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绿麻

野绿麻,中药。为荨麻植物艾麻Laporteabulbifera(Sieb. et Zucc.) Wedd.的全草。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健脾消积之功效。用于小儿疳积。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全草。味辛,性温。健脾消积。用于小儿疳积。1、治湿麻木:红禾麻根五钱,水服;另用红禾麻水洗。(《贵州......
目录

别名

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功效

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

相关配伍

1、治湿麻木:红禾麻根五钱,水服;另用红禾麻水洗。(《贵州草药》)

2、治湿关节痛:红禾麻根一两,五加皮三钱,服。(《贵州草药》)

3、治疳积野绿麻全草9-15g(鲜品30g)水服;严重者加鸡肝猪肝服。(《浙江中医杂志》)

用法用量

服:汤,3-5钱(鲜者1两);或浸酒

采集加工

全草夏季采收。

形态特性

艾麻又:零余子荨麻,华中艾麻,麻草。多年生草本。数条,丛生,纺锤状,红褐色下部多少木质化,高50-15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在上部常呈“之”,具5条纵棱,有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以后渐落;珠1-3个,常生于不生长花序腋,木质化,球,直径3-6毫米,多数植株无珠卵形披针,有时宽卵形,长(6-)8-16厘米,宽(2-5)3.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稀浅心形,边缘自基部以上有牙齿或锯齿,上面生糙伏毛和稀疏的刺毛,下面上生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尤其上的刺毛较长,钟乳体细点状,上面明显,基出3,其侧出的一对稍弧,伸达中部边缘,侧脉4-6对,伸向齿尖;叶柄长1.5-10厘米,毛被同上部;托叶披针,长5-10毫米,先端2浅裂,面肋上生糙毛。花序雌雄同株,稀异株,锥状,序轴上生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雄花序生部以下的腋,具短梗,长3-10厘米,分枝多,展;雌花序生部或近腋,长10-25厘米,花序梗长5-12厘米,分枝较短,常着生于序轴的一侧。雄花具短梗或无梗,在时扁,径约1毫米:花被5,长卵形凹,外面近先端无角状突起物,外面有微毛;雄蕊5;退化雌蕊,长约0.4毫米;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0.7毫米。雌花具梗:花被4,不等大,分生,侧生的二枚较大,紧包被着子房,长卵形或狭倒卵形,长约1毫米,以后增大,外面多少被短糙毛,生的一枚卵形,兜状,长约0.5毫米,生的一枚最短,三角状卵形,长约0.3毫米;子房具雌蕊柄,直立,后弯柱头,长2-4毫米,周围密生短毛。瘦果状倒卵形或近半,偏斜,扁平,长约2-3毫米,光滑,有紫褐色细斑点;雌蕊柄增长到约0.5毫米,下弯;宿存花被侧生的2枚,长约1.5毫米,伸达果的近中部,外面生短糙毛,有时近光滑;花梗长2-4毫米,在两侧面扁化成膜质翅,有时果序也扁化成翅,匙端有深的凹缺。期6-8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下货林边山谷。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浙江中医杂志》:“健脾消积。小儿疳积。”

附注

本种植株上有刺毛,接触皮肤后会起红肿,瘙痒和疼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期小腹坠痛

下一篇 野素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