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腹内压升高

压升高可腔室隔综征,损害及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和环衰竭。(一)发病原因 外科临床上急性压升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感染伴感染性休克,重症外伤动脉破裂、急性出腹膜肿、腔填塞止术后休克侧大出腔填塞止术,足量液体复苏后急性进水肿腔镜手术、充休克 应用、移植术后、复杂......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外科临床上急性压升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感染伴感染性休克,重症外伤动脉破裂、急性出腹膜肿、腔填塞止术后休克侧大出腔填塞止术,足量液体复苏后急性进水肿腔镜手术、充休克

应用、移植术后、复杂的管手术和术后正压机械通气等。

1.休克液体扩容后

(1)创伤:国外报道重症创伤为此病最多原因。Behrman(1998)报道休克大出腺损伤共222例,补液量5800~12000ml,输800~5000ml,发生ACS 3例。

(2)无创伤:Ivy(1999)报道烧伤面积>70%继发ACS 3例,补液量>20000ml。因此认为:大面积烧伤大量液体输入病例并发道高压、出现少尿无尿时应警惕ACS。Maxwell(1999)报道1216例休克,其中6例无外伤史,约2/6继发ACS,该组病例输入液体量19000±5000ml,输入晶体液10000ml以上警惕ACS。

重症外伤休克创伤性低容量性休克液体扩容出现全身性毛细管通透性改变,腹膜脏进水肿,手术之际肠管高度水肿、体积增大、肠明显膨出切平面之上、不能还纳者,先考虑为ACS。出现上述情况,如强壁切必致压迅速升高,离手术室后出现呼吸、环恶化,少尿无尿,多数病例在术后10余小时死亡,此时往往误诊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2.感染性休克液体扩容后 国外报道大多为重症外伤休克足量液体复苏后导致ACS。不同的是,重症腺炎并有急性化脓性管炎在西欧、北美少见,而在我国却是发生ACS的常见疾病。此种病例因为有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infectiv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ISIR)存在,故治疗困难,病死率远较休克为高。

腔室隔综征常因多种压急剧上升因素综作用而发生。临床典型例子是腔严重感染或外伤本身使脏器水肿、体积剧增。此时常伴有低容量症,为此而实施的足量液体复苏致腹膜脏进水肿;并因低流灌注,脏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而致水肿加重;也可因料填塞止肠系膜阻塞或暂时性门静阻断而加重。创伤休克、重症腺炎、重症腹膜炎或大手术时,机体发生严重ISIR,结果大量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组织间隙,出现第三间隙效应或液体扣押,液体治疗表现为显著的正平衡,即输入量远远超过排出量。此时惟有足量输入平衡液能抵消正平衡、维持有效容量、避免液浓缩,否则将出现回心血量减少、率加快而排出量下降、HCT上升、压。上述情况中腹膜水肿腔积液已为难免,从维持有效量的角度出发,这时输液量并非太多,而高度水肿仅仅只是ISIR作用的恶果,不能据此否定液体复苏的必要性。此种液体外渗为暂时性,当ISIR减轻、毛细管通透性回复时,过多扣押的细胞外液回吸收,液体正平衡转为负平衡,水肿迅速消退。

(二)发病机

腹膜水肿腔积液致压急剧升高腔室隔综征时,可损害及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和环衰竭。

1.壁张力增加 压升高时,腔壁张力增加,严重时可致膨胀、壁紧张。此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流减弱,如手术后强,其切感染和切发生率高。腔dV/dP(容量/压力)线不是呈直线型,有如氧离解线那样陡然上升,至一定限度后容量即使有较小的增加就足以使压大幅度升高;相反,部分减压就可明显降低腔高压。

2.动过速,排出量减少 压升高后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排出量也随之下降。腔镜手术时,低至1.33~2.00kPa(10~15mmHg)的压即可产生不良反应。排出量(及每搏输出量)下降原因有静回流减少、胸腔压力升高所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和顺应性下降、全身管阻力增加。静回流减少要由毛细管后小静压与中压压差梯度下降、下腔静回流减少、重症侧大静外伤填塞止膈肌下腔静功能性狭窄或机械性压迫、胸腔压力升高等所致。此时压、中压、毛细管楔压和房压等与压成比例升高。

