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复合性溃疡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存在是溃疡。这种溃疡溃疡病患者的5%左右。先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居多,从而导致功能性幽门梗阻,可起排空延缓,扩张而刺激泌素分泌,使酸分泌增多而幽门功能不良致十二指肠液返流入,反复刺激溃疡溃疡的患者,溃疡的发生先于十二指肠溃疡的也有但比例很小,溃疡男性多于女性。此病出的发生率较高,但恶变率较低。溃疡消化科指十二指肠同时......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消化

疾病描述

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检出率约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的5%。DU往往先于GU出现。溃疡幽门梗阻的发生率较单独GU或DU为高。一般认为,GU如伴随DU,则其恶性机会较少,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症状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多数消化性溃疡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②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互相交替。期长短不一,短的只是几周或几月,长的可几年。发作有季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作,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服NSAID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律性。

症状

腹痛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有饥饿样不适感。典型者有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疼痛,可被抗酸药或进食所缓解。大约有2/3的疼痛呈律性:早餐后1-3小时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坚持至午餐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需进食来缓解,约半数有午夜痛,患者常痛醒。GU也可发生规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2-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自消失。午夜痛也可发生,但不如DU多见。部分病例无上述典型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较含糊的上隐痛不适,伴胀满、厌食、嗳反酸症状,多见于GU病例。随着病情发展,可因发病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改变。溃疡痛是一种脏痛,具有上腹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部,不能被抗酸药缓解,常提示有后壁慢性穿孔;突然发生上剧烈迅速延及全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发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

体征

溃疡活动时剑突下可有一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

疾病病因

消化性溃疡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酸性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术后空肠以及具有异位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故又称十二指肠溃疡。本病确诊后一般采取综性治疗措施,包括科基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外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在于:①缓解临床症状;②促进溃疡;③防止溃疡复发;④减少并发症。但前现有的各种疗法尚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和彻底溃疡

病理生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近十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充分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要原因。

