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百合

野百合 野百合(拉丁: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百合百合百合植物。该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野百合鳞茎鳞片披针白色生,全缘,两面无毛,单生或几朵排成近伞,乳白色,外面稍带紫色,无斑点;蒴果,具多数种子期5-6月,果期9-10月。其喜温暖、湿润环境,怕炎热,怕涝,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野百合的鳞......
目录

形态特征

野百合野百合鳞茎,直径2-4.5厘米;鳞片披针,长1.8-4厘米,宽0.8-1.4厘米,无白色高0.7-2米,有的有紫色条纹,有的下部有小乳头状突起。生,通常自下向上渐小,披针、窄披针至条,长7-15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具5-7全缘,两面无毛。

单生或几朵排成近伞花梗长3-10厘米,稍弯;苞片披针,长3-9厘米,宽0.6-1.8厘米;喇叭,有香,乳白色,外面稍带紫色,无斑点,向外张或先端外弯而不卷,长13-18厘米;外轮花被宽2-4.3厘米,先端尖;花被宽3.4-5厘米,蜜腺两边具小乳头状突起;雄蕊向上弯,丝长10-13厘米,中部以下密被柔毛,少有具稀疏的毛或无毛;花药,长1.1-1.6厘米;子房,长3.2-3.6厘米,宽4毫米,花柱长8.5-11厘米,柱头3裂。

蒴果,长4.5-6厘米,宽约3.5厘米,有棱,具多数种子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野百合生长于山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石缝中,生长较分。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怕炎热,怕涝。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山坡、灌木林下、路边、溪旁或石缝中。海拔 (100-) 600-2150米。

分布范围

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和河南

繁殖栽培

繁殖

扦插

应选用当年生10-13厘米长、健壮无病的嫩梢做插素五,用生液处理部(4-5厘米),然后将嫩梢扦插到苗床的养钵,使其生成独立植株扦插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5%,温度控制在20-30℃。一般扦插20天后即可生,1个月后可移植到大田定植。

鳞茎

鳞茎繁殖。播种期以秋播为好,也就是9月份前后。播种前在整好的畦面上成浅沟,再将野百合鳞茎栽植沟,覆土浇水保墒,以利成活,20×15厘米。每亩播种量150千克左右。

种子过一段温暖期萌发鳞茎,再过一个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长种子与珠都要生长3~4年才能

野百合自身一般不会分球繁殖。其种子最好于秋季入冬前采集,一入冬,地上部分枯萎就无法进采集,但也可以采用分剥鳞茎繁殖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土地耕细作,结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5000kg,尿素20kg,磷肥钾肥50kg。然后做成高畦,等待播种。

田间管理

野百合播种后于第二年的春季出苗。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阴雨天注意排水,干旱天及时浇水。蕾期应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10kg。为防止养分消耗,应在蕾期及时剪除蕾。

采收加工

野百合于播种后第二年的秋季地上枯萎后采收。将挖出的地下鳞茎去掉泥土,进大小分级。大的供药用,小的作种用。加工时,将鳞茎剥离成,放入沸水中5~10分钟,捞出摊于席上晒干即可。以肉厚、色白、质坚、半透明者为佳品。

病虫防治

症状淡黄色病斑,病斑周缘为黑褐色。花瓣上病斑亚麻色。要在鳞片上半部的外面,也发生在面,初期产生不规则、浅褐色斑,后呈浅黑褐色,稍凹陷,最后病部近乎黑色组织皱缩干腐,病斑可深达数层鳞片,但以最外层的鳞片受害最重。有病鳞茎花芽出现败育,呈褐色黑色,或朵上出现大量水状小斑,相互汇成不规则褐色斑,组织溃坏变薄。受害花梗有的也变黑,在东百合上发病较重。

病原物:Colletotri chumlilii Plakidas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炭菌属,百合菌。此外,C.liliacearumFerraris也为害百合土壤病残体带菌。
发病条件:鳞茎受潮、受冻以及挖掘损伤易诱发病害。
防治法:

  1. 剥去发病鳞片;选用无病鳞茎;病区避免连作
  2. 不要多用氮素化肥,种植不应太密。

枯病

症状上产生病斑,大小不一,长度2-10毫米以上。浅黄色到浅褐色。在某些品种中,斑点浅褐色,围有清晰的红紫色边缘,在潮湿条件下,斑点很快覆有一层灰色的霉。病斑干时变薄,易碎裂,透明,一般呈灰白色。严重时,整枯死。受侵染时,从侵染处腐烂折断,褐色腐烂。上斑点褐色、潮湿时,迅速变成发粘的一团,覆有灰色霉层,幼株受侵染时,通常生长点死亡。但夏季植株可重新生长

病原为椭葡萄孢的一种直菌,Botryti selliptica(Berkeley) Cooke,分生孢子,有时灰葡萄孢(Botryti scinereaPers.)也可为害百合,但它腐。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落下的病组织残余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可多次重复侵染;温室过分潮湿时容易发病。植株过密时发病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法:

  1. 园艺防治秋季,栽培在室外的植株地上部清除并销毁;初病时去除病,减少侵染来源。
  2. 温室应通和足够的光照,浇水应在上水分易干的时间进,最好从边沿浇水,避免弄湿叶片
  3. 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5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及50%农利灵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加80%多菌灵性粉600倍液效果好。每次每667米2喷洒药液40~50千克。重点喷洒新生叶片及周围土壤表面,连续喷2次。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鳞茎含丰富淀粉,可食,亦作药用。含量:每百克百合含有蛋白质3.36克,脂肪0.18克,淀粉11.8克,还原糖3.0克,蔗糖10.39克,果5.6克,还含有秋水仙碱、维生素B1、B2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明,百合有升高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多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风寒外感者忌用。

园艺价值

在园林园艺上:野百合朵洁白、芳香,可以将它种植于假山、林苑、院中,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景。在植物园可以作为品种收藏保存。还可以将其矮化作盆和用于插等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进食呕吐

下一篇 假结核结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