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香橼花

香橼(拉丁:Capparis bodinieri),:小毛毛猫胡子等;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密被淡褐色灰色极细不规则星状毛,后变无毛,期3—4月,果期8—10月。要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如四川西南部(会理)、贵州东部等地;全株药用,有止、消炎、收敛之效。灌木或小乔木,高5-10米,胸径5-20 (-30)厘米。新生密被淡褐色灰色极细不规则星状毛,后变无毛,......
目录

形态特征

野香橼花图册灌木或小乔木,高5-10米,胸径5-20 (-30)厘米。新生密被淡褐色灰色极细不规则星状毛,后变无毛,但最后在腋附近仍可见有残存被毛;刺长达5毫米,强壮,外弯。卵形披针, 幼时膜质被毛,长成时革质无毛,长4-13(-18)厘米,宽2-4.5(-6.5)厘米,基部急尖,从不下延,端短渐尖或渐尖,少有急尖中脉宽阔,表面微凸至微凹,面凸起,侧脉(5-) 7-8 (-10)对,网状幼时不明显,长成时明显;叶柄粗壮,长5-7毫米。

蕾球放前直径5-6毫米;(1-) 2-6 (-7)朵排成一列,腋上生;花梗自下至上长5-12 (-15)毫米,被毛与相同;萼片4,长5-7毫米,近轴萼片面近基部向外作龙骨状突起,向凹入成浅囊状,囊底后期呈鲜红色,萼片边缘特部被绒毛;花瓣白色,长10-11毫米,被绒毛,上面2个狭倒卵形,相邻一侧中部以下彼此贴,基部向外反折,包着花盘,正面中央有一纵向细缝,缝线附近初呈鲜黄色,后转紫红色,下面2个稍长而略狭,分离;花盘小,端微凹成2浅裂,干后黑色,坚硬;雄蕊 (18-)20-37;雌蕊柄长1.5-2.5厘米,无毛,果时不显著增粗;子房卵球,约1.5×1毫米,1室,胎座2,胚珠数个。果球,直径7-12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1至数个,直径5-6毫米。期3-4月,果期8-10月。

野香橼花图册野香橼花图册

生长习性

生于灌丛或次生森林中,石灰山坡道旁或平地尤其常见。

地理分布

分布:产四川西南部,贵州东部。

国外分布: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也有。

药用价值

性味】 苦;

【功能治】 清热解毒;祛咽喉疼痛;扁体炎;牙痛疮毒毒蛇咬伤痔疮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粪样呕吐物

下一篇 野饭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