(一)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 如能排除检测前患者服用过抗生素、铋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因素,DU患者的Hp感染率为90%-100%,GU为80%-90%。样Hp感染者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亦显著增加。前瞻性研究显示,Hp感染者中大约15%-20%的人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二)据Hp可促进溃疡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除Hp而无抑制酸分泌作用的治疗分可有效愈溃疡;用常规抑制为分泌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所谓难治性溃疡,在有效除Hp治疗后,得到痊愈;应用高疗效Hp案治疗1周,随后不再给予抗溃疡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溃疡的愈率高于或等于应用常规抑制酸分泌药连续治疗4-6周的愈率。这些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明了除Hp可促进溃疡扬频繁复发曾是消化性溃疡自然史的要特点之一。用常规抑制酸分泌药物治疗后愈溃疡,停药后扬的年复发率为50%-70%。除Hp可使DU、GU的年复发率降至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此外,除Hp还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Hp感染改变了粘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 Hp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在型粘膜(和有化生的十二指肠)定植,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粘膜德国防御/修复机制;另一面,Hp感染可增加促液素和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这两分析的协同作用造成了十二指肠粘膜损害和溃疡成。Hp的毒力因子包括使Hp能够在型粘膜定植的因子和诱发组织损害的因子两大类,一些因子兼有两面的作用。Hp的定植部位在粘膜上皮表面和粘液底层;一般窦Hp数量较多,体和底较少,亦可栖居于十二指肠化生粘膜。Hp在定植,处要抵抗酸杀灭作用外,还要依靠其运动穿过粘液层。Hp菌体呈螺旋,一端有鞭毛,为其运用提供了动力。Hp产生的尿酶水解尿素成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Hp周围成"氨云",中和周围酸,从而保护Hp。Hp特异的粘附以上皮,使其毒素容易作用于上皮细胞。Hp的粘附特异性反映了它存在粘附因子,而上皮细胞存在粘附因子的特异性受体。Hp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和Hp诱导的粘膜炎症反应均能造成十二指肠粘膜屏障损害。空毒素蛋白和细胞毒素相基因蛋白是Hp毒力的要标志。VacA蛋白可使培养的细胞产生空;CagA蛋白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除了对Hp本身有保护作用外,还能直接和间接造成粘膜屏障损害。Hp的粘液酶降解粘液,促进H+反弥;Hp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的特性,可刺激细胞因子的释放,干扰上皮细胞与层粘素的互相作用而使粘膜丧失完整性。Hp的酯酶和磷酯酶A降解脂质和磷脂,破坏细胞膜完整性。Hp产生的一些低分子蛋白可趋化和激活炎症细胞,后者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产生有毒性的氧自由基。Hp的某些组分抗原与粘膜某些细胞成分相似,即所谓抗原模拟,Hp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宿粘膜细胞成分起交叉反应,导致粘膜细胞损伤。Hp感染可起高促液素血证,其机制包括:①Hp感染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使窦粘膜中D细胞数量减少,影响生长抑制素产生,使后者对G细胞释放促液素的抑制作用减弱。②Hp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的氨使局部粘膜pH升高,破坏了酸对G细胞释放促液素的反馈抑制。Hp感染对酸影响的报道不尽一致。多数报告显示,Hp阳性DU患者的基础、进餐和促液素等刺激的酸分泌高于Hp阳性健康志愿者的基础酸和刺激的酸分泌亦高于Hp阴性的对照者,但升高的幅度小于Hp阳性的DU患者。Hp感染所致的高促液素血症起高酸分泌的原因之一。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有多种假说。"漏屋"假说把粘膜屏障比喻为屋,保护其下粘膜组织免受酸的损伤。当粘膜首先Hp损害时(成"漏屋")就会造成泥浆水(H+反弥),导致粘膜损伤和溃疡成。这一假说强调了Hp感染所致的防御因素减弱,可解释Hp相GU的发生。六因素假说将酸-蛋白酶、化生、十二指肠炎、Hp感染、高促液素血症和碳酸氢盐分泌六个因素综起来,解释Hp在DU发病中作用。窦部Hp感染、遗传因素等起高酸分泌,高酸直接损伤上皮或起继发炎症使十二指肠粘膜发生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粘膜定植创造条件。十二指肠Hp感染加重了局部炎症(十二指肠),炎症又促进化生。这一恶性环使十二指肠粘膜持续处于炎症和损伤状态,局部碳酸氢盐分泌减少,削弱了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素。而Hp感染所致的高促液素血症刺激酸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侵袭因素的增强和防御因素的削弱导致溃疡成。

酸和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成是由于酸-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这一概念在"Hp时代"仍未改变。蛋白酶是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原盐酸激活转变而来,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袭作用。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决于液pH,这是因为不但蛋白酶原激活需要盐酸,而且蛋白酶活性是pH依赖的,当液pH升高到4以上时,蛋白酶就失去了活性。由于蛋白酶的活性受到酸制约,因而在探讨消化性溃疡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时,要考虑酸的作用。在无酸的情况下罕有溃疡的发生,抑制酸分泌和药物促进溃疡,因此酸的存在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DU无患者的平均基础酸排量(BAO)和五肽促液素等刺激后的最大酸排量(MAO)常大于正常人,MAO低于10mmol/h者甚少发生DU。但DU患者的MAO变异范围很大,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重叠,仅20%-50%着高于正常,GU患者的基础和刺激后的酸排出量多属正常甚至低于正常,仅发生于幽门前区或伴有DU者的GU患者的酸排出量可高于正常,与DU相比GU中为分泌量改变似乎不很显著。DU患者酸分泌增多,要与下列因素有:①壁细胞总数增多:酸分泌量与壁细胞总数相平,DU患者的平均PCM可达正常人之1.5-2倍。壁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和(或)是高促液素血症(如在促液素、Hp感染)长期刺激的结果。②壁细胞对刺激物敏感性增强:DU患者对事物或五肽促液素刺激后的酸分泌反应多大于正常人,这可能是患者壁细胞上促液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加或体对促液素刺激酸分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如生长抑素减少(如Hp感染)所致。③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发生缺陷:正常人窦部G细胞分泌促液素的功能受到液pH负反馈调,当窦部pH降至2.5以下时,G细胞分泌促液素的功能就受到抑制。此外,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酸和食糜刺激十二指肠小肠粘膜释放泌素、胆囊收缩素、肠抑肽(GIP)和管活性肠肽(VIP)等,这些激素具有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酸分泌具有自身调作用。部分DU患者的这一反馈机织存在缺陷,遗传、Hp感染等是可能的影响因素。④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释放乙酰碱,后者兼有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刺激G细胞分泌促液素的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一些药物对十二指肠粘膜具有损伤作用,其中以NSAID最为显著。长期摄入NSAID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妨碍溃疡、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摄入NSAID后接触粘膜的时间较十二指肠长,因而与GU的系更为密切。长期服用NSAID者中,约50%的患者镜观察有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和(或)出点,5%-30%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溃疡发生的危险性除与服用NSAID的种类、量大小和疗程长短有外,还可能与患者年龄、Hp感染、吸烟、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NSAID损伤十二指肠粘膜的原因除药物直接作用外,要通过抑制前列腺成,削弱后者对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在美国约5%的DU和25%的GU与长期服用NSAID有

