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不排胎便

不排胎便是指婴儿出生后24小时不能排出胎粪,由先天性直肠肛门发育所致。先天性直肠肛门发育非常多见,并且类型众多,直肠盲端和瘘管的位置各异。直肠肛门畸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男性和女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仅是解剖上的区。泄殖腔分隔过程的结果,尿生殖窦与肛门直肠窦之间相通,构成高位或中间位畸,发生各种肛门直肠发育不全及直肠尿道阴道间的瘘管。肛门后移过程障碍和会阴发育不全的结果,......
目录

原因

直肠肛门畸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男性和女性基本上是相同的,仅是解剖上的区。泄殖腔分隔过程的结果,尿生殖窦与肛门直肠窦之间相通,构成高位或中间位畸,发生各种肛门直肠发育不全及直肠尿道阴道间的瘘管。肛门后移过程障碍和会阴发育不全的结果,构成低位畸,发生肛门皮肤瘘,肛门前瘘,肛门狭窄等。

检查

由于是体表畸,易于诊断。除临床检查外,还必须进一步测定直肠盲端与肛提平面和肛门皮肤的离,以确定畸的类型、瘘管的位置、以及并畸能选择适的治疗法。

(一)倒立侧位X线平:称为Wangenst-een-Rice法,要求在生后12小时以上摄,等待体到达直肠,生活能力差者需要更长时间。在会阴肛门区皮肤上涂钡作为标记,摄前将婴儿倒立2~3分钟,使直肠盲端的胎便与肠管体互相转换,采取髋关节呈90deg;屈位,使保持能充分显示P点(耻)、C点(骶尾关节)、I点(坐最低点)的角度,以股骨大粗隆为中,在呼、吸及啼哭时各摄1张。

通过I点设一与PC线相平的I线,与PC线间的离为肛提群,直肠盲端位于PC线上者为高位,于二线之间为中间位,超越I线为低位。或者设置M点,即坐的上2/3与下1/3交接点,在M线上者为中间位,M线下者为低位(图27-1)。

但必须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如肠道充不足、胎便过于粘稠,肛提的运动、X线投照角偏斜等均能影响位置的正确性。

(二)瘘管造影:瘘管造影要求显示造影注入时的结肠影象及造影排出时的直肠瘘管影象。结肠直肠尿道双重造影可显示直肠瘘管与尿道系。阴道造影可显示阴道直肠系。

婴儿出生后仔细观察会阴部即可发现在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特是生后24小时不排胎便,就应及时检查。如能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位肠梗阻症状。在无瘘的或伴有狭小瘘管的病例,往往在出生后早期即发生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在肛门肠狭窄或伴有较大瘘管的病例,依据其狭窄程度和瘘管大小,可在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后出现排便困难便秘、粪石成、继发巨结肠等慢性梗阻症状

鉴别诊断

要同直肠锁相鉴直肠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要同直肠锁相鉴

直肠锁是直肠盲端与肛门之间有一定离,因胎儿时期的原始肛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比锁肛严重,努责时肛门周围膨胀程度比锁肛小。

(一)高位畸:约占40%,男孩多见,往往有瘘管存在,但因瘘管细小,几乎都有肠梗阻症状肉的神经支配常有缺陷,并伴有骶椎和上尿路畸。此型病例在正常肛门位置皮肤稍凹陷,色素较深,但无肛门。哭吵时凹陷处不向外膨出,用手指触摸也无冲击感。女孩往往伴有阴道瘘,阴道后壁弯窿部。外生殖器亦发育不良,呈幼稚型,粪便常从瘘流出,易起生殖道感染。男孩常伴有泌尿系瘘,从尿道排出体和胎便,可反复发生尿道炎、阴茎头炎和上尿路感染。

(二)中间位畸:约占15%。无瘘者直肠盲端位于尿道球部海绵体旁或阴道下段附近,耻直肠包绕直肠远端。有瘘者其瘘管尿道球部、阴道下段或前部。其肛门部位的外观与高位畸相似,也可以从尿道阴道排便。探针可以通过瘘进入直肠,在会阴部可触到探针的端。在女孩以直肠瘘多见,因瘘位于阴道舟状窝部,也称舟状窝瘘,瘘孔较大,婴儿早期通过瘘孔基本能维持正常排便,可阴道炎或上性感染。

(三)低位畸:约占40%。直肠末端位置较低,多并有瘘管,很少伴发其它。有的在正常肛门位置为薄膜所覆盖,隐约可见胎便色泽,哭吵时隔膜明显向外膨出,有时肛膜已破,但不完全而排便困难。在男孩伴有肛门皮肤瘘,管中充满胎便而呈深蓝色,瘘位于会阴部,或更前至阴囊缝,或尿道尾侧的任何部位。在女孩伴有肛门前瘘或皮肤瘘,瘘位于阴道部或会阴部。

缓解方法

预防

本病是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外科治疗的的是重建具有正常控制功能的排便肛门,法和时间的选择,据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并瘘管的情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为了改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拖出的直肠必须通过耻直肠环,为了更好地识直肠尿道,中间位和高位畸可采用骶尾路肛门成术或会阴肛门成术。手术时尽可能减少盆腔神经的损伤以增进感觉,拖下的直肠必须供良好,无张力地到达会阴,缝时使皮肤卷入肛以防止粘膜垂等,这些都是要点,手术者有无此种概念,将决定预后是否良好。现今多数医师张不适会阴肛门成术者,生后均先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至6~10个月时施肛门成术,术后3个月造瘘。

后矢状切的手术法,分离到直肠盲端,在直视下处理瘘管,以电刺激识群的位置,保存直肠及肛周的神经组织,并恢复原状,如若直肠太短或太宽,则从腔游离及作尾状修剪,使直肠盲端准确通过肛提及括约群中央,从而得到满意的排便功能。

1、低位畸的治疗,如肛门皮肤瘘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术多能恢复正常功能。对肛门皮肤瘘者,仅作简单的后切手术。膜性肛门在新生儿期施会阴肛门成术。肛门前瘘如瘘孔较大,在一段时间尚能维持正常排便,可于6个月以后施手术。低位者因已通过耻直肠环,故手术较为容易,且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2、泄殖腔畸的治疗,因一肛畸复杂、新生儿期先作暂时性结肠造瘘,6月~1岁时行治术。作成皮管或带蒂小肠移植的阴道术,在新阴道会阴肛门成术,利用原泄殖腔构成尿道一部分,进泌尿系器官术,争取一期完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贲门弛缓

下一篇 便秘伴腹部包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