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黄麻
别名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寒。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采集加工
9-10月选晴天挖取全株,洗去泥土,切段,晒干。
形态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红褐色,稍被淡黄色柔毛;枝细长,披散。叶卵形或阔卵形,长4.5-6.5厘米,宽3-4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有稀疏的长粗毛,边缘有锯齿,近基部一对锯齿往往延伸成尾状的小裂片,基出脉5-7条;叶柄长0.9-1.6厘米,被淡黄色的长粗毛。花单独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腋外,花序柄或花柄均极短或近于无;萼片5片,狭窄长圆形,长约5毫米,上部半凹陷如舟状,顶端具角,外面紫红色;花瓣5片,与萼片近等长,倒卵形,黄色;雄蕊多数,长约3毫米,黄色;子房长圆柱形,被柔毛,花柱圆棒状,柱头如喙,5齿裂。蒴果长筒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5毫米,具6条纵棱,其中3-4棱呈翅状突起,顶端有3-4条向外延伸的角,角二叉,成熟时3-4瓣裂,果瓣有浅横隔;种子多数。花期夏季。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旷野、村旁、路边、田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药材性状
全草绿黄色,皱缩,茎圆柱形,直径3-6mm;表面棕褐色,微被淡黄色柔毛;质韧,难折断,皮薄而强纤维性,叶皱缩,完整叶片近卵形,长2-5cm,宽1-3cm,边缘有锯齿,基部一对锯齿往往延伸成尾状的小裂片;表面绿黄色,有疏长毛,基出脉3条;易脱落。蒴果长筒形,长约2.5cm,有3-10棱,其中3-4棱有狭翅;表面棕褐色,易开裂,种子多数,气微,味淡。以完整、叶果多、色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
相关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