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肠道吸收水分增加

肠道吸收水分增加是指小肠吸收不良,而导致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增多,从而起身体的不适。肠道吸收水分增加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
目录

病因

肠道感染或病变。

诊断

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要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化验特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许多病例通过仔细分析病史和上述检查的初步结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确诊断。如诊断仍不清楚,可进一步作X线钡灌肠和钡餐检查,和(或)直、结肠镜检查。如仍无明确结论,则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超声、CT、镜逆管造影(ERCP)等影象诊断法以检查疾病,或进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试验、小肠粘膜活检以检查小肠吸收不良。高度怀疑肠结核、肠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疗的疾病,过努力都不能确诊时,可在一定限期治疗试验。

鉴别

1.婴幼儿急疹: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6个月以下的小儿更多见,皮疹出现前常有发热,有些伴有腹泻,但这种腹泻过治疗易缓解,皮疹出现后,腹泻症状发热一样,也消失了。

2.肠型感冒:多见于挑食的小儿,这样的小儿看上去就是有点消瘦舌苔也常有地图

剥苔,如果仔细问病史,家长会告诉你,以前发热感冒都会呕吐腹泻肠型感冒,以呕吐症状较常见,腹泻较轻,常不被重视。

3.细菌性肠炎,尤其是侵袭性肠炎早期,在便出现之前,可以仅有呕吐稀便,有些有轻度发热,此时就诊,极易误诊,常是治疗后不久家长又来找你了:小孩又发热了,拉便了,有腹痛了。总的来说:鉴诊断也有取巧的办法:对于鉴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年龄是个键,一般1岁以下的小儿,以母乳和奶粉喂养为,接触污染食物的机会不大,所以以病毒性腹泻多见。而年长儿童,进食种类复杂,较易食入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夏秋季,以细菌性腹泻

治疗

腹泻症状本治疗要针对病因。认识腹泻的发病机理有助于掌握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不言而喻,肠道感染起的腹泻必需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鞭毛虫感染有效,因此,这数种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预防和治疗所谓腹泻。治疗乳糖不耐受症和麦性乳糜泻所致的腹泻在饮食中分剔除乳糖或麦类成发。高渗性腹泻的的治疗原则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易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丢失,除消除病因,还应积极由服和静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溶液,纠正脱水盐重吸收障碍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治疗胆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因前者不需盐水解和微成等过程而直接门静系统吸收。

(二)对症治疗 选择药物时,应避免成瘾性药物,必要时也只能短暂使用。病因治疗是要的,凡病因不明者,尽管对症治疗后症状已有好转,绝不可放松或取消应有的检查步骤,对尚未排除恶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1.泻药 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氢氧化铝等,日服3~4次。药效较强的复方樟脑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瘾,故只短期适用于腹泻过频的病倒。复方苯乙哌酊(每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2~4/d,此药有加强中枢抑制的作用,不宜与巴比妥类、阿类药物用。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药效较复方苯乙哌啶更强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较少中枢反应。初服4mg,以后调整量至大便次数减至1~2次/d,日量不宜超过8mg。培菲康可调肠道功能。

2.解痉止痛 可选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山莨菪碱、普鲁卡因等药。

3.镇静药 可选用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类药物。

4.调肠道植物神经紊乱药可选解郁抗虑囊等药物。

(三)

抗生素、微生态、中成药等法的治疗都会或多或少的具有毒性,可能伤害到肠道的健康菌群。而新型治疗药物,可以利用石的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一直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从质和量两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并且药物成分不进入环系统,并连同所固定的供给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不改变正常的肠蠕动。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阳遂足

下一篇 肠梗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