症状非常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痢疾。患儿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纹明显,四肢发凉,音低弱,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呼吸不整,深浅不一,双吸、叹样呼吸、呼吸暂停,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混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凶险。中毒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过一天左右时间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高峰季,孩子突然高热抽风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长应立刻将患儿送往医院检查和抢救。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孩子突然发烧、反复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不管有无腹痛腹泻,都要想到是中毒痢疾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进抢救治疗。

诊断依据

腹痛腹泻及脓样便者即应考虑菌痢的可能。急性期病人多有发热,且多出现于消化道症状之前。慢性期病人的过去发作史甚为重要,大便涂镜检和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乙状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检查,对鉴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患有一定价值。在菌痢流,凡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必须考虑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应迟早用肛试取标本或以盐水灌肠取材作涂镜检和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

应与下述疾患鉴

(一)阿米巴痢疾

起病一般缓慢,少有毒血症症状里急后重感较轻,大便次数亦较少,腹痛多在右侧,典型者粪便呈果样,有腐臭。镜检仅见少许白细胞、红细胞凝集成团,常有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见粘膜大多正常,有溃疡。本病易并发脓肿

(二)性乙型

本病表现和流与菌痢(重型或中毒型)相似,后者发病更急,进展迅猛、且易并发休克,可以温盐水灌肠并做镜检及细菌培养。此外,本病尚应与沙门氏菌感染、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腹泻空肠肠炎、病毒性肠炎等相鉴。慢性菌痢应与慢性吸虫病、直肠癌、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等鉴

缓解方法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面着手:

(一)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二)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后的习惯。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予以治疗并调离工作。

(三)保护易感人群:可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国已生产多价痢疾活菌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阑尾缺血充血

下一篇 阑尾脓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