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婴儿脊柱侧凸

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infantile idiopathic scoliosis)是在3岁发现的一种结构柱畸。在欧洲,此型相对常见,而在美国,此型在特发性柱侧凸患者中不到1%。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家长及儿科医生对此应严密观察。因为早期的治疗会影响预后,所以应尽早治疗。(一)发病原因由于特发性柱侧凸占侧凸症的绝大多数,如能了解其病因,则对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年......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特发性柱侧凸占侧凸症的绝大多数,如能了解其病因,则对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特发性柱侧凸病因的探索,但至今仍未查到其确切的原因。

1979年Herman特发性柱侧凸患者有迷路功能损伤,1984年Yamada也对特发性柱侧凸患者进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有79%显示 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而对照组只有5%,Wyatt也发现侧凸患者有明显震动不平衡,提出侧凸患者的后柱通路中有中枢性紊乱,但这些研究没有阐明特发性 侧凸与平衡障碍的系,更未说明特发性柱侧凸病因本身。

观察发现特发性柱侧凸患者的身高比正常同龄者为高,作者1984年的普查也是如此结果,因此促使人们去了解生长激素特发性柱侧凸的系,结果 不同的作者结论不一,生长激素含量仍是一争论的问题,更多的文献论述了椎旁与特发性侧凸的系,对椎旁的检测包括:梭,纤维态,生物化 电,钙,铜,锌的含量等,虽有异常发现,但均未直接阐明其病因,人们也从家族性调查,孪生侧凸患者的调查有遗传基因问题,但更多的患者尚不能用单一的遗 传基因异常来解释,因此,特发性柱侧凸的病因仍是人们今后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发病机

特发性柱侧凸的病理改变要包括以下容:

1.椎体,棘突,椎及小关节的改变 侧凸凹侧椎体楔形变,并出现旋转,侧弯的椎体和棘突向凹侧旋转,凹侧椎弓变短,变窄,椎略小于凸侧,棘突向凹侧倾斜,使凹侧椎管变窄,在凹侧,小关节增厚并硬化赘。

2.肋骨的改变 椎体旋转导致凸侧肋骨移向侧,使后部突出,成隆凸(hump),严重者称为“剃刀”(razor-back),凸侧肋骨互相分,间隙增宽,凹侧肋骨互相挤在一起,并向前突出,导致胸廓不对称。

3.椎间盘,肉及韧带的改变 凹侧椎间隙变窄,凸侧增宽,凹侧的小肉可见轻度挛缩。

4.脏的改变 严重胸廓使脏受压变,由于萎缩,的膨胀受限,张力过度,环系统梗阻,严重者可源性心脏病。

诊断

1954年,James首先将婴儿型柱侧凸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认识,发现其自然病程存在两种情况,并据此分为两型:自限型和进展型。大量研究实,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的特点如下:

(1)一般男婴多见,通常侧弯凸向左侧。

(2)侧弯一般位于胸段和胸段。

(3)多数侧弯在出生后6个月进展。

(4)自限性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占所有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的85%。

(5)双胸弯易进展并发展为严重畸,右侧胸弯https://www.huoguan.com的女性患者通常也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伴发畸(扁头畸蝙蝠先天性斜颈以及进性髋关节发育健康搜索不良等)。

柱侧凸不仅造成躯干的畸,塌陷,疼痛等症状,使其劳动能力下降,不能参加正常工作,而且对患儿的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会导致残疾,患者终身生活质 量下降,同时也起一些社会问题,如76%女性患者未婚等,并且发病较早或严重的柱侧凸会导致发育不良,不张,功能不全和截瘫,使患者寿命低于 正常人,据统计,平均寿命为46.4岁。

鉴别

常见的柱侧凸有以下几种。 (1)原发性柱侧凸:原发性柱侧凸可分为婴儿型与青年型,前者在患者未满1岁以前发生,发展往往为良性;在后一类,胸柱侧凸有明显进性。

一般认为原发性柱侧凸与生长发育终了后,肉不平衡停止,极少或不再产生度改变。一旦侧凸发生,在骺上应力的不平衡将增加。造成侧凸的局部因素甚多,如骺生长、椎供、或其神经分布的变化以及新陈代谢或分泌紊乱等。

柱侧凸的年轻人,其椎体倾斜的情况一般在上部较下部为多,这可能与椎体供不正常有。Kleinberg发现,在柱侧凸患者,椎体凸侧的管孔较凹 侧为大,但很难断定这种情况是在柱侧凸以前或以后发生,他认为25%的“原发性柱侧凸”有先天性因素。

