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芭蕉
基本内容
【拼音名】Yě Bā Jiāo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a wilsonii Tutch.[Ensete wilsonii(Tutch.)Chees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树头芭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12m,无蜡粉。假茎胸径15-25cm,淡黄色,带紫褐色斑块。叶柄细而长,有张开的窄翼,长40-60cm;叶片长圆形,长1.8-2.5m,宽60-80cm,基部心形,叶脉于基部弯成心形。花序下垂,序轴无毛;苞片外面紫黑色,被白粉,内面浅土黄色,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被片淡黄色,离生花被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合生花被片长为离生花被片的2倍或以上,先端3齿裂,中裂片两侧具小裂片。浆果几圆柱形,长10-13cm,直径4.4cm,果身直,成熟时灰深绿色,果柄长3.5-4.5cm,深绿色,密被白色短毛,果内几乎全是种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沟谷潮湿肥沃土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岭以南各地。
【性味】味甘;性凉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