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西瓜苗
介绍
野西瓜含野阿魏酸(阿魏酸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增强前列腺素活性,镇痛,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是生产用于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白细胞减少等症药品的基本原料。如心血康、利脉胶囊、太太口服液等等,它同时在人体中可起到健美和保护皮肤的作用。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并能阻滞β1受体、拮抗EI-1生物效应.为进一步改善它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分子进行改造,合成多种衍生物,并发现了对iNOS/COX-2的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新化合物.深入研究这些有价值的新化合物及其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将为阿魏酸等酚酸类化合物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抗肿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含有酸高6.4%,酸中除含檬酸外,含有果酸、奎酸、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等。
形态特征
这种植物的叶掌状裂,再羽状深裂,叶外形极像西瓜,因而称为野西瓜苗。但它
属于锦葵科的直立草本植物,与属于葫芦科攀缘草本的西瓜相去甚远。一年生草本,全体被有疏密不等的细软毛。茎梢柔软,直立或稍卧生。基部叶近圆形,边缘具齿裂,中部和下部的叶掌状,3至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边缘具羽状缺刻或大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5厘米;小苞片多数,线形,具缘毛;花萼5裂,膜质,上具绿色纵脉;雄蕊多数,花丝相结合成圆筒,包裹花柱;子房5室,花柱顶端5裂,柱头头状。蒴果圆球形,有长毛。种子成熟后黑褐色,粗糙而无毛。花期7~9月。锦葵科木槿属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trionumL.,以全草、种子入药。夏秋采,去泥,晒干或鲜用。别名:小秋葵(《贵州植药调查》),打瓜花、山西瓜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野西瓜苗的花单生叶腋,小苞片12枚,线形;萼钟状,裂片三角形;花冠5瓣,淡黄色,具紫色心。种子黑色。
![]() | ![]() |
生态特征
.野西瓜有其独特的生态特性,在我国一些多风、植被稀少和沙暴肆虐区,具有降低风速、抗击风沙、防止土地风蚀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分布于新疆、西藏等省,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有栽培价值的灌木。
野西瓜抗旱、耐高温、耐风蚀、耐瘠薄,在干旱地区有很强的适应性。野西瓜多生长在干
燥的石质低山、丘陵坡地、山麓冲沟以及砾石质戈壁中或沙丘丘间低地。其地上部分在冬季干枯死亡,春季又重新抽出新芽,形成完整的植株。沙区丘间低地依靠天然降水就可以正常生长,以顽强的生命力适应着干旱少雨的严酷环境,表现出很强的抗旱特性。新疆吐鲁番夏季温度高达46.7℃,野西瓜仍可正常生长,表明野西瓜具有很强的抗高温能力。
生长分布
路旁、田埂、荒坡、旷野等处常见,适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中,但也较耐旱。4~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均有分布。中亚也有。
医药作用
全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利尿。用于急性关节炎,感冒咳嗽,肠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疮毒。种子:润肺止咳,补肾。用于肺结核咳嗽,肾虚头晕耳鸣耳聋。
①《江苏植药志》:"治腹痛。"
治风热咳嗽:小秋葵根五钱,白糖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治急性关节炎:野西瓜苗五钱至一两(鲜品二至三两)。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汤火伤:小秋葵花泡麻油,或小秋葵全草研末,调桐油敷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治疗方法
用法:
方法一:取外敷:野西瓜(适量以盖住患处即可),用白酒泡10-20分钟,泡软后,捣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摊平在一张白纱布上.用白纱布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状物,裹起来.敷在患处.(切记不要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状物直接敷在患处,那样会灼伤皮肤),敷15-25分钟后(最长不超过30分钟)
方法二:每250克泡酒一斤,泡制一个星期后,将药酒涂抹于患处,坚持数日,以自己接受状况为易。
温馨提示:
本中药材,有些人可能会过敏,因此使用前请先局部试用,以免发生皮肤过敏的现象。
药用价值
【别名】小秋葵、香铃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来源】锦葵科木槿属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trionumL.,以全草、种子入药。夏秋采,去泥,晒干或鲜用。
全草:甘,寒。
种子:辛,平。
【功能主治】
全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利尿。用于急性关节炎,感冒咳嗽,肠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疮毒。
【用法用量】全草0.5~1两,种子3~5钱;外用适量,全草捣烂敷患处。
茎梢柔软,直立或稍卧生。
基部叶近圆形,边缘具齿裂,中部和下部的叶掌状,3至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边缘具羽状缺刻或大锯齿。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5厘米;小苞片多数,线形,具缘毛;花萼5裂,膜质,上具绿色纵脉;花瓣5,淡黄色,紫心;雄蕊多数,花丝相结合成圆筒,包裹花柱;子房5室,花柱顶端5裂,柱头头状。
蒴果圆球形,有长毛。种子成熟后黑褐色,粗糙而无毛。花期7~9月。野生或栽培。
【采集】夏、秋采收,去净泥土,晒干。
【药理作用】茎、叶的浸出液(除去粘液),对动物有利尿作用;K+、Na+、C1-之排出亦增加,且超过茶碱。【性味】《贵州植药调查》:甘,寒。
古书记载
①《江苏植药志》:治腹痛。
外用:研末油调涂。
【选方】①治风热咳嗽:小秋葵根五钱,白糖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②治急性关节炎:野西瓜苗五钱至一两(鲜品二至三两)。水煎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