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胆囊积脓

由于胆囊颈管起梗阻后,胆囊积水不流通,积水就像池中的死水一样,很容易起细菌滋生和繁殖而感染,这样就成了胆囊积脓。胆汁变成了恶臭的脓液,以后胆囊压力渐渐增高,影响了胆囊壁黏膜的液及淋巴环,逐渐在胆囊壁黏膜上造成溃汤及坏死病灶,严重者可出现大坏死及穿孔。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并存在。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
目录

原因

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胆囊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总管逆进入胆囊,少数门静系统至、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原有的胆汁,因色素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

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其他助检查

(1)急性胆囊炎①超声检查: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②放射线检查: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胆囊结石;胆囊阴影扩大;胆囊钙化斑;胆囊体和液平。胆囊造影:服法:胆囊一般不显影;静注射法,对急性胆囊炎则有诊断意义。③放射性核素检查: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亦具有诊断价值。

(2)慢性胆囊炎①超声波检查:如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有诊断意义。②部X线平: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③胆囊造影:可发现结石胆囊缩小或变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影像。当胆囊不显影时,如能除外系功能损害或肝脏代谢功能失常所致,则可能是慢性胆囊炎。④胆囊收缩素试验:如胆囊收缩幅度小于50%,并出现绞痛,为阳性反应,表示为慢性胆囊炎。⑤纤维腔镜检查:直视下如发现肝脏和胀大的胆囊绿色、绿褐色或绿黑色。则提示黄疸外阻塞;如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的粘连,以及胆囊等,则提示为慢性胆囊炎。⑥小剖探查:小剖探查是近年来新提倡的一种诊断疑难疾病及黄疸法,它既能对慢性胆囊炎做出明确诊断,又能了解肝脏的表现情况。

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数病人有溃疡病史。其腹痛程度较剧烈,呈连续的刀割样痛,有时可致患者于休克状态。壁强直显著,常呈样、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部X线检查可发现下有游离体。惟少数病例无典型溃疡病史,穿孔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状不典型,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2.急性腺炎:腹痛多位于上正中或偏左,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Murphy征阴性;淀粉酶升高幅度显著;B超显示腺肿大,边界不清等而无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腺炎较B超更为可靠,因为B超常因部胀腺显示不清。

3.高位急性阑尾炎:其转移性腹痛壁压痛、强直均可局限于右上,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但B超无急性胆囊炎征象及Rovsing(罗符苯)征阳性(左下阑尾部位的疼痛)有助于鉴。此外,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史、疼痛的特点,对鉴诊断也有参考价值。

4.急性肠梗阻肠梗阻的绞痛多位于下部,常伴有肠鸣音亢进、金属音或过水声,腹痛无放射性,亦不紧张。X线检查可见部有液平面。

5.右结石发热少见,患者多伴有痛,放射至会阴部,区有叩击痛,有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X线部平可显示阳性结石。B超可见结石或伴肾盂扩张。

6.右侧肺炎胸膜炎:患者也可有右上腹痛,压痛和卫而与急性胆囊炎相混。但该病早期多有高热、咳嗽胸痛症状,胸部检查呼吸音减低,可闻及胸膜摩擦音。X线胸有助于诊断。

7.冠状动脉病变:绞痛时疼痛常可涉及上正中或右上,若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而麻醉或手术,有时可立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凡50岁以上患者有腹痛症状而同时有动过速,律不齐或压者,必须作电图检查,以资鉴

8.急性病毒性炎:急性重症黄疸炎可有类似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及黄疸。但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低热等前驱症状;体检常可发现区普遍触痛,白细胞一般不增加,功能明显异常,一般不难鉴

缓解方法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3.要改变静坐生活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养性。长期家不睦,情不畅的人可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胸宽阔,情舒畅。

5.饮食有、起居有常,劳逸结是强身保健的要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黑线银鲛

下一篇 胆绞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