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靛青

野靛青靛蓝。有的地区叫靛青。多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有灰白色毛。用来染布久不退。通称蓝靛,为爵床植物观音草的全草。有浅槽,节间长。对生,卵形,长3~10厘米,宽1.4~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单生,淡红色苞片2,;萼5裂,裂披针花冠筒细长,长约为裂的2倍以上,裂2状,上近于全缘,下3浅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丝有毛,药2室,丝,1室在下;......
目录

形态特征

有浅槽,节间长。对生,卵形,长3~10厘米,宽1.4~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单生,淡红色苞片2,;萼5裂,裂披针花冠筒细长,长约为裂的2倍以上,裂2状,上近于全缘,下3浅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丝有毛,药2室,丝,1室在下;花柱丝状,柱头2裂。蒴果,有毛;种子4粒,黑色,卵而扁,表面有凸起小点。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草坡上或丛林间。分布我国 长江流域以及南各地。

化学成分

野靛青爵床植物观音草的全草,又红丝线和项牛膝、绿大青等,广泛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在民间广为栽培。现代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多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野靛青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本研究中要对其进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物质基础。本研究在野靛青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物,波谱法分离鉴定为-亚甲二氧基--二甲氧基香豆素(化物1),-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化物2)-二羟基香豆素(化物3),-二羟基苯甲酸(化物4),异香草酸(化物5),胡萝卜苷(化物6),-谷甾醇(化物7)。除了化物6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靛青中分离得到。

中药用途

《辞典》

野靛青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项牛膝大青九头狮子草、高山辣椒、大辣椒草、黄丁苦草、对草、绿大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爵床植物观音草的全草。夏、秋幸采,鲜用或晒干。

药理作用全草中得到一种微黄棕色的挥发油,在试管有抗结核杆菌作用。但对多种非抗酸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杆菌等则均无杀菌作用。

性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淡。"

【功能治】治疮,尿路感染,湿关节痛,小儿惊

【用法用量】服:汤,3~5钱。外用:捣烂或捣汁滴

【附】 ①治小儿惊观音草四至五钱,水服。

②治尿路感染:观音草车前草各五钱,水服。

③治湿关节炎:观音草细柱五加皮、虎杖木防己凌霄各五钱,水服。(①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中华本草》

野靛青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红丝线、项牛膝大青、九头、狮草、高山辣椒、大辣椒草、黄丁苦草、对草、绿大青、红蓝、山蓝、青红玫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植物观音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态】观音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被灰白色毛。直立,纤细,有浅槽,是较长。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形或长披针,长3-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约5对。单生,淡红色,腋生或生;苞片2,;萼5裂,裂披针花冠筒细长,长约为裂的两倍以下,冠檐,上全缘,下2浅裂或近全缘雄蕊2,着生于花冠雄蕊伸出花冠外,丝有毛,花药2室,1室在下;花柱丝状,柱头2裂。蒴果,具毛。种子4颗,黑色,卵而扁,表面有凸起小点。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或丛林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药理作用】从印度的一种观音草植物

但对多种非抗酸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杆菌等则均无杀菌作用。

性味】味苦;辛;性

【功能治】清热解毒凉血熄风瘀消肿。肺热咳嗽咯血吐血;小儿惊咽喉红肿;生疮;小便淋痛;肿疮疖;瘰疬;跌打肿痛;外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服:汤,9-15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或汤洗;或捣汁滴

【注意】孕妇忌服。

【附】 ①治小儿惊凤:观音草四至五钱,水服。②治尿路感染:观音草车前草各五钱,水服。③治湿关节炎:观音草细柱五加皮、虎杖、木防已凌霄各五钱,水服。(①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腹肌严重发育不良

下一篇 野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