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鳙鱼

鳙鱼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鲢、胖头、包头等,属辐鳍纲鲤鲤科鲢属,有“水中清道夫”之称,是中国四大家之一。鳙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以浮游的动植物为食,摄食强度随季变化。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鳙鱼性成熟时,到江中产卵,产卵后大多数鳙鱼个体进入沿江湖泊摄食......
目录

外形特征

体长为体高的2.7-3.7倍,为头长的2.5-3.9倍,为尾柄长的5.2-7.6倍,为尾柄高的7.7-11.6倍。头长为长的3.0-4.2倍,为眼径的3.6-7.7倍,为眼间的1.8-3.0倍,为头宽的1.4-1.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9倍。鳙鱼

鳙鱼体侧扁,较高,部在鳍基部之前较,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棱。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短而钝。大,端位,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上中间部分很厚。无须。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眼间宽阔而隆起。孔近眼缘的上。下齿平扁,表面光滑。鳃耙数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具发达的螺旋鳃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在胸鳍末端上弯向侧,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鳙鱼鳍基部短,起点在体后半部,位于鳍起点之后,其第1-3分枝鳍条较长。胸鳍长,末端远超过鳍基部。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但不达鳍。肛门位于鳍前鳍起点鳍基较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分叉,两约等大,末端尖。鳔大,分两室,后室大,为前室的1.8倍左右。肠长约为体长的5倍左右。腹膜黑色。雄性成体的胸鳍前面几鳍条上缘各具有1排角质“栉齿”,雌性无此性状或只在鳍条的基部有少量“栉齿”。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部灰白色。各鳍呈灰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生活习性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

食物滤食性,要吃轮虫、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从苗到成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类。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为温水性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分布水域范围很广,在中国从南到北几乎淡水流域都有。

繁养方式

繁殖

性成熟时到江中产卵,产卵后大多数个体进入沿江湖泊摄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它们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区越冬,翌年春暖时则上溯繁殖。鳙产流性卵。性成熟为4—5龄,雄最小为3龄。繁殖期在4—7月。产卵场多在河床起伏不一。当河水流域降雨,水位陡然上涨、流速加大时进繁殖活动。

催产季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鳙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产卵期与草鱼相近。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岁龄可重达0.8~1公斤。初成熟个体体重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广西、广东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也可产卵。

养殖模式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是75%和25%。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生长速度。鳙鱼作为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苗种放养

鳙鱼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cm左右大规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此时有利于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种和凶猛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类对放养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应选择在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下雪、结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病检疫和种消毒。严放养带有传染病的种入库。

操作:长途运输的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容器中,待容器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种慢慢地投放入库。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种游向大水面。

水质调控

水质有三大功能:

一是改良水质。微生态制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

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单胞藻类的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维持和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防病。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食料使用

食性分析

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鲢的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原始有机肥养全面,有效成分低,肥效缓慢,限制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短,成分单一,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将传统有机肥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等。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也特培养大型藻类、轮虫、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病害防治

疾病防控

病防治坚持“以防为,防治结”的针。病一般在“大麦黄,白”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病的流高峰季,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法。以检或显微镜诊断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大水面常见的寄生虫病有:

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消瘦而亡。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病:症状眼球突出、充;体表充发红。分两种:

a、原发性出病: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病:先是底层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据情况杀菌、调水。

主要价值

食用

鳙鱼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状,水分充足,里面富含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宜食:鳙鱼,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体质虚弱、胃虚养不良者食用更佳。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上的人群宜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胃虚养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肿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宜食用。

忌食

鳙鱼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发疮疥。此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热、荨麻疹、癣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而且,有毒不要食用。鳙鱼性偏温凉,热病及有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

1、鳙鱼性偏温,热病及有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食用过多容易发疮疥。

2、鳙鱼性味苦、,有毒,用以静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但降压有效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鳙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固醇的类,每100克鳙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0.9克。另外,鳙鱼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养物质。鳙鱼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垂体后素,特含量很高。

养成分

养元素含量(每100克)养元素含量(每100克)
热量100大卡229毫克
180毫克82毫克
60.6毫克维生素A34微克
26毫克19.47微克
蛋白质15.3克碳水化4.7克
烟酸2.8毫克维生素E2.65毫克
脂肪2.2克0.8毫克
0.76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
0.08毫克0.07毫克
维生素B10.04毫克

药用

鳙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与其他食品搭配用来治疗鼻窦炎、牙龈肿痛。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鳙鱼头500克,川芎5克,白芷3克,葱、姜、胡椒粉、盐各适量。川芎白芷10分钟,去渣取汁;头去鳃,洗净,连同葱、姜、胡椒粉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烧沸,再以文半小时,和入药汁,加盐调味,稍。分早、晚2次吃汤。

养殖鲢、鳙鱼是一项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养殖业。如:广西自治州的凤滩水库展网箱养始于1980年,过十多年的试养、示范、推广,已发展到1100只网箱(45亩),饲养品种有鲢、鳙、草、鲤、罗非等年总产量14.9万公斤,亩平4843公斤,济效益显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感觉性共济失调

下一篇 肩膀酸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