遗传因素

随着Hp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重要作用得到认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首先,消化性溃疡的家群集现象究竟是遗产因素还是环境因素起要作用?流调查显示,Hp感染有"家聚集"现象,家成员中分离到Hp多为同一菌株,提示Hp在家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消化性溃疡的家群集现象可能要是由于Hp感染在家传播所致。第二,曾被认为与遗传有消化性溃疡亚临床标志,即高蛋白酶原血症I和家族性高促液素血症,在除Hp后大多可恢复正常,提示Hp感染而不是遗传起来要作用。第三,O型者发生DU的危险性较其他型者高,曾被视为间接"遗传标志"。近年发现Hp在型上皮特异定植是由于其粘附资与审批细胞受体特异结,Lewisb型抗原就是一种特异受体,O型者细胞表面表达更多粘附受体,提示O型者易得DU还是与Hp感染有。但遗传因素的作用不能就此否定。孪生儿观察表明,单卵双胎同胞发生溃疡的一致性都高于双卵双胎;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征中,如多分泌腺瘤病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部分DU患者的排空比正常人快,特是液体排空。液体排空加快使十二指肠球部的酸负荷量增大,粘膜易遭损伤。少部分此异常者有家族史,部分GU患者存在运动障碍,表现为排空延缓和十二指肠反流。含者使窦部张力增高,刺激窦粘膜中的G细胞分泌促液素,进而增加酸分泌;后者要由于窦-十二指肠运动协定和幽门括约功能障碍所致。反流液中的胆汁液和溶血磷脂酰碱(卵磷脂)对粘膜有损伤作用。运动障碍本身不大可能是GU的原发病因,但可加重Hp感染或摄入NSAID对粘膜的损伤。

应激和理因素

急性应激可应激性溃疡已是共识。但在慢性溃疡患者,情绪应激和理矛盾的致病作用一直有争论。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要率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DU愈后在遭受精神应激时,溃疡容易复发或发生并发症;战争期间,本病发生率升高。上述事实提示: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是DU的发生有明显影响。但理分析未能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何特殊个性。应激和理因素可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十二指肠分泌、运动和粘膜流的调控。

其他危险因素

(一)吸烟 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吸烟影响溃疡、促进溃疡复发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吸烟影响溃疡成和愈的确切机制不明,可能与吸烟增加酸、蛋白酶分泌,抑制腺分泌碳酸氢盐,降低幽门括约张力和影响粘膜前列新素成等因素有

(二)饮食 饮食与消化性溃疡系不十分明确。、浓咖啡和某些饮料能刺激酸分泌,摄入后易产生消化不良症状,但尚无充分据表明长期饮用会增加亏将发生的危险性。据称,必需脂肪酸摄入增多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下降相,前者通过增加十二指肠粘膜中前列腺素前提成分而促进前列腺成。高盐饮食被认为可增加GU发生的危险性,这与高浓度盐损伤粘膜有

(三)病毒感染很少部分溃疡患者的溃疡幽门前区溃疡边缘可检出I型单纯疱疹病毒,而离溃疡较远的组织中则阴性,这些患者无全身性HSV-1感染或免疫缺陷的据,提示HSV-1局部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成有。在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亦可能有巨细胞病毒感染。

