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甘草

野甘草 灌木,高25~80厘米,全株无毛。粗壮。直立,有分枝,下部木质化。小,对生及轮生,披针或倒卵形,长5~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边缘有锯齿小,多数,白色,单生或成对;萼片4,卵状,长约2毫米;花冠辐状,4裂,裂径4~5毫米,部有毛;雄蕊4,花药箭头黄绿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盘状。蒴果卵状至球,直径2~3毫米,花柱宿存,熟后......
目录

简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围广泛,被多个国家的民族药收载且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注较少,致使其资源日益减少。对野甘草药用历史、化成分、药理作用进论述,并对其未来在药品与食品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展望,充分发掘其药用潜力,又可以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宝库。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或为灌木状,高可达100厘米,分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对生或轮生,卵形披针,长者达35毫米,宽者达15毫米,上部较小而多,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而成短柄,前半部有齿齿有时颇深多少缺刻状而重出,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单朵或更多成对生于腋,花梗细,长5-10毫米,无毛;无苞片,萼分生,齿4,卵状,长约2毫米,端有钝头,具毛,花冠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有极短的管,部生有密毛,瓣4,上1枚稍稍较大,钝头,而缘有啮痕状细齿,长约2-3毫米;雄蕊4,近等长,花药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蒴果至球,直径2-3毫米,室间室裂,中轴胎座宿存。

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洲热带

【入侵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海南云南上海

【入侵时间及地点】:19世纪在香港归化。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原产美洲热带,现已广布于全球热带。喜生于荒地、路旁,亦偶见于山坡。

栽培繁殖

种子繁殖果期夏秋季或几全年。

生活习性

直立草本或为灌木状。一般性农田和草坪杂草,多生长于荒地、山坡、路旁,喜生于湿润环境,海岸沙地也能生长

一般性杂草。为常见农田和草坪杂草。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Amellin)。醇(Mannitol)约1%,并含鞣质等。廿六醇(Hexacosanol)。B-谷甾醇(B-Sitosterol)、D-醇。全草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野甘草酸(dulcioic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伊佛来酸(ifflaionicacid)、无羁萜(friedelin)、粘霉醇(glutinol)、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o)、β-谷甾醇、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D-醇(D-mannitol)、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无羁萜(friedelin),β-粘霉烯醇(glutinol),α香树脂醇(α-amyr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依弗酸(ifflaionic acid),野甘草种酸(dulcioic acid)[1],野甘草属酸(scoparic acid)A、B、C,野甘草属醇(scoparinol),野甘草种醇(dulic-nol),苯并恶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ene),5,7-二羟基-3′,4′,6,8-四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6,8-tetramethoxyflavone)[5],5,7,8,3′,4′,5′-六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糖醛酸甘(5,7,8,3′,4′,5′-hex-ahydro xyflavone),木犀草素(luteoline),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2),蒙甙(linari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高山黄芩甙甲指(scutellarin methyl ester),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刺槐素(acacetin),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野甘草醇(dulciol),阿迈灵(amellin)。另报导尚含野甘草醇(dulciol)、野甘草酮(dulciolone)、脂肪油、葡萄糖、氯化钾及磷酸盐等。皮含二十烷醇(hexacosanol)。皮含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D-醇及一种无味结晶性物质scoparol和鞣质。

地上部分含野甘草醇,野甘草属二醇(scopadiol)。

野甘草醇,β-粘霉烯醇,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酮,刺槐素[10],野甘草酸B及野甘草属酸A。

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六醇(hexacosanol),D-醇(D-mannitol),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酮,依弗酸,白桦脂酸及薏苡素(coixol)。

价值

要化成分为生物碱、黄酮和二萜等。阿迈灵、薏苡素、scopadulcic acid B和scoparic acid A等成分具有降糖、降压、抗病毒和抗肿等多种生物活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假结核结节

下一篇 野猪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