早期,柱侧凸完全由椎间隙左右宽窄不均起,多能自纠正。多数侧凸发生于胸段柱的上部,凸向左侧。

(2) 先天性柱侧凸:先天性柱侧凸起因于,可表现为:①一侧椎体部分未成(楔形椎);②一侧椎体完全未成(半椎体);③不平衡的双半椎体;④ 平均的双半椎体;⑤对称性未分(先天性融);⑥非对称性未分,可为未分条,或仅累及后部结构,椎间隙仍保持,或椎间隙及后部结构均 累及。还可为多发性未分同时伴有半椎体。

先天性柱侧凸常可并其他畸,如肋骨、高肩症、六指、马蹄足、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3)麻痹柱侧凸:婴儿瘫痪起的一侧瘫痪,使两则肉收缩不平衡,必将发生柱侧凸。患者年龄愈小,侧凸畸也愈严重。

麻 痹性柱侧凸的成机制,被认为是盆倾斜,肉、菱形柱深浅群的不平衡。电图显示凹侧肉活动在全部运 动过程中较凸侧为强。肋间外侧壁肉较弱时,亦可产生柱侧凸。重力及其他躯干椎侧凸的发生也起一定作用。

麻痹柱侧凸一面有柱畸,伴发胸腔壁及其容继发性畸,另一面有柱不稳定,但两者的发展不一定平

(4)肌病柱侧凸:柱侧凸由性病变所起,如养不良,进萎缩等。因为两侧肉受累程度不一致,不能保持柱平衡而发病。

(5)神经纤维病性柱侧凸: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柱侧凸,常发生于胸椎及颈椎,受累范围可包括5~7个椎体。其特点是度大而范围小,比较固定,活动度差;有时在皮肤上可见有色素斑;偶可见在椎间孔附近能找到神经纤维者;患者可有阳性神经纤维病的家史。

(6)其它类型:除上述几种类型外,导致柱侧凸的因素尚有Marfan综征、骨瘤慢性脓胸腹膜纤维化、胸廓术、代谢障碍及前功能失调等。

1954年,James首先将婴儿型柱侧凸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认识,发现其自然病程存在两种情况,并据此分为两型:自限型和进展型。大量研究实,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的特点如下:

(1)一般男婴多见,通常侧弯凸向左侧。

(2)侧弯一般位于胸段和胸段。

(3)多数侧弯在出生后6个月进展。

(4)自限性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占所有婴儿型特发性柱侧凸的85%。

(5)双胸弯易进展并发展为严重畸,右侧胸弯https://www.huoguan.com的女性患者通常也预后不良,并且常常伴发畸(扁头畸蝙蝠先天性斜颈以及进性髋关节发育健康搜索不良等)。

柱侧凸不仅造成躯干的畸,塌陷,疼痛等症状,使其劳动能力下降,不能参加正常工作,而且对患儿的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会导致残疾,患者终身生活质 量下降,同时也起一些社会问题,如76%女性患者未婚等,并且发病较早或严重的柱侧凸会导致发育不良,不张,功能不全和截瘫,使患者寿命低于 正常人,据统计,平均寿命为46.4岁。

预防

幼儿特发性柱侧凸治疗原则包括(1) 持续石膏、支具固定,晚期柱融。(2)术前牵矫正侧弯,然后进柱融。(3)使用皮下器械固定,不做柱融。如果RVAD大于20°,并且 临床检查发现侧弯不柔软,在明是其它型侧弯之前应进展型侧弯处理。通常情况下,一个熟练的矫师能够为侧弯度数不大的幼儿制做适的胸--骶支具 (TLSO)或颈-胸--骶支具(CTLSO)。如果支具很适,能够阻止多数幼儿侧弯进一步发展,并且在生长的早期阶段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年龄较 小的幼儿,可以在全麻下进一系列的石膏固定,直到年龄足够大时,可以使用适的支具进治疗。更换支具的间隔时间据孩子的生长速度决定,通常需要2到 3个月更换一次。佩带支具要持续全时间佩戴,直到侧弯不再发展,保持稳定至少两年。此后,每天佩戴支具的时间可以逐渐缩短。McMaster报道22例幼 儿特发性柱侧凸平均佩戴支具时间超过6年。

如果侧弯很严重,或即使用支具治疗也仍在发展,就需要进手术治疗以保持其稳定。从理论 上来讲,手术不仅能够阻止侧弯进展,而且允许胸椎和气管发育。当必须进柱融时,就应该考虑进仅包括结构性或原发侧弯的小范围前后路融。前后路联对预防“轴现象”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技术允许,应当考虑应用生长型棒技术。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鱼眼草根

下一篇 右背部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