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菱

野菱:Trapa incisavar. sieb.)为属四角刻的变种。分布在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尚未由人工栽培。产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日本等国也有分布。果实小,富含淀粉,供食用。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二型:着泥丝状,着生水底泥中;同化,羽状细裂,裂丝状、淡绿褐色深绿褐色二型:浮水......
目录

形态特征

野菱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二型:着泥丝状,着生水底泥中;同化,羽状细裂,裂丝状、淡绿褐色深绿褐色二型:浮水互生,聚生在分枝,在水面成莲座状盘,叶片较小,斜或三角状菱形,表面深亮绿色绿色,被少量短毛或无毛,有棕色马蹄斑块,边缘中上部有缺刻状的锐锯齿,边缘中下部全缘,基部阔楔形叶柄中上部稍膨大,绿色无毛;沉水小,早落。小,单生于腋,花梗细,无毛;萼筒4裂,绿色,无毛;花瓣4,白色,或带微紫红色;雄蕊4,丝丝状,花药着生,着药,向;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具倒生胚珠1棵,花柱细长,柱头头状,上位盘,有8个状物围着子房。果三角,果高1.5厘米,果表面凹凸不平,4刺角细长,2肩角刺斜上,2角斜下伸,细锥状;果成尖头帽状,无果冠。期5-10月,果期7-11月。

野菱本变种浮水互生,聚生于成莲座状的盘,叶片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表面深绿、光滑,淡绿带紫,被少量的短毛,间有棕色斑块,边缘中上部具不整齐的缺刻状的锯齿叶缘中下部宽楔形或近全缘叶柄中上部膨大或稍膨大,或不膨大,长3.5-10厘米,被短毛;沉水小,早落。单生腋,小,两性;萼筒4裂,无毛或少毛;花瓣4,白色雄蕊4,丝纤细,花药型着生,药着生,向;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花梗无毛。果三角,高宽各2厘米,具4刺角,2肩角斜上伸,2锥状,斜下伸,刺角长约1厘米;果柄细而短,长1-1.5厘米;果锥状,无果冠。7-8月,8-10月结果。

生长环境

野生于水墉或田沟,喜阳光,抗

力强。对候和土壤适应性

很强,耐水湿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

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野生于水墉或田沟。野生于水塘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分布于东北至长江流域。

采收和储藏

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濒危等级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主要价值

野菱的图片【出处】1.《纲》云:野菱自生湖中,、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2.《纲拾遗》记载:刺菱乃小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针刺手,故……其大者如蚕豆,小者如黄豆,味绝鲜美,虽至秋老,亦不甚大。所述特征与本种颇似。

【性状】性状鉴野菱果实扁三角状,有四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展,宽2-3cm,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较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木化而坚硬。果肉类白色,富粉性。微,味甜微涩。细果野菱果实较小,宽1-2cm.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

【功能治】补脾生津止渴;解毒消肿。胃虚弱;泄泻痢疾暑热烦渴;饮过度;疮肿。

【用法用量】服:汤,30-60g.

【注意】不宜过食,以免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功能受损

下一篇 肝转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