病理: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GU多在角和窦小弯组织上,GU大多发生在幽门腺区(窦)与泌酸腺区(体)交界处的幽门腺区一侧。幽门腺区粘膜可随年龄增大而扩大(假幽门腺化生和(或)肠化生),使其与泌酸区粘膜之交界线上移,故老年患者GU的部位多较高。溃疡一般为单个,也可多个,呈。DU直径多小于10mm,GU要比DU稍大。亦可见到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溃疡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组织构成,上边覆盖有灰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粘膜常有炎症水肿溃疡浅者累及粘膜层,深者达层甚至浆膜层,溃破管时起出,穿破浆膜层时起穿孔。溃疡时周围粘膜炎症、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覆盖溃疡面(粘膜重建),其下的肉组织纤维化转变为瘢痕,瘢痕收缩使周围粘膜皱襞向其集中。

诊断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Hp感染的诊断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检测项,其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前者需作镜检查和粘膜活检,可同时确定存在的十二指肠疾病,后者仅提供有无Hp感染的信息。前常用的侵入性试验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检查、粘膜涂染色镜检、微需氧培养和聚酶链反应(PCS)等;非侵入性试验要有13C-或14C-尿素呼试验(13C-UBT或14C-UBT)和试验等。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侵入性试验中诊断Hp感染的首选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组检查可直接观察Hp,与常规HE染色相比,Warthin-Starry等特殊染色能提高检出率。粘膜涂后染色镜检法较简便,但细菌数量少时,易漏诊。Hp培养和PCR检侧技术要求和费用相对较高,要用于科研。非侵入性试验中13C-UBT或14C-UBT检测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法。定性检测抗Hp抗体IgG的试验不宜作为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法。定性检测抗Hp抗体IgG的试验不宜作为治疗后Hp是否除的实试验。

液分析

GU患者的酸分泌正常或低于正常,部分DU患者则增多,但与正常人均有很大重叠,故液分析对消化性溃疡诊断和鉴诊断价值不大。要用于促液素助诊断,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BAO/MAO比值>60%,提示有促液素之可能。

清促液素测定

消化性溃疡清促液素较正常人稍高,但诊断意义不大,故不应列为常规。但如怀疑有促液素,应作此项测定。清促液素值一般与酸分泌呈反比,酸低,促液素高;酸高,促液素低;促液素时则两者同时升高。

诊断: 病史分析很重要,典型的周期性和律性部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要线索。但必须指出,有溃疡症状者不一定患有消化性溃疡,而相当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上疼痛常不典型,更有一部分患者可无疼痛症状。因而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确诊需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和(或) 镜检查,后者尤有诊断价值。

一、X线钡餐检查 钡双重对比造影能更好地显示粘膜象。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龛影是直接征象,对溃疡诊断有确诊价值。良性溃疡凸出于十二指肠轮廓之外,在其周围常见一光滑环提,其外围辐射状粘膜皱襞。间接征象包括局部压痛大弯侧痉挛性切痕、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等,间接征象仅提示有溃疡

二、镜检查和粘膜活检 镜检查不仅可对十二指肠粘膜直接观察、摄影,还可在直视下取活检作病理和Hp检测。它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良、恶性溃疡诊断的准备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在溃疡太小或太表浅,钡餐检查难以发现;钡餐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球部畸可有多种解释难以确诊;活动性上消化道出是钡餐检查的镜检查可确定其来源和性质。钡餐检查或镜下看似良性的GU中,大约5%实际是恶性的,反之少部分看似恶性的溃疡,事实证明是良性的,不作活检难以鉴。此外,镜检查还可发现伴随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偶也呈线状,边缘光整,底部充满灰黄色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可有充水肿,有时见皱襞向溃疡集中。镜下溃疡可分为活动期(A)、愈期(H)和瘢痕期(S)三个病期,其中每一病期又可分为1和2两个阶段。

预后:科有效治疗的发展,预后远较过去为优,已使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至1%以下。30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几乎等于零;年长着的死亡要由于并发症,特是大出和急性穿孔。

治疗方案

治疗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在不同的患者病因不尽相同,发病机制亦各异,所以对每一例应分析其可能涉及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给以适当的处理。