动过速是腔压升高最先出现的心血管反应,以试图代偿每搏输出量的降低而维持排出量。显然,动过速如不足以代偿降低的每搏输出量则排出量急剧下降,环衰竭将随之发生。

3.胸腔压力升高和顺应性下降 腔高压使双侧膈肌抬高及运动幅度降低,胸腔容量和顺应性下降,胸腔压力升高。胸腔压力升高一面限制膨胀,使顺应性下降,结果表现为机械通气道压峰值增加,通气量和功能残量减少。另一面,使管阻力增加,通气/流比值异常,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时,需要较高压力能输入足够潮量;如腔高压不及时解除,机械通气使胸腔压力继续升高,上述变化将进一步恶化。

4.流减少 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少尿。Doty(1999)报道:压升至1.33kPa(10mmHg)尿量始减少,2.00kPa(15mmHg)时尿量平均可以减少50%,2.67~3.33kPa(20~25mmHg)时显著少尿,5.33kPa(40mmHg)时无尿,减压lh尿量才恢复。压升高时尿量减少也是多因素所致,包括表浅皮质区灌注减少、流减少、受压致管流出部分受阻、管阻力增加、小球滤过率下降,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上述因素均因腔高压直接压迫所致,但输尿管受压迫致后性梗阻的可能并不存在。

实验研究明,压升高至少尿后,腔高压解除并未立即出现多尿,而是在约60min后少尿始逆转,说明腔高压机械性压迫并非是少尿的惟一原因。少尿压升高后醛固酮和ADH作用有

5.脏器流灌注减少 压升高时,动脉、门静流进性减少,动脉流变化较门静流变化更早、更严重;肠系膜动脉流和肠黏膜流,以及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均减少。总之,除上腺外所有脏器流灌注均减少。上述变化超过排出量下降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压升高而排出量和全身管阻力仍属正常时。

硬化腹水病人的腔高压可压升高,楔压和奇静流(食管侧支流指数)进一步增加;压下降则相反,但压升高是否食管张破裂出仍有争论。

诊断

腔室隔综征临床特征包括:

1.膨胀和壁紧张 是容量增加导致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之外,术毕肠管不能还纳。

2.吸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 是横上抬、胸腔压力升高、顺应性下降结果。

3.少尿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增高起。此时对液体复苏,使用多巴胺利尿[呋塞米(速尿)]均不会使尿量增加。

4.难治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因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通气量,而致动脉氧分压降低,CO2潴留

减压后,上述改变可迅速逆转。

1.压诊断的标准 压升高到何程度才发生ACS尚无统一意见,因压急性增加时顺应性个体迥异。据现有资料,可将压升高分级如下:轻度升高1.33~2.67kPa(10~20mmHg),当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良好时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升高2.67~5.33kPa(20~40mmHg),机体已失代偿;重度升高≥5.33kPa(40mmHg),机体已发生严重生理紊乱。

1999年Mayberry信询292位创伤外科医师,7l%的医师据临床特征做出诊断而做减压,14%医师膀胱压力测定决定手术。因此,前大多数外科医师据临床表现综分析诊断腔室隔综征。

2.据临床特征诊断的标准

(1)病史:失性、感染性休克,输入液体量足够(>12000ml)。

(2)部体征:部高度膨隆、壁高度紧张;术毕肠管高度水肿、膨胀不能还纳,强还纳导致功能不全;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之外,功能不全逆转。

(3)器官功能:率加快和(或)压下降;呼吸率上升,吸压峰值上升>8.34kPa(85cmH20),低氧血症;少尿无尿,伴利尿药无效。

病史必备,部体征三者居其一,器官功能不全三者齐备,即可诊断为ACS。

鉴别

临床因对ACS认识不足,易误诊为早期模式MODF。两者的区在于:ACS是继发于腔高压的功能不全,膨胀和壁紧张在前,器官功能不全在后;且ACS的功能不全与ARDS不同,前者是膨胀通气不足,致PaO2下降而PaCO2升高,而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障碍为特征,其PaO2和PaCO2皆下降。

预防

密切观察部体征及全身变化是发现腔室隔综征的键。若发生膨胀和壁紧张后,又出现器官功能不全,及时减压亦可降低腔室隔综征的病死率。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野葡萄藤

下一篇 腹肌强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