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鸦椿

野鸦椿 野鸦椿(拉丁: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俗红椋、子木要、山海椒、小山辣子等,是省沽油野鸦椿属的落乔木灌木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植物野鸦椿株高达8米,小紫色厚纸质,长卵形,稀,多密生花序生,白色蓇葖果(gū tū)果皮软革质,紫红色,种子期5-6月,果期8-9月。其生于山坡、山谷、......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灌木,高2-8米,树皮褐色,具纵条纹,小紫色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

Euscaphis japonica Dippel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8--32厘米,叶轴淡绿色,小5-9厘米,稀3-11厘米,厚纸质,长卵形,稀为,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体,两面除面沿白色小柔毛外余无毛,在上面明显、面突出,侧脉8-11,在两面可见,小叶柄长1-2毫米,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

花序生,花梗长达21厘米,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毫米,萼片花瓣均5,萼片宿存,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蓇葖果长1-2厘米,每一发育为1-3个蓇葖,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纹,种子,径约5毫米,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

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脚和山谷,常与一些小灌木混生,生,很少有成的纯林。其幼苗耐阴,耐湿润,大树则偏阳喜光,耐瘠薄干,耐性较强。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而且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在中国除西北各省外,全国均产,产江南各省,西至云南东北部。日本、朝鲜也有分部。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种子处理后,发率才能保,其法:一是用高温催,将未处理的种子在70℃左右的水中,等其自然冷却,浸种24小时后捞起直播,发率可达80%以上。水温太低,种壳难以软化吸水,播种发率不高;而水温超过80℃,种壳易裂,裂后种容易被烫熟,发率也不高。

另一法是保湿贮藏法,即湿沙层积催。将种子采回后用湿沙拌种贮藏,贮藏期间,注意保湿,以软化种皮。待来年春天播种,发率高而整齐。如果不急于用苗,用这种法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然后,选择沙质壤土作苗床育苗,待苗长出4~5时移苗,可移入配制好的养袋培育。幼苗期一要遮荫防晒,有条件的最好在苗床上加盖遮荫网。二要保持土壤湿润,苗床间要求通,以防发病;三要防病、防虫。一般管理正常的当年苗高可达30厘米~50厘米,第二年可达80厘米~150厘米,就可出圃。

移栽

对1~2年生苗采取相对密植的法,栽植的适宜密度为:1年生苗分床株在0.5~0.8米之间,具体视栽培管理条件而定。栽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土壤。一般4年生,树高可达2.5~3米,胸径3~4厘米,7~8年后可大量。大苗移植容易成活,发能力强,适应性广。

病虫防治

野鸦椿在高温多雨季,可用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溶液或托布津等杀菌每隔10天~15天喷雾一次,防治腐病与腐病。如发现有食害虫:蚜虫、蟓甲等,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8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药用

野鸦椿

野鸦椿有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治痛,寒疝,泻痢,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湖南药物志》)。其有解毒,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头痛痢疾肠炎。其果有祛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四川中药志》),疝痛,痛。

观赏

野鸦椿因具有观、观和赏果的效果,观赏价值高。春夏之际,白色,集生于,满树银,十分美观;秋天,果布满头,果成熟后果荚裂,果皮反卷,鲜红色的果皮黑色种子粘挂在果皮上,犹如满树红花上点缀着颗颗黑珍珠,十分艳丽,令人感到赏野鸦椿挂果时间长,从外果皮变红到果皮落时间长达半年,红色艳丽的蓇葖果给秋冬季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使人陶醉。野鸦椿作为观赏树种,应用范围广,可群植、丛植于草坪,也可用于园,公园等地布景。

野鸦椿木材可为器具用材,种子含油量25%-38%,种子油可制皂。树皮可提取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