一般治疗

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宜劳逸结,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有焦虑不安,应予导,必要时可给镇静药。原则上需强调进餐要定时,避免辛辣、过咸食物及浓咖啡等饮料。牛乳和豆虽能一时稀释酸,但其所含钙和蛋白质能刺激酸分泌,故不宜过饮。如有烟嗜好而确认与溃疡的发病有者,应即戒除。服用NSAID者,应尽可能停服;即使患者未服此类药物,亦应告诫其今后慎用。

药物治疗

70年代以前本病的治疗要依赖抗酸药和抗碱药,H2RA的问世在治疗上起第一次变革;近年倡导的除Hp是治疗上的重大里程碑。

(一)除Hp治疗 除Hp可使大多数Hp相溃疡患者完全达到治疗的。国际已对Hp相溃疡的处理达成共识,即不论溃疡初发或复发,不论活动或静止,不论有无并发症史,均应抗Hp治疗。

1、除Hp的治疗案 由于大多数抗菌药物在肠低pH环境中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粘液层到达细菌,因此Hp感染不易除。迄今为止,尚无单一药物能有效除Hp,因而发展了将抑制酸分泌药、抗菌药物或起协同作用的体铋应用的治疗案。除Hp的治疗案大体上可分为质子泵抑制(PPI)为基础和体铋为基础的两大类。一种PPI或一种体铋加上克拉霉素(甲红霉素)、阿司匹林(或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正在迅速上升。呋喃唑酮抗Hp作用强,Hp不易产生耐药性,可用呋喃唑酮替代甲硝唑量为200mg/d,分两次服。可用H2RA替代PPI,以降低费用,但疗效亦有所降低。初次治疗失败者,可用PPI、体铋并两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

2、除Hp治疗结束后是否需继续抗溃疡治疗 对此尚未统一。治疗案疗效高而溃疡面积又不很大时,单一抗Hp治疗1-2周就可使活动性溃疡有效愈。若除Hp案疗效稍低、溃疡面积较大、抗Hp治疗结束时患者症状未缓解或近期有出等并发症史,应考虑在抗Hp治疗结束后继续用抑制酸分泌药治疗2-4周。

3、抗Hp治疗后复查 抗Hp治疗后,确定Hp是否除的试验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周时进。接受高效抗Hp案(除率≥90%)治疗的大多数DU患者无必要进实Hp除的试验。难治性溃疡或有并发症史的DU,应确立Hp是否除。因GU有潜在恶变的危险,原则上应在治疗后适当时间作镜和Hp复查。对过适当治疗仍有顽固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亦应确立Hp是否除。

(二)抑制酸分泌药治疗 溃疡的愈是DU的愈与抗酸治疗强度和时间成正比。碱性抗酸药(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其复方)中和酸(兼有一定细胞保护作用),对缓解样疼痛症状有较好效果,但要促使溃疡则需大量多次服用才能奏效。多次服药的不便和长期服用大抗酸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前已很少单一应用抗酸药来治疗溃疡,可作为加强止痛的助治疗。抗碱药哌仑西平(哌吡氮平)和促液素受体拮抗丙谷胺治疗溃疡疗效不够理想,已很少用于治疗溃疡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酸分泌药有H2RA和PPI两大类。PPI作用于壁细胞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键酶--H+-K+-ATP酶生成时,壁细胞才恢复泌酸功能。因此PPI抑制酸分泌作用比H2RA更强,且作用持久。前至少有四种PPI已用于临床,分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和拉贝拉唑。一般量为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潘托拉唑40mg和拉贝拉唑10mg,每天一次服;除Hp治疗时量需加倍。

(三)保护粘膜治疗 粘膜保护要有三种,即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这些药物治疗4-8周的溃疡率与H2RA相似。硫糖铝溃疡作用的机制要与其粘附覆盖作溃疡面上阻止为蛋白酶继续侵袭溃疡面、促进源性前列腺成和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分泌等有硫糖铝不良反应少,便秘是其要不良反应。枸橼酸铋钾除了具有硫糖铝类似的作用机制外,尚有较强的抗Hp作用。短期服用枸橼酸铋钾除了舌苔发黑外,很少出现不良反应;为避免铋在体过量积蓄,不宜连续长期服用。米索前列醇具有抑制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粘膜粘液/碳酸氢盐分泌和增加粘膜流的作用。腹泻是其要不良反应,因可子宫收缩,孕妇忌服。

(四)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对NSAID相溃疡,应尽可能暂停或减少NSAID量,并检测Hp感染和进除治疗。用PPI治疗,GU或DU的愈可能不受或较少受到继续服用NSAID的影响,故当未能中止NSAID治疗时,应选用PPI进治疗。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有严重疾病、高龄等因素对溃疡及其并发不能承受者,可预防性地同时服用抗消化性溃疡病药。米索前列醇可预防NSAID诱发的GU和DU。PPI亦能起到预防作用,但标准量的H2RA则否。

(五)溃疡复发的预防 Hp感染、服用NSAID、吸烟等是影响溃疡复发的可除去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除去;溃疡复发频繁时,不要忘记排除促液素。由于极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是Hp相溃疡,而Hp真正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可显著降低,因此确定有无Hp感染非常重要。需要指出的是,Hp感染"除"后,或初次检测阴性者,仍有阳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检测当时未排除干扰因素,Hp暂时受到抑制而未能检出,或由于检测面不够可靠。Hp真正除后成人的再感染率很低,约为每年1%-3%。在除Hp治疗中,由于耐药菌株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等因素,在一个甚至两个疗程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的Hp未能得到除。有并发症的溃疡难治性溃疡容易复发,高龄或伴有严重疾病者对溃疡及其并发症不能承受,这些都是预防复发的重点对象。维持治疗曾是预防溃疡复发的要措施,但与除Hp治疗相比,维持治疗需沉淀服药,停药后溃疡仍会复发,疗效也不如前者,因此需对维持治疗的地位作重新评价。由于存在Hp阴性溃疡除Hp后仍有少部分溃疡会复发、除治疗案的疗效尚难达到百分之百以及Hp除后仍有一定再感染率等原因,维持治疗仍有一定地位。实际上,除Hp治疗与维持治疗互补,才能最有效地减少溃疡复发和并发症。维持治疗一般多用H2RA体拮抗,常用案为标准量半量睡前顿服,也可用奥美拉唑10mg/d或20mg每周2-3次服进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长短,需据具体情况决定,短者3-6个月,长者1-2年,甚至更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采用哪一种治疗都应该注意避免和治疗影响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除HP有助于防止溃疡的复发,采用H2受体拮抗或质子泵抑制的同时并用抗HP药物,或结中药治疗,达到治愈溃疡的,临床上常采用H2受体拮抗或质子泵抑制溃乐,可以除HP,减少溃疡的复发。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

镜或X线检查诊断明确的DU或GU,首先要区分Hp阳性还是阴性。如果阳性,则应首先抗Hp治疗,必要时在抗Hp治疗结束后再给予2-4周抑制酸分泌治疗。对Hp阴性的溃疡包括NSAID相溃疡,可过去的常规治疗,即服任何一种H2RA或PPI,DU疗程为4-6周,GU为6-8周。也可用粘膜保护替代抑制酸分泌药治疗GU。至于是否进维持治疗,应溃疡复发聘礼、患者年龄、服用NSAID、吸烟、并其他严重疾病、溃疡并发症史等危险因素的有无,综考虑后作出决定。至于外科治疗,由于科治疗的进展,前仅限少数有并发症者。手术适应为:①大量出科紧急处理无效时;②急性穿孔;③瘢痕性幽门梗阻;④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⑤溃疡疑有癌变。

安全提示

1、避免使用致溃疡药物:应尽量停用非自体类抗炎药、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促上腺皮质激素平等致溃疡药物。如果病人同时患有必须使用这类药物的疾病,应尽量采用肠溶剂型和小量间断用药法。整个用药期间应进充分的抗酸和保护粘膜治疗。抗酸治疗甚至持续到停用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后2~3周。

2、理膳食:应该三餐时进食,多食诸如面、面条、粥、豆浆、乳类、豆类、肉类、菜等刺激小而易消化的食物,少用辛辣调味品。

3、戒烟,减少饮用咖啡、可可乐等饮料。

4、劳逸结,保充足睡眠,减少精神应激,解除对消化性溃疡的忧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维生素b5

下一篇 野黄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